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以云南首批特色小镇西庄为例论文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首批特色小镇西庄为例

关海长,黄珺仪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 400074)

摘 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失衡,引起了农村劳动力的理性外流。农村因劳动力短缺出现“空心化”现象,而城市人满为患,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文章以2016年云南特色小镇红河西庄镇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探寻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结果发现,农村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产业禀赋有密切相关性,依托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有助于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发展;特色产业;云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政策,帮助亿万农民精准脱贫,逐步迈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社会与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各级政府根据既定的中长远目标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有序推进各项建设工程。受地理区域、自然禀赋、社会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区域发展呈现东西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除了宏观上政策偏向之外,微观上农村劳动力理性外流进入城镇务工获得比较收益是引起农村“空心化”和城市“满为患”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此为理论基础,寻找影响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并理清这些变量与农村发展的内在联系,找到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纵析嘉兴女弹词的兴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评弹演绎的核心区域苏州对女档的排斥与限制,使相当部分女艺人向浙沪流动,而毗邻沪上的嘉湖则成了重要的中转地区。二是浙江作为“浙系”润余社的演绎场域,是光裕社势力的“盲区”,对女档相对包容,使女档在浙江迅速开辟出市场。因此,名不见经传的王燕语夫妻才能在乌镇一鸣惊人,而醉疑仙等艺人的早期演出也主要游历在嘉湖一带。第三,嘉兴地近上海,受上海的都市化意识形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性别囿限,培育出了对异性身体的审美时尚。

1 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

1.1 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人口呈现共同增长,其后,乡村人口急转向下,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如图1、图2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乡村人口从1978~1996年经历了缓步略向上的增长过程;1996年至今,表现为快速下滑的趋势,且趋势并没有减缓。城镇人口从1978年以来至今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并于2010年赶追赶上了城镇人口规模,改变了中国是农业人口超级大国的现状。

图1 1978~2018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发展趋势

图2 城乡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人口流动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流入城镇的人口普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资本,并非生活比较贫困的人口,导致留在农村的人口呈现老弱化、用地呈现空废化、乡村地区深度贫困化等问题,农村缺乏应有的活力。农村人口流入使城市承载着过多的劳动力,而城市就业岗位有限,存在较大压力。

手机信号和WIFI定位也会受到不同时间段信号运营商信号强弱的影响,以及不同机型、系统和软件版本对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均有影响,建议在重复实验中采用相同的机器,在相同的时间段相同位置同时开展定位测试。因笔者使用民用地图进行消防栓定位,精度一般都是保持在8m~16m的范围,如果申请到军用级别的定位技术支持,定位会更加精确可靠。

1.2 城乡资本投资占比失衡

持续和稳定的资本投资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图3、图4所示,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看,在1981~2014年长达34年的时间里,城镇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从0.096万亿元增长到了60.6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0%。值的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全社会固定资产一直居高不下,从70%增长到了98%。特别是1996年之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增速较快,而乡村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仅为2%。资本投资持续偏热城市,资本的积累效应引起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城乡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90%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流向了城市。

图3 城镇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图4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而最佳治疗时间窗较短,是否及时和准确的进行院前急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站式护理急救模式在院前就提供给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效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可有效提高抢救的时效性,能系统、全面、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在最佳的时间窗内实施合理的治疗和护理,避免因多科会诊耽误了救治时间。不仅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明显缩短了住院的天数。

2 引起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面对城乡发展失衡,特别是农村发展软弱乏力,国外也有一些探索。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城镇建设开发建设、英国的农村中心建设、法国的“农村振兴计划”等,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条件,让农村具有吸引力。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农村运动”、日本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等,服务主体对象还是人口,通过加强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提升农村吸引力,引导人口合理回流农村,从而达到实现城乡融合、健康发展的目标[1]

3 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两个大局”不平衡发展战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地区带动另一部分人再富起来。对外开放引起大量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经济特区聚集,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人口。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大量生产要素在城镇聚集,推动了城镇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城镇务工的高收益形成了吸引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拉力,农村的缓慢前行和较低收入则形成了逼迫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溢的推力,所以在供需市场中“推—拉”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人口理性外流。城市因人来而兴旺发达,拥挤不堪;农村因人去而步步衰落,空空廖静。尽管国家出台种种“三农”建设保障政策,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保障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缩小了城乡差距,但是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人口外流的趋势。

2016年,国家批准一批特色小镇建设示范点,鼓励各级政府积极开展乡村建设与规划。强调小镇建设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社会与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融合。文章以云南特色小镇红河建水县西庄镇为例,通过观察和梳理近10年来的发展脉络,考察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3]

在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关注乡村问题,从每年的一号文件便可知道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政策重心是城市。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演进,足以看到政府根据实际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决心[2]

由此可见,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要素匹配不均衡引起的。

4 实证结果与启示

西庄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西部,截至2016年,西庄镇共有10个村委会,57个自然村,人口34107人,其中农业人口32818,占总人口的96.2%,居住着彝、傣、哈尼、壮等15种少数民族。地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雨量800mm。农业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烤烟、莲藕、柑橘、石榴、草莓、水蜜桃、小米辣等农业作物,其中烤烟、莲藕、柑橘、石榴、草莓、水蜜桃、小米辣为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铅锌、钛、粘土、石英石等,具备发展质地良好的建筑生产用材条件。西庄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等[4]

通过运用计量回归分析西庄镇自然村经济收入、农村劳动力外流务工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自然禀赋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农村经济收入受到禀赋条件的制约,地处山区的农村经济收入较低。农村人口人力资源资本较高,农村经济收入也相对较高。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收入。2)农村劳动力人口外出受到禀赋条件的影响,地处山区的农村劳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外流较多。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的自然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相对较少。3)自然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农村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农村,其与城镇收入的差距也较小。

列宁在生命垂危之际,以口授的方式留下了《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给代表大会的信》等文章和书信。这些文章和书信作为列宁最后的政治交代,构成了列宁的“政治遗嘱”。学者们曾从多种视角对列宁的“政治遗嘱”进行解读,但鲜有从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探讨列宁“政治遗嘱”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列宁作为俄共(布)的“顶层设计师”,在逝世前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许多要求和期许,其中蕴含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可以为当前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5 结束语

西庄镇发展的经验事实启示,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又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还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2]刘华珂,何春,崔万田.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农村经济,2017(11):57-62.

[3]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2(1):168-179+209.

[4]蔡昉,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5):15-23.

中图分类号: F320;F29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14-0003-02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城镇化裹挟下的乡村再造研究”(15YJCZH052)

作者简介: 关海长(1979—),男,湖北潜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乡经济发展与人口。

通讯作者: 黄珺仪(1995—),女,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收稿日期: 2019-7-5)

标签:;  ;  ;  ;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以云南首批特色小镇西庄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