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动态与展望——基于CNKI硕博论文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统计分析论文,年代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15)05-0001-08 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15.05.00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客观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明确界定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为学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和依据,毛泽东思想及生平的学术研究进入繁荣状态,产生了大量成果。1978年以来,国内发表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达20000余篇。同时,毛泽东思想及生平也进入了高校硕士和博士论文(以下简称为硕博论文)的研究视野,并呈逐年升温的态势。在此,笔者以中国知网1991~2014年收录的国内高校硕博论文为考察对象,对20多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动态作一简要评述。需要指出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关于毛泽东研究的硕博论文也时有出现,本文并未列入。 1 研究基本情况统计 1.1 研究的数量及时间分布 自1991年至2014年12月底,知网共收录与毛泽东研究相关的硕博论文共1480篇(以“毛泽东”为题名检索获得),其中博士论文105篇,硕士论文1375篇。在收录的论文中,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研究的论文共1361篇,另有129篇主要为文字、语言、艺术、课改类。1991~2000年共13篇,2001~2014年共1467篇,数量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自2001年的10篇增长至2013年的188篇。其中由于知网更新速度的原因,2014年仅收录81篇。 图1 2001~2013年毛泽东思想研究硕博论文数量统计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以来,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硕博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这表明,自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党史、思政等专业硕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随着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研究视角投向了这一领域。同时随着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硕博论文已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 1.2 研究的高校及学科专业 据统计,知网收录的1480篇硕博论文主要来源于全国100余所高校,其中师范类院校共602篇,发文量占总量的40.68%,这表明师范类院校是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重点和多产区。研究数量在20篇以上的高校约14所,如表1所示,其中排名居前三位的是湘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分别为94、91、78篇。从研究的地域看,湖南省高校共211篇,占总篇数的14.26%,是论文数量最多、最集中的省份,这与湖南省作为伟人故里得天独厚的优势、省内学子的伟人情结以及高校对毛泽东研究的重视息息相关。此外,北京、吉林、河北、山东等省市也是毛泽东研究比较集中的地区。从研究的时间来看,中共中央党校是该领域硕博论文研究最早的高校,知网收录了其1991~1999年内共9篇博士论文。中共中央党校也凭借其研究的影响力和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了当前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一大前沿阵地。 从学科专业统计,毛泽东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等8个学科专业,收录的硕博论文达1261篇,占总量的87.97%,如表2所示。此外,教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社会学等学科也有少量相关领域的研究,共收录论文59篇。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传统学科和核心专业,这3个专业的论文占到总量的78.24%。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学科领域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学科相融入、相交叉的特点,这也是今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大趋势。 2 研究的主要动态 2.1 研究的内容 从1991~2014年硕博论文的选题来看,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既涉及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纵向联系研究,也涉及毛泽东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横向比较研究,更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各层面、各时期的具体内容。 2.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阈进行研究自然成了硕博论文的一个主要内容。据统计,该领域的硕博论文约39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与贡献。吴俊峰(2003)[1]首先论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和影响。此后,许苓苓(2010)[2]、王志飞(2014)[3]等的近20篇论文主要从不同历史时期,或从毛泽东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二是毛泽东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二者关系的一个前提在于如何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即是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算起还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丁娅(2009)[4]等认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形成的相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与逻辑起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经验和实践借鉴。熊燕华(2012)[5]等则认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前者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者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者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延续性。 2.1.2 毛泽东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行政、教育、哲学、党建、军事、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等诸多层面的具体思想。从某一层面出发,对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展开研究,是硕博论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对1991年以来硕博论文的统计,对毛泽东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主要涉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等17个方面约542篇论文,如表3所示。 一是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民主、法治、民主政治、民族、民生思想等,其中民主与民主政治思想共29篇,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作者普遍论述了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和核心内容,并辩证分析了这一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价值与局限性。此外,也有作者针对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政治稳定观、政治发展观、政治权力观、国家政权思想和法治思想等展开研究。二是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工业化思想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其中,在发展农业上,主要集中于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利益保护思想等方面;在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作者集中论述毛泽东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缘由、过程、经验及教训。三是毛泽东的行政思想,其中廉政思想是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关论文共11篇,主要涉及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建设经验和当代启示等。