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与超越——军事院校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事院校论文,窘境论文,对策论文,情报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公共图书馆的困境
从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图书馆事业处于低谷已经10余年。其间尽管有过若干改革举措,但从总体上看,至今尚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图书馆事业陷入困境现象并非我国独有。进入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全世界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因经费短缺、人才流失、观念陈旧等因素处境艰难。世界藏书最丰的俄罗斯公共图书馆目前之困窘自不用说,连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也被迫一再缩小服务阵地。在文教事业发达、名牌大学云集的马萨诸塞州,30%以上的州立图书馆被迫减少了工作时间和采购预算,约有20所分馆关闭。著名的加州洛杉矶图书馆购书预算削减50%。新泽西大学图书馆1994年一次经费削减就被砍掉70万美元。图书情报学也同样面临困境。197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59所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院,至1994年已有19所关闭,连知名度最高的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也不能幸免。
为什么在信息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本应以信息优势大展宏图的图书馆却陷入了严重困境?笔者认为,图书馆传统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与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严重不相适应,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它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矛盾之中。
首先是有限的经费和激增的出版物的矛盾。从世界范围看,1955年到1996年,全世界图书出版量由每年27万种增至80万种。面对如此激增的出版物,所有图书馆都感到经费不足,典藏涨库。其次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这些人才不断流失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很多图书馆一方面人浮于事,另一方面在“瓶颈”环节上人才又十分缺乏。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工作向现代化的转移。其三是传统服务方式与新型服务需求的矛盾。书目组织工作方面图书类目越分越细,编目越编越繁,周期越来越长,实际上越来越与读者脱节。借阅流通工作则长期囿于读者必须到馆这一经典的服务方式,使读者从进馆之始,自主性、主动性便十分狭小,始终处于各种规定和要求的限制之中。大多数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仍限于编制目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服务,长期走不出新路。在图书情报理论方面,脱离图书馆基本特性而自我升华、将一些应简化的东西复杂化、将属于技能的东西强行贴上理论标签的倾向表现明显。其四是办图书馆却不把它当图书馆办的矛盾。一是把图书馆当衙门办,各级业务部门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对应;凡事用管理机关的方式管理和运作,大量业务建设被行政事宜淹没。二是把图书馆当俱乐部办,认为来图书馆主要为放松消遣。三是把图书馆当书店办,服务关系变成买卖关系。四是把图书馆当展览馆或博物馆办,重收藏不重使用,重陈列不重开发,重展示不重阅读,重参观鉴赏不重读者服务。五是把图书馆当宣传部门办,随风潮采购大量时事材料,又随风潮清理大量“有问题书刊”。这种不把图书馆当图书馆办的倾向,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独特窘境。
2 问题的继续——发展中的军事院校图书馆
2.1 与国外军校比较,我军院校的图书情报事业是一项年轻的事业。
我们在美国看到,1802年创立的西点军校、1848年创立的陆军军事学院、1850年创立的国家海军学院,都拥有自己老资格且颇富特色的图书馆。其中,1836年创立的美国陆军军医局图书馆,于1956年成为国立医学图书馆,不但是全美最负盛名的三大图书馆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医学领域最大的研究图书馆。
相比之下,我军院校的图书馆事业十分年轻,家底也很薄。1931年江西苏区瑞金的红军学校出现了我军第一个图书馆。1933年9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列宁室工作的命令”,也许是我军最早关于图书馆工作的命令。虽然有一定的历史继承,但总体看,我军院校图书馆基本为解放后建立,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资料室、情报室、档案室、图书室等升级而成。虽已有一定规模,但根基不深,很多东西至今还在熟悉与摸索之中。
2.2 与地方院校比较,军事院校图书情报事业也起步较晚
从人员构成看,军事院校图书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较少,基础业务工作较为薄弱,图书馆的正规化建设长期受此影响。
从传统功能上看,我军图书馆从设立之时起,针对当时部队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特点,主要偏重于普及文化,学习时事政治,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文化基础差、政治时事知识缺乏的干部战士。受这一传统影响,图书馆与俱乐部的功能混淆,重视图书馆文化娱乐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而图书馆的咨询功能、研究功能与情报开发功能长期未受重视。近年来虽然加强了正规化建设,但高层次的研究、咨询、情报开发能力仍然较差,既懂图书情报专业又懂本院校、本军种专业的人少而又少。
