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与真理的探索--论陶大镛教授主编的现代资本主义理论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信仰的力量与真理的探索--论陶大镛教授主编的现代资本主义理论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信念的力量,真理的探索——评陶大镛教授主编的《现代资本主义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理论文,信念论文,教授论文,力量论文,现代资本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陶大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我国世界经济学科最早的开创者之一。不久前他主编的《现代资本主义论》,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近百万字的著作,是陶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也是近年来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篇幅最大、内容最全面的学术著作。正如一位专家在评述该著时所说:该著的出版,把我国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观察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创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现代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加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和探索,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诸如“后工业社会”、“人民资本主义”、“混合经济论”、“成熟的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科学和工业一体化的资本主义”等,更有人认为,“旧资本主义”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新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已经“解体”,财团不复存在,经济权力发生转移,垄断资本主义发生了“质变”,等等。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其焦点在于:现代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究竟是什么?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现代资本主义论》并没有从现存的简单结论出发,而是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有助于认识现实的结论。

先就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控制垄断的反垄断法来说,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善的反垄断法虽不能说形同虚设,但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遏制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恰恰相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垄断化的过程也明显加快。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兼并浪潮,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发展为“大鱼吃大鱼”,更加剧了垄断化的进程。这些垄断企业在科技迅速进步,国际分工加深,生产社会化发展到国际规模的条件下,发展成具有全球规模的跨国垄断公司,并由主宰一国一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发展到在世界范围内主宰某个行业生产和贸易的垄断集团。因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不仅没有削弱,相反已从国内垄断扩大到国际垄断。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部经济特征仍然是以垄断为基础的,不管它的具体形态起了什么变化,垄断仍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现代资本主义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诸方面的分析,也始终一贯地抓住这一本质特征来展开的。

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是《现代资本主义论》中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

早在1989年,陶大镛教授就提出了现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命题〔1〕。他的这一观点, 在《现代资本主义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发挥。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他在《现代资本主义论》中指出,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社会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一步步走向高级阶段。社会历史的发展犹如一条长河,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任何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过程都不是在旧制度消灭之后,而是在旧社会内部孕育发生的。这种过程并非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而是自发地、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自然产生出来的。这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2〕“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资料, 都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3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如此,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如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这种物质条件的创造,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否定。无产阶级解放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即一种与私有制相对立的公有制,这是经过长久的阵痛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论著在理论上、历史发展上进行探索的同时,又进一步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上,考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和方式。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逐渐孕育着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生产和管理的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日益完备的物质基础;资本的社会化、股份化,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体人民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某些变化,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职能的加强,为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做了必要的准备;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的推行和逐步加强,有助于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逐步冲破私有制生产关系对它的束缚,从而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发展,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现成的借鉴;“三大差别”的缩小,也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的重要表现形式。论著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具体发展形态的考察和探索后得出结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内部,已经孕育着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的萌芽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这一探索,既是作者不拘成说的学术结晶,也是他矢志不渝的理想和信念的真实表达。

《现代资本主义论》一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

总体看来,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进行教条式的理解,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大量新的情况和特征视而不见;另一种就是被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大量表面现象所迷惑,并断言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论述也已过时。对待现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这两种片面性,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对于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过时”,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创造性的革命学说,而科学的本身是不会停滞不前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生气勃勃的科学理论,始终在社会实践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已有成果,因而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但是,作者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一直生活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毕竟没有亲身的经历;列宁的时代仍然处于垄断资本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未能看到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情景。对于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他们虽有过不少科学预见,但我们不应苛求他们归纳到自己的不朽著作中。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就需要我们今天的理论工作者来进行深入的探索。

大量掌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对现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并从中找出符合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是《现代资本主义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重要原因。论著中采用的资料,大多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正式公布的,其中包括不少西方政界要人的讲话以及著名的学者的研究成果等。这些资料具有权威性,也最具说服力。例如,在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时,作者依据的主要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的《美国统计摘要》,以及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等前政界要人的著述。这样以其人之予,攻其人之盾,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对这些搜集到的经过筛选的富有时代感和学术价值的资料,《现代资本主义论》的作者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也不是从先验的理念出发去下结论,而是将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一般描述和案例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对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具体分析,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做出符合实际的论述。例如,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作者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指出它既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与斗争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同时又指出,这种为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及其所激化的社会冲突而设置的“润滑剂”装置,又是社会付出的昂贵“代价”,它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并给现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后果。这种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各个层面的方法,成为贯穿全著的一条主旨。

强烈的“精品意识”是《现代资本主义论》的又一大特色。

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是学术界的一个老课题。因此如果不求精求新,就会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老生常谈”之嫌。作者长期研究资本主义,从承担这一课题开始,就集中了十余个单位的专家、教授27人,就全书的体系、结构、研究方法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反复研讨,经过五年的磨砺,数易书稿,才得以撰成该著。

“精品意识”不仅体现在资料、观点和方法上,而且体现在结构、体例上。论著在重点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同时,对最能反映现代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也进行了研究。对于反映现代资本主义整体发展状况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现代西方跨国公司,资本主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美日、美欧、日欧、南北关系等,论著不惜笔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为了使读者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论著的开篇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作了简单的回顾,末篇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整部论著,内容全面,框架周密,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当然,由于《现代资本主义论》是一部集体研究的论著,全书的文字风格、体例特征尚有不一致的地方。

注释:

〔1〕《探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上、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6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1页。

标签:;  ;  ;  ;  ;  ;  ;  ;  

信仰的力量与真理的探索--论陶大镛教授主编的现代资本主义理论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