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先学后教法;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教师利用先学后教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预先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习素养培养、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效率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辅助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中以更优质的学习品质面对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先学后教法,通过教师在“先学”阶段对学生的辅助与引导,学生将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教师的辅助与引导掌握正确的课前预习流程与方法,认识到课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
笔者常常以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对小学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作业的驱动下开始课堂中的“先学”学习。例如在《示儿》一课中,笔者在教学前为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前通过课后注释、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在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引导下,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掌握到了《示儿》一诗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境况,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对诗人在文字中所表达出的感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实地看到了先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先学预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空间,转变教学主体
教师在以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所应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对所学内容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缺少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理解的过渡过程,学生对语文学习知识的掌握常常较为浅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先学后教法,是符合当下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小学学生,让学生切实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先学的过程中为书本知识与教师之后的教学做好过渡。
例如在《杨氏之子》这一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形式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前首先给予学生独立解读与学习课文内容的学习时间。笔者要求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以本课课文后的注释为辅助对文言文课文内容段落进行翻译与理解,并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与同学交流共同思考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现代文的形式有着怎样的区别。在先学过程中,学生在注释与同学交流的辅助下独立地对《杨氏之子》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思考,通过自主思考完成了对文言文学习内容的解读,并且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完善了自己思考的角度与内容丰富性,深化了学生对文言文形式的理解与对文言文内容的认知。在学生的先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要角色,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预习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常常缺乏目的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授课重点的概念掌握较为模糊,学习状态较为散漫。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授课之前提前对授课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入后续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驱动下更加专注于教师的的授课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在课文《好的故事》的学习中,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如生僻字、句子理解困难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听课目标。在先学结束后的教师讲授过程中,小学学生在目标问题的驱使下对教师的授课内容的探究欲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听课过程中有针对性、重点性地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分析与记忆。让学生带着先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入课堂的教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得以更加地集中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中,在先学阶段产生的问题驱使下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投入到教师的授课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教学中的重点并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首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审视与反思工作,看到传统课堂形式存在的不足,利用先学后教法等创新的教学形式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重塑工作,让学生成为课堂与学习的主人,从传授知识内容转变为传授学习内容,从根源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曲琳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写作(下旬刊),2017(6).
[2]陈飞.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1).
论文作者:刘学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文言文论文; 教法论文; 小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