从军队本身的特点来看,我军院校图书馆在军队编制体制的历次变动中因多次撤并,造成了一是资料不连续、不成体系,流失量大;二是人员变动频繁,基础建设中断等问题。图书情报工作是一项需要连续积累、长期投入、基础建设极其重要的工作。一所高质量的图书馆,无不包含有几代人尽心竭力的努力。这方面又恰为我所短。我们一些即使资格很老的军事院校图书馆,很多基础工作仍须从头做起。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地方图书馆面临的窘境,军事院校图书馆同样面临。军事院校图书馆长期突出宣传教育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资料积累功能和信息分析功能弱化;长期焦急于图书馆建设的正规化,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各馆应具有的个性考虑不够;长期忧虑于编制规格、经费多寡,对人才的挖掘保护与对发展的规划缺少长远的考虑。局面严峻之处就在于:当我们努力追赶地方图书馆完成正规化建设之时,全球公共图书馆事业几乎都面临窘境。对军事院校图书馆来说,可称之为双重窘境。
3 回应挑战——观念的转变与机遇的把握
一些人在重重困难面前认为图书馆前景悲观。西方不少人预测,传统图书馆将要被电子图书馆取代而消亡。美国人兰开斯特甚至开出时间表:80年代中期实现“无墙图书馆”,90年代末随着图书馆的电子化,图书馆将消亡,只留下为数不多专门用于保存过去印刷文献的图书馆。这些预言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也的确描述出信息时代读者对新鲜信息的大量需求,和图书馆传统工作方式及服务手段使这一需求难以满足的矛盾。当我们夸耀图书馆是信息与知识的海洋时,应该看到,读者在这个海洋里寻找所需信息如大海捞针一般,这种尖锐矛盾的现象,正在极大地动摇着图书馆存在的根基。读者面对信息海洋的无措,不是图书馆炫耀专业检索技能的开始,恰恰是图书馆危机的开始。
这个危机潜伏了百年。本世纪中叶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先进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微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终于使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方式面临强有力的挑战。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图书馆的根本危机,在于人们有了新的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旧式图书馆工作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的实质,是新的工作方式已经出现。
这个危机从另一面看,又恰恰是图书馆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良机。以某种介质首先完成对文献信息的海量存储,继而完成在信息海洋中的快速查询,再继之实现文献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这是自图书馆诞生以来不知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笔者1997年底在美国国防大学图书馆进修一个月,同时参观了美国陆军军官学院(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院、陆军军事学院和陆战队大学等军事院校的信息中心和图书馆,看到美军院校的图书情报事业明显出现了以下几个转变:
(1)入藏观念的转变
美国国防大学图书馆1997年订购书籍15.35万美元;订购报刊16.80万美元;网络服务费用21.60万美元。显示出的一个新趋势就是:未来的图书情报服务,已经不在于你采购或占有多少图书资料,而在于你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和利用了多少信息资源。现代图书馆,尤其是突出信息情报服务的军事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以馆藏量判定该馆价值这一衡量标准,正在被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检索查寻和汇集归总信息的能力取代。网络费用正在成为他们的最大开支费用,网络资源正在崛起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2)检索观念的转变
美军院校图书馆的情报检索已经全部计算机化,没有一处查找资料还使用手工翻阅的目录卡片。在这些图书馆内,到处是多台计算机组成的检索环境。美方人员介绍,现在图书馆接待的信息检索者,大约有1/3已经不用离开机位,通过计算机屏幕就能完成对所需信息的全文查询。
(3)服务观念的改变
传统服务观点局限于读者必须到馆。而现在,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于千里之外同样享用图书馆各类数据库提供的服务。各馆的计算机服务器24小时开机,读者完全不受开馆时间限制,任何时候都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查询。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基于围绕纸载体文献信息的采集、典藏、检索、阅读、借还等进行。现在的美军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承担我们看来不属于图书馆业务的工作:负责学员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的培训,编制分配网络地址,为学员提供内部网络进入口令和身份确认,组织外部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同时监控学员利用图书馆内部资源和在外部各个网站的登录情况。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定期的内部网络口令更换工作也由图书馆负责。
(4)传统业务重心的转变
图书馆传统的业务重心在编目,书目质量好坏是检验一个馆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长期以来对图书目录的组织工作耗去了多数业务骨干和领导者的精力与注意力。但自本世纪60年代在版编目的出现、MARC机读目录格式和OCLC联机编目系统的诞生,使图书馆备受关注的这部分核心业务工作被大大简化了。截止1996年,OCLC成员扩展到63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0个图书馆,共享其数据库中的3300万条文献记录。它带来的成果首先是编目人员显著减少;其次是编目流程显著加快;第三是编目质量和书目组织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第四条最重要:编目工作的社会化和成果共享终于使图书馆有可能从既耗费大量精力又相互重复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信息时代更加重要的咨询工作。现在美军院校图书馆从事编目工作的人员已经很少,而皆以主要精力投入信息咨询。图书馆业务重心从编目向咨询的转变,是图书馆由被动服务转入主动服务的重要变化。
