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王槐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王槐妮

王槐妮 (沐川县沐溪学校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2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新形势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10-020-02

思考从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自然离不开提出问题。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联系这两方面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课堂提问,设计合理、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意义。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否则,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结果只能是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4)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提高我们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 要有指向性

课堂提问的提问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3.要有逻辑性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如《统计》那一课。在新授的时候,学生没有能说出,从统计图上知道猴比猪多2只,我也没有能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而是到练习的时候师引导得出,之后学生都能说得很好。如果在新授时就能给出有效的引导,相信学生在练习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能够知道的。所以,备课要非常的充分,考虑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

4.要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有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如一节练习课,之前就是一条一条的做,发现气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学生根本就不想听。一年级的学生哪是那样的情形呢?再后来的课上,一开始,我就说:"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大闯关。一共有8关。你们有信心吗?我来看看今天哪些小朋友,能够一直闯到最后,成为胜利者。"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5.要有适度性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的问题,要设计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

6. 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大概的 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足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及时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最后又从无疑到新疑,让好的学生思绪绵绵,不断探索。

7.要有灵活性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失去,一旦问题出现,就必须要求老师灵活地处理这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资源。当场设计出一些体温,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数学资源,让教师灵活地把握课堂,随之生成新的问题。

总之,"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发"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

论文作者:王槐妮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王槐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