此外,一些作者从政府管理、行政决策、行政发展、行政人格、行政伦理等角度来研究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其中以湘潭大学最具代表性,收录的论文达17篇。四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该领域涉及的内容很多,在教育对象上包括毛泽东的农民教育、干部教育、学生教育、青年教育思想;在教育类型上涉及毛泽东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农村教育思想;在教育内容上包括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教育、廉政教育、人本教育、军事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其中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研究的重点,相关论文达22篇。五是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在该领域,作者或从某一历史阶段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进行整体考量,或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传统文化观、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等具体内容展开论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郁文羽(2012)[6]选择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独特视角,分析了毛泽东对封建旧文化的代表——奴性文化的批判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借鉴。六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主要涉及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军事哲学、战争哲学、民族哲学和外交哲学思想等内容。此外,也有作者如杨扬(2009)[7]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相联系,研究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七是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党的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党廉政建设等方面,总结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当前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此外,毛泽东的文艺、军事、外交等思想,也是不少作者选择研究的内容。关于毛泽东群众路线、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国际战略等思想,也散见于一些论文研究当中。 2.1.3 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李莉(2000)[8]将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赶超战略思想作对比分析,在硕博论文领域开启了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成果显著,知网收录的相关硕博论文达140余篇。总体而言,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集中体现为将毛泽东与其他历史人物,针对某一思想层面的横向比较。首先是与邓小平思想的比较,相关论文达110余篇,内容涉及民主、法治、行政、教育、政党建设、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外交战略、国家安全、知识分子、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利用资本主义等一系列主题,以及两位领导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其次是与其他领导人思想的比较,例如与列宁的东方理论、民族理论和过渡思想作对比分析,与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文化思想、共和国思想和现代化思想展开比较,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围绕经济建设、农业合作化等主题的思想分歧。此外,还包括与同期知识分子的比较,例如与梁漱溟在农民观、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现代化方面的对比研究,与陈翰笙在农村调查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另外,还有个别作者将毛泽东思想与一些领导干部的观点作对比分析,例如与建国初期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与邓演达的社会主义思想作比较等。 2.2 研究的方法 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展,也随着学科交流的日益频繁,硕博论文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开始打破传统的学科范式,与其他学科相融入,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也逐渐多样化。 2.2.1 注重从不同学科角度展开研究 早期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学、历史学、哲学,尤其是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角度,针对毛泽东思想的某一具体内容展开研究,如20世纪90年代的硕博论文。随着学科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毛泽东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借用其它学科研究毛泽东思想成为2000年以来的一个普遍现象,呈现出跨学科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拓展了研究视域与范围。首先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看,当前从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宗教学、刑法学角度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论文越来越多。例如黄雅婧(2013)[9]从刑法学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犯罪学思想的来源、发展及当代价值;马璐璐(2014)[10]等从宗教学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对于佛教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认识及现代启示;刘兴亮(2013)[11]从文化学的角度,阐述诠释中华传统墨学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梅晶(2014)[12]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毛泽东关于生态建设的理论及实践等。其次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跨学科研究带来了该领域多种学科范式的交叉与融合。如蔡道通(2002)[13]用哲学中的辩证法研究毛泽东的刑事政策思想,指出毛泽东刑法思想既体现了“正义和秩序”的法理价值,又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将法理学与哲学两种不同的学科范式相融合;陈瑶姬(2013)[14]研究心理传记学视角下的毛泽东,将心理学的理论与史料考证相结合,全面剖析毛泽东这一著名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体现了心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研究。 2.2.2 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逐渐多样化 纵观1990年以来的硕博论文,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均属于定性研究类型,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每篇论文至少运用三种研究方法,其中最普遍的是文献法。除此之外,硕博论文在研究毛泽东具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时,往往通过历史分析法,把握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凭借逻辑分析法,把握毛泽东某一思想的内在构成要素及其逻辑统一性;运用辩证分析法,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对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既看到其历史功绩和当代价值,又看到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并将比较分析法普遍运用于毛泽东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对比研究中。此外,还有少数论文采用了个案研究及实证研究法,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逐渐多样化。例如,姜立娟(2008)[15]选择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为个案,通过比较毛泽东妇女思想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以及在其影响下的妇女政策的变化,来达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过程的把握。叶熙宇(2012)[16]以毛泽东《党委会工作方法》作为实证并结合典型案例,以毛泽东党委会议工作思想为主题展开研究。 