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 庞利圆
摘要: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寻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成为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课题和任务。高中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学科,是进一步增加学生生物意识和生物知识储备量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模型构建被相关教学工作者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构建生物模型,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型构建;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教科书中这样描述模型:“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它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标而设定的,这种描述分为定性和定量;有的模型构建必须借助于具体的食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来完成,相反有的必须通过一种抽象的形式表达”。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这种构建模型的教学方法逐渐的被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模型构建重要的作用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具体和形象地理解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生物知识,使得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帮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
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能够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基于这一教学目标,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寻求模型构建的方法以及加强模型构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通过模型构建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加典型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主动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生物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1]。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生物知识尽管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但是在课本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的话复杂化,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正是由于生物知识的这些特点,逐渐对生物知识丧失兴趣。而模型的最大特征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使得原本复杂的知识点更加简化,将抽象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都是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在生物模型当中更加简洁明了地认知生物知识,而且这种可接触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进一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模型构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概念模型的构建和具体实施策略
概念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模型构建的一种常用方法和展现形式,其核心就是借助文字的形式把生物知识当中最为核心的概念进行提取和阐述,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对一些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就会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教学效率不高,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就可以利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概括教材当中的各种概念,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比如在教学“蛋白质”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概念图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学生能够对蛋白质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有一个更加宏观和具体的了解,并且能够一目了然的提取出蛋白质这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知识之间的结构和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材知识,推动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物理模型的构建以及应用策略分析
物理模型相对于概念模型来说更加具体,而且所呈现的方式大多都是实物模型,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在这些实物模型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对模型进行操作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学习对象的重要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建模当中,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的模型,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比如,构建细胞分裂进行演示的橡皮泥模型,细胞膜的镶嵌流动模型,DNA分子结构模型等等[2]。如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乒乓球、橡皮泥、可乐瓶等可用的实物工具来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当中,学生根据自己已经获取的DNA分子结构的知识点进行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成DNA分子结构模型,对DNA分子结构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
(三)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应用策略分析
数学模型主要是借助相关的图像、公式以及规律对相关的生物知识进行精准而直观表达的一种模型,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知识的分析能力优化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内容当中。很多教师都会使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但是表格有太大的局限性,所以可以利用建立坐标图像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从而得到了在理想的环境中生物种群的一种增长曲线———“J 型增长曲线”探究其中的规律。
同时,教师也要引出一个问题,即:其它的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否也满足上述的“J 型增长曲线”呢? 进一步探究函数模型。得出:
其中 No 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t为 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 为该种群每年增长倍数。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环境,包括气候、疾病、天敌等因素,就会发现族群的增长会受到很多制约,在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构建出另一增长曲线———“S 型增长曲线”。
总而言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应用是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掌握的重点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知识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永强.构建概念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7,33(03)
[2]韦梦杰,李连杰.中美高中生物教材模型构建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以“减数分裂模型的构建”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32(04)
论文作者:庞利圆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模型论文; 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种群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这一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