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应用论文_周玉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250116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中生自身学习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设计恰如其分的过渡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材。设计好过渡语,是地理课堂对教师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功底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自身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作用、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今后更高效的课堂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学 过渡语 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过渡语是教师在深入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抓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它将本身分割成小块的知识,用精妙的语言串联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温故而知新。如果没有过渡语,每个知识的引入都靠生硬的“下面我们来学习…”、“学习完这个知识,我们来看下一个…”,则课堂就会生硬死板、毫无生气;若教师巧妙地运用好教学过渡语,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紧凑、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综上来看,过渡语的作用有以下三点: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激发学生注意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教育语言的魅力之大,恰当准确的语言会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同样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情感教育、态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运用好过渡语,则可润物细无声般地升华课本知识,实现更高级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设计过渡语时需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准确性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教师的过渡语必须没有常识性的错误,而且是针对具体的前后两部分知识设计出来的。

简洁性原则。过渡语最好言简意赅,高度浓缩,过长的过渡语会分散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

多样性原则。结合不同的连接内容,过渡语的设计形式应多种多样,切勿只用单纯的一种设计形式,比如只用提问式。

幽默性和优美性原则。在前三点原则的基础上,过渡语的设计语言最好多接“地气”:一改往日严肃说教的刻板语言,若教师语言优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教师的语言情境中;若教师的语言中透漏着幽默,便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欢快而又不空洞,同时又会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

结合上面所讲到的设计原则,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为具体案例,总结了以下四种过渡语的设计方式。

一、直接引入法

直接引入法是指教师运用过渡语言直接指出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内容明确、干净利索、直指教学目标,这类过渡适合于导入之后讲解第一部分知识点前或运用于前后内容联系不密切、逻辑关系不明显的知识点的学习。这是高中地理课堂上最常见的过渡方式。

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中,开篇需要简要对比内力和外力作用的不同,之后引出内力作用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时,教师:通过对比,我们知道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内力作用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岩浆活动。

二、提问法

提问法是教师根据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问题来进行过渡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高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为了得知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会对新知识充满期待。提问法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若在问题完成后,再回头总结归纳问题答案,会得到前后照应的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一节中,完成断层结构的内容后,教师发问:我们刚才看到了庐山、华山、罗赖马山的拔地而起,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那世界上的山峰是否都是由断层形成的呢?

此时学生会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等,考虑他们的成因,从而教师能顺其自然地过渡到褶皱这部分知识。这种抓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联系点而设计过渡语,会使地理课堂环环相扣。

三、感观法

感观法过渡是让学生观看照片、实物、视频等,结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进入下阶段学习或是观察完后说出自己的感想,进而总结升华本节课的一种过渡方式。这要求在观看时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展现的是学生好奇的、有地理内涵的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素材,会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有直观的感受。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一节中,在讲解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像部分-山区之字路时,教师展示一张图片:

教师:这张图片看似很简单,其实它的寓意很深刻。A这片陆地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流水沉积

教师:没错。再细细观察这片陆地上有很多房子,这说明人类已经开始在这里生活了。这里还有一片陆地B,这片陆地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山体堆积物

教师:很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在这两片区域不断地发展良田,开垦耕地,利用了原来的自然条件,所以这是人类______自然的过程?

学生:利用自然

教师:很好,再来看这条之字路,是人类纯粹在山上开凿出来的,这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的什么关系?

学生齐答:改造自然。

教师:所以这幅图是人类既利用自然又改造自然的过程,那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学生: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师补充: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正是在强调人地和谐。

利用该图片进行过渡,锻炼了学生读取、解析地理图片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图片信息,逐步将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引发出来,强调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本身相对抽象,通过运用感观法,既过渡自然,又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过渡时所应用的图片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教师在过渡时,要充分挖掘每张图片的内容,极大地发挥图片价值。

四、练习法

练习法过渡是指在两部分知识的连接处,通过让学生做一道典型例题,一方面可以巩固检测之前讲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题目中的设问,引出下面要讲的内容。

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一节中,讲解完褶皱和断层后,通过以下这道题目,既巩固检测学生前一部分的学习效果,又通过(2)、(3)问,引出地形倒置的知识,前后环节紧密相连。

通过以上的分析,设计一节完整的地理课,要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框架,想让课堂层层递进、高潮迭起,设计恰当的过渡语相当重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要明白过渡语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多听,多总结,勤于思考,学以致用,精心设计,从而做到善用、巧用。当然,地理课堂中过渡语的设计还有很多种方法,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总结和提炼。

参考文献

彭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言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周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应用论文_周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