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_楼佳君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_楼佳君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322205

[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学习解题是数学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单元为依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表征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读题和审题的指导;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注重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具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生动的情景,生活化的语言,灵动多变的形式,这些个性化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正是由于“解决问题”本身的灵活与多变,导致许多学生对它望而生畏。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从用一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到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点。在平时的教学与测试中,笔者发现解决问题的得分率一直不太理想,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中下生无论如何都是讲不清,道不明。下面本人以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单元为依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粗浅体会。

一、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表征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大多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身处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一般都是以对话、文字或图画场景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这些信息无序而隐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隐含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从中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使学生能对具体的问题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完整的表象。

二、加强学生读题和审题的指导

学生的读题和审题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吸引,比如情境图中的五彩缤纷的颜色,可爱的动物形象等等。同时,学生对于一些不是用阿拉伯数字描述的信息往往观察不够到位,对于一些关键字词容易产生理解偏差。因而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地、仔细地、全面地观察,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答问题前,学生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如学生粗略默读题目后要求学生再读一遍,寻找关键的短语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表述出信息和问题等。

三、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

要能熟练的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必须要对四则运算的含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学生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加法表示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起来;减法表示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能分成几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与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比较,找到正确解答的方法。

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的第9题,可引导学生发现:求一家五口花的钱就是求大人买门票的费用加上小孩买门票的费用。第99页做一做的习题,让学生明确先求出一盘鸡蛋后,因为有8盘鸡蛋,就是8乘每盘鸡蛋的数量。同时,在学生正确列式算式后,教师要及时追问:“为什么用加法(乘法)计算?”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

四、注重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解决问题的人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回忆和思维的技能。好的解决问题策略,是人们长期解决问题经验的总结,它对于解决问题很有效。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常用的策略有:分析与综合法、作图法、替换法、举例法、倒推法、建模法等等。笔者认为,从三年级开始把一些基本的策略教给学生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很有必要。教师要把这些基本的策略根植于具体的问题中,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感悟每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及其思考、操作流程,明确不同策略的使用条件及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应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寻求解题策略

分析和综合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它们是解答习题的常用策略,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解题策略和基本方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内容二年级下册就出现了,三年级上同样有这部分内容,在三年级下册同样出现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内容。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难点是中间量的寻找,应该说通过前面的学习,这个难点应该已经解决。到三年级下,教学的目标应该有一个提升,做一次不一样的处理。为以后面对更加复杂的解决问题储备基本的分析策略。如,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本题就比较适合采用综合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数学信息,在一步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的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利用作图法,辅助解题策略

作图是一项具体化的策略,它可以帮助审题、分析和检验。作图不仅包括线段图,还包括实物简图等。它具有半抽象、半具体的特点,它舍弃了具体的事物情节,把数转化为形,能激活学生的解题思维。同时,由于本单元中,许多习题的解答大都是连乘或连除,学生慢慢会发现这种“规律”,导致有些学生虽然解题算式正确却不能说清算式每一步的含义。作图法数形结合的特点对于此种情况具有良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巧用替换法,生成解题策略

策略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某种策略的使用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注重在学生困难时,自然而然的把某种策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恍然大悟和欣喜若狂的情绪中感悟策略的巧妙,让感悟中记忆、理解和内化。

学生对于“曹冲称象”的经典故事肯定不会陌生。把大象替换成石头,对于曹冲的机智,学生也会由衷的佩服。但是,一个故事并不能把学生的数学思考从固有的模式中唤醒,对于“替换策略”的培养,只有通过具体而有序的引导,才能使学生隐含的思想逐步清晰起来。

总之,在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就题论题,把每道习题的解法机械的“硬塞”给学生。要重视启发学生体验具体的解题策略,逐步学会运用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用不同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作者:楼佳君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文_楼佳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