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前提,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应在充分了解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任务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勘察技术与方法,强化技术投入,提升勘察效率与质量,为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工程资料与地质参数。
关键词:地质勘察;内容;技术;创新
1.地质勘察主要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设场地具有唯一性特征,地质勘察成果不存在着可比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采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加强地质勘察工作,获得工程地质资料与相关地质数据,从而为施工设计与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对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构成进行揭示与获得准确的岩(土)体力学指标是地质勘察主要的任务。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特性等是地质勘察中主要的技术指标。基于此,在勘察工作中,应运用适宜的勘察技术,在勘察实践中,对工程场地的岩(土)样以及地下水进行实测分析,确保观察测量的次数足够,从而获得确切的地质参数。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勘察拟建工程地质构造、地层结构与深度及其岩土工程特性等;场地周围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危害、成因、分布以及发展趋势等;确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如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勘察工程场地周围是否存在着埋藏的河道、孤石、墓穴以及防空洞等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埋藏物等。通过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建筑工程地基的地质状况,并能够结合地质勘察结果及相应的地质参数,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基础类型与型式选择、地质灾害预防等提出可行的建议,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2.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尚未对地质勘察引起足够的重视,勘察报告的水平有待提高,地质勘察的监管力度不够,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使用失当,导致地质勘察质量相对较低。例如,在地质勘察技术应用中,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的次数不足、钻孔数量与深度不符合勘察要求,导致勘察获得的力学指标的精确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多工种,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地质勘察中,若运用单一的技术方法,而没有针对不同建筑物特性、不同地层结构与地质单元优选适用的勘察技术,极易造成勘察结果产生极大误差。例如,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部分勘察部门在确定承载力数值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工程实际,便运用静荷载试验对两侧土层实施压裂探坑勘察的方法,也没有具体分析两侧土层的压裂深度,将哪种压力定值作为承载力数值才合理,从而使得出的承载力数值缺乏准确性。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策略思考
3.1以地质条件为依据,优选适用的勘察技术
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在选用勘察技术时,应根据工程地质特性以及不同地层结构与地层单元,选择合适的勘察技术,从而保障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钻探与坑探是地质勘察工作中两种常见的勘察方法。其中,前者的通用性较强,应用广泛;后者的主要优势在于在实测观察中,可实施直接性的探查测量,但此种勘察方式所需的勘察周期较长,需要的资源成本投入较大,应用相对较少。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中,应结合实际,优选合适的勘察方法。例如,对于岩土勘察而言,通常选用钻探方法;然而对于地下水位相对较深且勘察深度相对比较小的工程而言,多选用“探井法”进行地质勘察。同时,在对相对比较疏松的地层勘察过程中,可选用静力触探试验或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方式,来实现准确的勘察分析,获得较好的勘察效果。但如果在地下水水位较深,而且地基土的颗粒非常粗大的地层勘察中,也选用静力触探试验方式,其勘察效果将大打折扣。基于此,在地质勘察实践中,应结合勘察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勘察方法,提升勘察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增强技术支持,保证勘察效率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勘察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实地勘察中,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取得较好的勘察结果。在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深人中,施工人员要进行技术手段的认真选择,增强技术支持,能够利用新型高效的技术,提升勘查效率。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技术手段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施工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勘察地质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通过这种方式,对勘察得到的参数、指标以及各类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也是勘察需要关注的重点,施工人员从数学地质法人手,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手段团。在建筑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分析中,要统计地质数据与岩土类型,统计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存储相关信息。整个过程要注意自动化与存储的一体化整合,提升建筑工程勘察的效率。加强勘察技术在地质勘察中,能够增加勘察工作的深度,其应用的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由此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及准确性。工程地质参数获取、存储与自动化处理等一体化操作,提升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效率。
3.3勘探点的范围布置
根据房屋建筑物地质范围进行布置,同一个房屋建筑的勘察点受到受力层和下卧层的影响,要适当加大勘察点的密度,并对每个勘察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原因查明;属于单栋的高层建筑,应该以地基的均匀性为基本要求,勘察点甚至在4个以上;属于建筑群的房屋建筑,勘察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要有1个勘察点。
3.4加强岩土勘测,增加地质参数的准确性
地质勘察工作中,实地考察是所有项目的基础,工作人员要结合这个内容进行勘察方法的选择。工作人员要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划分,针对起伏不一,地形地貌特征不一致的工程,要选取不同的勘察方法。例如,针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要在基岩地形特征的勘察中,使用地震法或是电法进行布孔,把握勘察的要点;在河谷场地等工程中,首先要进行勘探线布置,然后保证阶地延伸方法与线路垂直,在特定的斜坡场地中,要重点分析自然现场,最后进行孔坑槽设计如果场地地处平缓比较开阔,要进行过水文地质的情况勘察,在掌握地质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建筑工程的数据信息,保证勘察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施工人员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工程要点,提升工程质量,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在勘察中,还需结合建筑工程建设场地的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等实施勘察,在掌握地质结构基础上,合理确定建筑工程的基础结构及其砌置深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中,施工人员要掌握勘察技术手段,结合不同的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选择。勘察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施工人员保证根据勘察数据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建筑工程勘察工作中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技术手段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施工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勘察地质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由此,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勘察工作的主要标准和内容,合理选择勘察手段,并不断完善技术,增加整体的勘察效率,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获取可靠的地质勘察数据。
参考文献:
[1]雷金山.广州地铁隐伏型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充填处理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杨晶.黄土状压实填土压缩和强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3]张辉.冻融作用下黄土水分迁移及强度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沈维春.单价类不完备合同视角下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4.
论文作者:赵铮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地质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场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