3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硕博论文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是广泛、翔实的,基本涉及了毛泽东思想领域的各个层面,一部分作者还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挖掘。但是整体观之,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地方。 3.1 研究内容重复的现象普遍 从硕博论文研究的主题和具体内容来看,重复研究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的重复。当前不少论文的选题仍停留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传统领域,未能跳出前人研究的视野,导致选题在不同时期简单重复的现象。例如,自2003~2013年,以“毛泽东民主思想”为选题的论文达17篇,除4篇从江西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晚年时期进行论述和3篇与孙中山、邓小平的民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外,其余10篇的选题几乎完全相同,研究内容也都是涉及毛泽东的民主实践,及其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当代启示等。此外,在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思想的选题中,重复研究的现象同样明显,在其他选题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研究思路与见解的重复。对于选题相近或执同一选题的论文,虽然少数能在研究视角、理论工具或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但总体而言人云亦云的见解较多,提出创新性观点的较少。不少论文缺乏新意,或照搬前人的研究思路和观点,只在史料和论述上稍作调整;或只在新的理论框架内填入旧材料,或简单综合他人的观点连缀成篇,这些在其他研究领域见到的弊端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同样明显。 3.2 研究方法的运用欠缺规范和科学 相对于早期的文章,近年来的硕博论文开始突破传统学科研究的范式,呈现出跨学科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拓展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视域与范围。但从已有的硕博论文来看,研究方法的运用仍有失规范和科学,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方法选择的随意性大。从抽取的部分硕博论文来看,一些作者往往重视研究内容而忽略研究方法,在文中并未提及或未详细阐述全文采取了哪些研究方法;一些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简单归结为研究方法;还有部分作者在文中提到使用了观察法、实证分析法等,但全文却并没有观察记录和实证研究的痕迹。二是单一采取定性研究方法。虽然学术界在该领域常采取访谈法、调查法等一些社会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也尝试将科学归纳法、统计法等一些自然科学方法纳入研究中,但仍未有硕博论文突破定性研究的思维局限,采取的研究方法仍以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定性研究为主。三是未做到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真正融合。一些作者为突出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创新,借鉴其他学科方法研究时,并未认真甄别其研究范式是否适合此领域,而是将某种学科的范式或者既成观点简单生硬地套在自己的论文中,并未达到跨学科研究的真正效果。 3.3 研究水平与同期学术界存在差距 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总体来说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前沿学者的研究,首先建立在对历史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即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史,以完整、真实的史实为依据。二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者们的研究往往立足于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或理论界有争议的学术问题,通过详实的史料记载和有力论证,还原事实真相或提出独到见解。三是具有洞察时代热点的敏锐性。学界往往崇尚以时代发展为研究诉求,以理论前沿为争鸣热点,这不仅提高了研究的理论含量,也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此相比,同期硕博论文的研究则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研究时间的滞后性。硕博论文研究主题的选择,除取决于作者本身所处的学科范畴外,学术界的影响和推动也是重要因素,即当该学科领域内某一问题引起学术界热议甚至争论后,才逐渐被纳入硕博论文研究的视野。例如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能否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能否视为毛泽东思想的又一理论来源”,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之外的其他因素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而同期硕博论文并没有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思想理论来源的专题研究,只在少数研究毛泽东具体思想的论文章节中稍有涉及。又如晚年毛泽东研究,该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20世纪90年代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重点在于应否使用“毛泽东晚期思想”这一概念、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原因等方面。相比之下,同期硕博论文主要从整个历史阶段研究毛泽东思想,虽有巨旺民(1997)[17]等作者研究了晚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但对于“毛泽东晚期思想”提法、晚年失误的原因等具体问题鲜有涉及。 二是所提见解的趋同性。相对于学术界的观点分歧和激烈争锋而言,硕博论文则少了一种质疑和批判的学术精神,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往往提出相似甚至雷同的见解。例如,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分歧与争鸣,从而形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相对而言,硕博论文在论述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时,虽有少数提到了学术界的争议,但都一致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应包括在内”,论证的思路也近乎一致。 三是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变换研究的领域和主题。例如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学界这一研究主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随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明确提出而成为一大热点,主要集中于两位领导者的个人比较和分别以他们为代表的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创立的思想理论之间的比较。自2000年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比较仍是研究的主流,但同时,毛泽东思想与西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以及毛泽东与江泽民、胡锦涛、孙中山、蒋介石、陈独秀、鲁迅等历史人物的比较也大量被涉及;此外,不少学者还将视角转向不同历史时期与年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纵向比较[18]。与此相比,硕博论文对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从2000年以后逐渐升温,且集中于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的比较,少数论文也涉及了与其他人物的比较,但都局限于横向比较层面。 4 未来研究展望 硕博论文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推进毛泽东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硕博论文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动态的把握和研究中存在不足的分析,笔者对未来硕博论文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4.1 研究内容应紧跟学术前沿,把握时代热点 为缩小与学界前沿研究的差距,未来硕博论文应紧跟学术前沿的发展,洞察时代主题的变换,使研究内容既植根于历史,也符合现实,更具有时代气息。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研究和时代热点,笔者认为以下问题今后有深入研究的可能:一是关于毛泽东历史功过与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正确评价,这始终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9]这对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党的历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近年来,少数精英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面目,以实证史学为标榜,掀起了一股以否定、批判毛泽东为基本取向的“非毛化”浪潮,且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愈演愈烈,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恶劣影响[20]。