(5)图书馆建筑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美军院校内,传统图书馆的独立阅览室和封闭书库全部消失,阅览室与书库已经融合为十分宽敞的阅览区。围绕四周的是多台计算机组成的规模可观的检索环境。传统图书馆“前店后厂”式读者与书籍相互隔离、阅览室和书库相互封闭的建筑设计,已经被读者与工作人员相互融合、阅览室与书库合为一体的建筑设计代替。并且在设计之时便为计算机机位留出足够的空间,完成了密如蛛网的网络布线。连阅览位置下都布有暗藏式电线与电缆接线盒,携带笔记本电脑的读者可随时与网络联通。美国防大学校长罗基中将在访问我国防大学时曾说:“信息时代对军事的冲击决不仅仅限于投放战场的兵器。我们传统的图书馆和课堂如果不做出根本性调整和改变,终将变得一无用处。”可见对美军来说这些转变,也是在为图书馆的生存价值而斗争。
实现这种转变决非轻松。一不轻松在资金,二不轻松在人才。
经费与人才都是实现转变的物质准备。如果靠钱就能买来图书馆的中兴,我们便把面临的挑战看得过于简单了。目前我们工作中一个最大的陷阱,就是重经费不重人才。即使将人才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也是看档案学历多,看实际能力少;看图书馆专业多,看与其他相关专业融合少;看文史专业多,看数理专业少;看熟练于传统工作的多,看着意于开拓新领域的少。我们面临的真正危机不是经费的危机,而是人才的危机。支撑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才问题,即人的素质准备问题。
4 新时期的任务——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冲击,在军事领域表现得尤为强大。军事院校图书馆对这种冲击的承受应该更为直接,寻找与把握机遇的心情也应更为迫切。军事院校图书馆功能完善的程度,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军队正规化质量建设的程度。在我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军事院校图书馆的应变不是追赶潮流的时髦之举,而是新形势下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为培养军队新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同时也是为了本身的生存价值而斗争。
以国防大学图书馆为例,应实现以下几点:
(1)以国家防御和国家安全问题为核心,开展资料体系建设
任何图书馆在追求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的同时,如何突出自己的个性?这很重要。以国防大学为例,如果以有限的财力和精力一线平铺,只能是处处捉襟见肘。只有降低通用性,增强专业性,以主要财力和精力投入主要教学研究方向,办成有特色的图书馆,才能在今后的信息服务中站住脚。
这个特色就是国家防御和国家安全。在国防大学图书馆查不到《四库全书》无可指责,如果查不到与国防问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或目前疆域现状,读者的要求就不再是苛求了。一个图书馆,在“大家有的我也有”里面不见特色,在“大家没有的我也没有”里面,就真正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失去特色就是失去生命力。
(2)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现代化信息服务的跃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传统图书馆的面貌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给后进中的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实现赶超和跨越的机会。如果我馆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改造图书馆工作的龙头,在现有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完成大量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时,抽出人力物力投入急需的大型全文数据库建设,我们便可以在初步实现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查询的基础上,再实现信息服务中一个新的跃进。
(3)以开展信息咨询工作为突破口,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
在信息产生与信息需求皆空前增长的时刻,图书馆的咨询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没有优质的信息咨询工作,便没有现代图书馆的地位。咨询工作除向读者提供有用信息外,还要引导与帮助读者检索查询;读者的需求应该在咨询过程中基本完成。要做好这一工作,除需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要懂得本院校的教学重点和特点,这就特别要求进入图书馆后的再学习。信息咨询属于高水平的图书馆工作。高水平的图书馆工作需要高质量的图书馆人才,也只有高水平的图书馆工作才能培养造就出高质量的图书馆人才。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建设,比争取经费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挖掘人才,比更换设备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更新观念。信息时代对能够成为或准备成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对现今图书馆地位的大声疾呼者,都应该考虑,你所呼吁的图书馆,有没有鲜明的馆藏个性?有没有有效的信息咨询?有没有优质全面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如果没有,再强烈的呼吁,也难以获得读者对图书馆作用与地位的认同。
结论:现代图书馆的地位,由鲜明的馆藏个性产生;由有效的信息咨询产生;由优质全面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产生。这既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更是改变在专业化建设方面落后的军事院校图书馆面貌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