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寿桃不宜大面积推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寿桃论文,中华论文,大面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寿桃,近几年被炒得火热。由于它的果实个大,10月下旬成熟,套袋果色泽漂亮,脆甜可口,又较耐贮藏,被捧为桃中珍品、中华桃王。目前,在国内已大面积推广,桃苗也卖到每棵20元。中华寿桃到底如何呢?笔者先后采访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王志强和烟台市果树研究所原所长、果树专家刘志坚,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请笔者告知广大农民,中华寿桃不宜大面积推广。
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裂果率高,果心褐变病严重。如果不套袋,中华寿桃裂果率高达60%~70%。栽培实践证明,该桃在成熟期果心褐变病果率就达10%~15%,进入冷风库后又迅速加重。库内存放20天,80%~100%的桃果核周围的果肉几乎全部成黑灰色,果个越大,病越重。桃的果肉变软,肉丝很粗,常温贮存下,10天以后就变软变味,果心变成褐灰色,对核果类果实的这种病,至今病因不明,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二、病虫害严重,管理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中华寿桃的病虫害属于桃类中较多的一种,
其中红蜘蛛、细菌性穿孔病都很严重。此桃较难管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试栽5年,5年的果子都没有成熟过。同时,因生长期长,从春天至10月下旬,加之病虫害严重,农药使用量大,生产成本较之其它桃种都要高。
三、售价一般,贮藏一般,效益一般。中华寿桃成熟于10月底,虽然此时桃子已经很少,但苹果、梨、柑桔均大量上市,中华寿桃已不可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只能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价钱自然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另外,不少广告和文章上都说该桃耐贮运。其实该桃的最佳食用期也就十几天,属一般贮藏水平。
综合如上各点说明,中华寿桃其实只是一个较好的极晚熟桃品种而已,有优点,有缺点,适宜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但不宜大面积发展。中华寿桃之所以被捧为“桃王”,其实还是一些商家想借此大发苗木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