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实践论文_张筱萌

《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实践论文_张筱萌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实际案例教学,并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改革,详细阐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组织过程,并对课程改革在学生素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企业认可等方面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后续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目标;课程地位;课程设计理念

前言:“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需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升温,我国工程机械市场迅速发展。然而纵观国内各高职院校,多数开设有工程机械类专业的院校均为交通类院校。究其原因,工程机械专业所需实训设备价格昂贵,同时需要有较为宽敞的实训场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传授偏难偏深的理论,忽略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组织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思考较少,这导致了毕业生应用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为了彻底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机制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探索。

1.实践教学建设现状

1.1课程设计理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机械维护方向)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调研,初步形成了基础课程满足专业发展和素质养成需求、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实践技能和就业市场需求、创新课程满足后续能力培养需求的三大类课程体系结构,最终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由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一线维修工、技术专家合作,通过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模式,建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发展,并不断充实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中。

1.2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已有的、面向该专业的实训室分为四类:一是满足基础课所需的“基础创新型为导向”的实训室——可开展简单而独立有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分析任务、明确目标后便能独立完成;二是满足专业主干课所需的“能力创新型”实训室——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能力创新型”实训室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不仅解决了教师设计的任务,而且还能将一些抽象的、复杂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满足后续能力发展所需的“拓展创新型”实训室——以学生后续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如此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机械电路特性、智能控制过程,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四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等。既有利于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提供优质平台,为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

1.3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该专业经过近四年的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有如下问题:课程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实践教学建设开展,使得实训基地建设未能很好地服务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没有紧密结合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专业建设没有真正实现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从而使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专业建设进度稍显缓慢。先有感性认识才有理论认识,先有故障任务才有工作原理的讲解和讨论。课程的组织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逻辑,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例项目中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改进措施

2.1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于课程建设

依托课程,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行业优势,在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建设根据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需求,课程建设中已确定“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与“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两门核心课程为建设的突破口。为此,实践教学建设将重点围绕工程机械发动机实训室和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实训室两个实训室开展建设,并通过两个重点实训室的建设,将其成功经验辐射到其他实训室建设当中。实施了“教、学、练、做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边讲边练、边学边练,做中学、学中做,经过“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学习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教、学、练、做体化的教学模式。

2.2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得到企业认可

派遣专职教师到交通基础建设的用人单位及设备供应企业进行生产锻炼,充分学习和了解工程机械维护人才应具备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生产一线对人才技能需求的详细信息,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及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派遣专兼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指定的培训机构进修。利用学院的资源,派遣专兼职教师到国外进修,以专业考核及技术比武的形式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课程把握能力和行业发展的洞察力。此外,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和企业的走访,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处理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较清晰,能做到举一反三,表现出较好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口碑良好,希望与本专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总而言之,即根据专业发展的趋势,建立职业素养课程体系,通过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例如能说出工程机械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进行发动机的日常维护,能熟练使用修理工具和维修设备。如此,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打开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使得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形成“螺旋攀升式”的发展,为专业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3调整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顺序

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在第一学期就开设发动机整周拆装实训、将其作为学生三年在校学习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是带着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去听课,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必须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能力的要求设计开发,课程授课任务必须在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的指导下,由年轻教师来承担。通过教研活动和企业交流,不断总结开发专业素养教学项目,并形成工学结合的专业素养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根据专业发展的趋势,指导学生进行行业调研论文的撰写,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到行业发展动态及前沿。同时,实施“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选取典型的企业工作任务,按照工程机械各总成拆装检测或故障诊断流程设计教学模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精选维修行业典型案例,有机地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到课程中,让学生在案例中深入地了解各系统的原理。

3.结语

通过对《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改革,推进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新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机械维护方向)专业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衡量依据,通过课程建设推动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最终实现三项建设的“螺旋攀升式”递进。这种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将会快速提升专业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存香,刘学军.基于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工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101-103.

[2]唐汉坤,徐凯等.《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DR[J].轻工科技,2014,5(1):148-150.

论文作者:张筱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实践论文_张筱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