因此,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与“非毛化思潮”开展积极的理论斗争,将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是毛泽东思想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考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强调“国家治理”而非“国家统治”,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21]。当前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与我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也与党的治国理念一脉相承。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道,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关于“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也为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从历史考察的角度,研究毛泽东思想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历史传承与逻辑关系,值得引起关注。 三是在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审视。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议题的提出,学术界围绕“宪政”与“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形成了激烈的思想交锋。一贯主张“全盘西化”的宪政派,以中国要实施宪政和法治为幌子,公然要求废除“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其论调不仅颠覆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论述,也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相背离。因此,在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下,未来硕博论文的研究可从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与系列著作的视角,阐述人民民主专政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关系;从法治反腐与依法执政的角度,结合当前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和全面治党的系列论述,对毛泽东关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思想、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思想作出新的审视。 4.2 研究领域可往更具体、更微观的层面推进 近年来,一些硕博论文作者立足于时代发展和理论前沿,将毛泽东思想研究从宏观领域推向更具体、更微观的层面,这不仅是当前研究主题上的创新,也应当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可将传统领域的研究推向微观层面。例如,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是一个学界研究已久的主题,但在硕博论文研究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没有突破在统一战线理论中研究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的传统思维,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理论来研究,因此,这一理论的完善需要展开更多微观细致的研究。又如,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在硕博论文中虽涉及较多,但毛泽东思想与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毛泽东与老一辈革命家和知识分子的比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与年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纵向比较,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另一方面,可将前沿和热点问题推向微观研究。如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世纪以来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渊源的角度,挖掘马克思主义影响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因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宏观把握推向了更为细致深入的微观考量。而当前大部分硕博论文仍停留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理论贡献与基本经验等宏观层面,因此未来的研究可更多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域外”理论渊源、传统文化根源等微观层面来展开。 4.3 研究视角应有所拓展,用更开放的眼光来推动研究 一是研究视角有待拓宽。只有通过多学科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的结合,才能使研究从视角上推陈出新。例如,有的学者在研究中注意视角的变换。胡哲峰、孙彦的著作《毛泽东谈毛泽东》,以及曹固强《毛泽东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李亮《毛泽东思想提出与宣传过程中的毛泽东认识因素》等文章,从毛泽东本人的视角,去探讨毛泽东的心路历程。还有学者借用西方理论开展研究,如童小溪引入葛兰西的文化盟主权理论对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进行诠释[22];苗东升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视野中考察毛泽东《实践论》的先进性[23];郭淑兰等从发生学的层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逻辑解读[24],这些研究视角颇为新颖,能给硕博论文研究以借鉴。二是要用更加开放的眼光来推动研究。目前,大部分学者的视野局限于国内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水平,没有很好的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事实上,毛泽东思想研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外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研究方法,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今后硕博论文的研究应开阔视野,吸收借鉴国外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整合中外学术力量,共同推动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发展。 4.4 研究方法应多借鉴其他学科,力求规范和创新 一是应多借鉴其他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今后硕博论文应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到毛泽东研究中,诸如“文本阐释学”、“话语分析”、“发生—发展学”和“新制度主义”等目前社会科学常用的分析工具,在将来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内都应得到很好的运用。也可尝试引入定量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调查法、过程—事件分析法等,进一步提高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科学性。在借鉴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使不同研究方法之间扬长补短,改变目前研究方法选取单一化、随意化的现象。二是增强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前面述评指出,已有作者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毛泽东思想,但往往生搬硬套,未做到跨学科研究的真正融合。所以在今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既要运用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注重文献的解读和史料的考证;又要谨慎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认真甄别其研究范式是否适合这一领域,使二者真正融合在一起。 收稿日期:2014-10-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趋势与展望&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_毛泽东思想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趋势与展望&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_毛泽东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