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再新[1]2003年在《冠脉内超声及自膨胀支架-Radius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 冠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冠脉内超声的比较 目的 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显示的只是被造影剂充盈的血管腔轮廓,虽然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增加了对狭窄病变测量的准确性,但一些病变因受血管重塑和X光线投照体位的影响,不能被发现。冠脉内超声能直接反映粥样斑块和血管壁的情况。本研究系统地比较常规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意义。 方法 入选对象156例,为需行介入治疗的病人,共有185处病变,采用标准体位冠脉造影和冠脉内超声检查,测量参照血管的内径、狭窄部位的最小血管内径、狭窄程度、偏心指数、病变的长短。测量偏心指数(Eccentricity index,EI):狭窄病变的中心到血管壁外侧的最大、最小距离之差值与最大距离的比值。 结果 ICUS测量结果:狭窄病变的最小血管内径是1.2±0.3mm,狭窄程度是74.4±11.5%,EI为0.58±0.41,与相应的QCA结果(1.0±0.5mm、68.4±17.5%、0.48±0.31)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通过相关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病变偏心性和狭窄程度没有相关。ICUS测得的最短病变长10.3mm,最长病变长37.5mm,平均24.6±5.8mm,与QCA的测量结果(18.6±7.8mm)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钙化病变67处,而QCA只发现36处钙化病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脉造影目测法:病变的狭窄程度是87.4±11.3%,病变长度为20.7±8.2mm与QCA、ICUS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 因为血管重塑和X线投照角度的影响,冠脉造影、QCA 对诊断狭窄病变的长度、偏心生狭窄程度和钙化欠准 确。 2 ICUS是研究冠脉内狭窄病变形态的一个最直接、客观的 方法,安全、易操作,对诊断和治疗均有很好的指导意 义。 3 QCA和 ICUS相互结合,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很 好手段,是研究冠状动脉PTCA术后再狭窄的理想方法。
余再新, 周正明, 玉井秀男, 许永胜, 小菅邦彦[2]2003年在《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 :比较常规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和冠脉内超声 ,探讨冠脉内超声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对 4 1例病人的 4 5处病变置入支架治疗 ,术前、术后采用冠脉造影和冠脉内超声系列检查。结果 :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6个月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分别是 87.4± 11.3% ,8± 9.2 % ,4 9.8±10 .7%和 5 7.2± 12 .3% ;QCA示狭窄程度分别为 6 1.4± 16 .0 % ,3.3± 13.3% ,2 4 .8± 2 0 .6 %和 2 8.9±18.8%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显着性差异。冠脉内超声示术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6个月的支架横断面积从 8.2 5± 1.83mm2到 95 8± 2 .5 9mm2 (P <0 .0 0 1)和 10 .4 6± 2 .6 9mm2 (P <0 .0 1) ,支架横断面积进行性扩大 ,前后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ICUS是研究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最直接、客观的方法 ,安全、易操作。
李宁[3]2011年在《冠状动脉支架力学性能数值研究与优化设计》文中认为心血管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据统计,国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为叁百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左右,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冠脉支架的力学性能,是关系到支架术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医务工作者和工程界的学者都在努力研究这一课题。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来研究冠脉支架的力学性能。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针对冠脉裸支架结构,研究了有限元模型所采用的单元类型(高阶实体单元、低阶实体单元、壳单元、梁单元)和网格剖分密度对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影响,模拟了冠脉裸支架全寿命内的变形过程所涉及到的力学性能。通过模拟支架生产过程中的压握变形、手术过程中的膨胀变形以及在冠状动脉内长期工作时的压缩变形,本文发现:压握过程对膨胀性能的影响较小,而膨胀程度对支架在工作状态下抵抗压缩载荷的径向支撑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根据支架的膨胀性能曲线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到了膨胀速度曲线,发现了膨胀速度曲线与支架的最佳膨胀范围的内在联系。本文对冠脉支架与球囊的接触问题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比较准确的变形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应变能来计算真实接触压力的方法。一般来说,通过接触分析所得到的球囊与支架间的接触压力,与实际情况下均匀一致的压力相比,误差往往比较大,这是由于支架金属丝比较细而只能在接触面上采用较粗的网格单元所导致的。根据功能原理,并且考虑到接触压力是驱动支架膨胀而产生应变能的唯一直接原因,本文利用支架应变能占全部应变能的百分比对膨胀载荷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支架与球囊之间真实而且均匀的接触压力,其结果与裸支架的膨胀曲线相互一致。这个方法可以作为验证接触分析结果正确性的依据。针对冠脉支架的纵向柔顺性,建立的悬臂梁弯曲模型,克服了叁点载荷法和简支梁模型的缺陷,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描述支架整体弯曲性能。以该模型为基础,本文详细研究了目标支架在较大弯曲曲率范围内的瞬时抗弯刚度情况,结果表明:在弯曲曲率较小的情况下,支架瞬时抗弯刚度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而当弯曲曲率较大时,则出现非常明显的各向异性。此外,利用悬臂梁模型还发现,支架弯曲时还伴随发生了在弯曲平面外的侧向偏转以及绕支架中心轴的扭转变形。这两种附带变形是由支架弯曲变形而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支架的实际弯曲方向和曲率。这两种附带变形也正是瞬时弯曲刚度存在各向异性的证据。在优化设计工作中,利用ANSYS的APDL语言开发了适用于冠脉血管支架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程序,该程序具有自动化运行、参数化建模、仝过程分析、鲁棒性计算及优化等特点,将此程序进一步加以完善后,即可作为专门用于血管支架力学性能模拟的软件。以此程序为基础,本文分别建立了描述支架膨胀综合性能和柔顺性能的数学模型,对目标支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进行了优化,改善了目标支架各项力学性能。以往在血管支架设计领域里采用的传统模式是对有限数量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或实验分析,然后比较支架的力学性能结果并进行人工选优。本文的优化工作则将最优化理论拓展到血管支架的设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血管支架优化设计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冠脉内超声及自膨胀支架-Radius的临床应用研究[D]. 余再新. 中南大学. 2003
[2].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临床应用[J]. 余再新, 周正明, 玉井秀男, 许永胜, 小菅邦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3]. 冠状动脉支架力学性能数值研究与优化设计[D]. 李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标签: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 冠脉造影论文; 冠脉造影定量分析论文; 冠脉内超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