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论文_刘旋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论文_刘旋

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建设工程的各项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同样在逐渐的改变,建筑结构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管理实践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正向着高效、实用的方向发展,在保证良好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实现高效工作,特别是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建筑结构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管理实践的控制与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实现现代管理的需求。所以,在建筑结构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强化管理工作的要求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建筑结构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管理实践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具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文章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结构;运用

导言:在房建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技术是最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并且以其独特的施工工艺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使用。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施工裂缝的出现,房屋建筑中的施工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当或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材料出现变形的情况引起的。当建筑物出现了裂缝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在构造物预留的部分中填入混凝土,从而使其结合成为整体,这就是后浇带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1.1解决沉降差

在有裙房的建筑结构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沉降差。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后浇带的设置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待完成大部分沉降量的施工后,再进行连接处的混凝土浇筑,将两者结合成整体。最后对所连成整体后的后期沉降差所引起的附加内力进行考虑。按照海拔和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设计调整压力,以解决连接前后的受力问题。

1.2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

当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温度应力随着温差的出现而出现。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匀,并且应力大小差别大,当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构件产生裂缝,影响施工质量。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散热的不均匀性,减小收缩应力,最终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性能。

2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

在实际设计时,需要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类型,通常来说,在板类构件中,后浇带设置为预留斜缝方式,一确保后浇带端面间连接的牢固度;在梁板构件中,后浇带应与钢筋间要保持连贯;在基础垫层中,可以将其高度适当降低45~95mm,为施工缝处理提供便利。此外,在相邻后浇带设置上,其间距应以18~28m为宜,后浇带本身宽度以65~95为宜。

2.2后浇带施工个前准备工作

在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后浇带施工创造良好作业条件,主要有:做好浇筑平面的处理,按照后浇带施工的基本要求,将浇筑平面表面的砂石、其他杂质、松软混凝土等清理干净,并对预留缝两侧混凝土给予凿毛处理,在用水清洗表面,确保表面湿润度满足施工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涂抹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通过此三个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后浇带两侧裂缝、渗水发生的概率,提高新老混凝土间的粘接强度。

2.3合理把握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

建筑施工的一大要点便是保持建筑的整体性,否则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相关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而这正是需要对三个宽度及施工间距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而言,若楼高在22层以内,且建筑中埋有受到应力的钢筋时,不可将钢筋切断,而是应该在施工中建设大跨度后浇带,之后才可将钢筋切割开来,然后再将其进行焊接连接,如此可以避免构建受到应力而在两端出现下垂和弯曲问题。应该将后浇带宽度限制在7m左右,而后浇带间距则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行决定,而不要单纯参照施工图纸的预留设计做出盲目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后浇带浇筑温度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对施工缝进行清理,为了保证施工缝的湿润度,应该用流水对其进行冲洗,操作完成以后还应该施工缝的表面涂刷上一层水泥砂浆。由于温度的变化影响着后期裂缝出现的情况,所以,混凝土浇筑中对温度的控制是施工重点。只要掌控好施工温度,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新旧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后浇带浇筑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温控措施,缩小就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以此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

2.5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建筑结构工程模板工程时,必须明确分清内外模板,对其长度与使用情况进行明确,内模板必须比外模板短,并且,促使模板贴近墙体,还应当在模板和墙体之间的间隙中放置一块海绵,进而促使二者紧密贴合。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及时清理好模板,使其保持干净清洁,同时要相应地修正模板,进而将后期的浇筑工作做好。由众多事实案例可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内模板会由于伴随产生偏移,进而有效控制该种情况,在进行模板施工过程中,通常在其中将一个短钢筋合理置入,不但能将内侧模板固定好,而且能保证将来能顺利开展模板浇筑工作。针对吊装墙模而言,该项技术专业要求较高,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会对模板的浇筑成效产生影响,并充分把握好安装吊装工作,不仅要在安全科学的层面的基础上,还必须对美观性给予高度重视,进而对楼板的整体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6后浇带技术的管控与配筋安置

底板后浇带留设:底板一般有防水要求,在后浇带两侧加止水板,留设后浇带时止水板下部用钢丝网作模板,上层可用木方隔挡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拆除木方。底板后浇带由于位置低,在留设到补浇的过程中最易受到污染,后浇带难清理干净,因此在施工垫层时提前预留几处低洼位置,便于在冲洗后浇带接缝时排除污水,楼板后浇带:为保证楼板底浇筑平整,后浇带底模与板底模同时支设,板底拆模时后浇带模板及支架保留,但梁底需留设清扫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后浇带质量控制的关键,除材料本身符合要求外,后浇带的清理至关重要,由于后浇带留置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被污染是必然,浇筑后浇带前应认真清理后浇带内残留的污水、杂质等物质,以保证浇筑质量,并且洒水保持后浇带表层的湿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模板的安装与拼接,。按照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严格控制其浇筑厚度。在浇筑垂直后浇带时,需要监控混凝土的振捣过程,应严格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分层厚度50~60cm。

3后浇带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3.1后浇带留设位置、宽度及留设形式必须事前确定,并对施工人员做好交底。

3.2后浇带接头(端部)模板安装时就要考虑便于拆除,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拆除。后浇带位置钢筋密集,尤其是梁的部位,要把握好拆模时间,未及时拆除的模板在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十分困难。

3.3后浇带留设后要覆盖保护。

3.4后浇带浇筑时应认真清理污染,凿除接口松散混凝土。

3.5模板拼接牢靠,防止模板变形、漏浆。

3.6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工艺确保混凝土密实。

3.7加强养护。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建筑企业要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监督工作,提高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优化后浇带技术工艺,进而推动建筑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如盛.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6).

[2]翟延东.关于提前后浇带施工的实例探讨[J].民营科技,2016(4).

[3]蔡日聪.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07):66.

论文作者:刘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论文_刘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