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分析

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分析

一、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齐旭[1](2020)在《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制动系统是机车安全运行的生命线,是确保机车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最重要的系统之一。本文结合大连厂高原机车项目,对高原机车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并对高原特殊的运用环境对机车制动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高原机车总体设备布置,实际运用的工况要求及机车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结合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机车制动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分析。制动风源系统主要从系统组成结构、主要部件的选型、性能参数配置、理论计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结合高原低温的气候特点,着重对机车风缸进行了选材分析和强度计算;结合高原低压的特点,对空压机的供风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高原低压环境对容积式压缩机供风能力有较大影响,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空压机充风时间的计算,来建立空压机的供风能力与海拔气压的关系,指导参数配置。制动控制系统对机车电空制动机主要组成模块功能进行了介绍,对系统内部控制原理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说明;基础制动部分从装置的功能结构安装形式进行说明。其次针对影响机车制动性能的关键参数机车紧急制动距离、机车制动率、机车阻力、及机车停放制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确保机车制动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最后在高原实际运用现场,对样车制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高原适应性实验,从泄漏实验到制动机性能实验再到线路实验,高原机车制动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实验要求。本文设计的机车制动系统应用与大连厂高原机车,系统经过高原各项实验验证,满足高原恶劣运用工况需求。

孙宇[2](2020)在《机车内燃机电喷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内燃机车作为铁路运输行业中重要的动力设备,对其节能和排放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机车内燃机使用电喷控制技术成为了必然,既解决了节能环保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机车的运行安全。目前机车内燃机的电喷控制系统产品主要有国外几家公司提供,我国对于该系统仍处于引进吸收状态,急需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电喷控制系统的开发平台。为此本文针对内燃机车柴油机电喷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这对于提高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国产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详细研究分析了柴油机电喷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技术在内燃机车上的应用。然后对选择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根据其结构和特点提出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有高压燃油泵、燃油共轨管、燃油喷射器、传感器和电控单元五部分,文中接着对各关键部件的主要工作原理和功能进行了介绍。紧接着对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算法展开研究,本文基于前馈控制和模糊PID控制,针对机车柴油机设计了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分别从喷油量、喷油率、喷油正时和多次喷射控制等几个方面对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合理地制定了控制策略以便实现对系统的最优控制。然后基于电喷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做了电控系统的硬件设计,以恩智浦车用级微控制器MC9S12XEP100作为本课题的控制系统核心,并分别对最小系统电路、输入信号处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燃油喷射器驱动电路和通信电路展开设计。最后本文根据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关键部件的结构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设计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设定参数并进行仿真。根据结果,对系统内部各结构及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作用进行分析。同时完成了对几种控制算法的实验仿真和分析,在稳定性、响应性和抗干扰性等方面相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要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算法,所以最终确定了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作为本课题的核心算法。最后结合控制模型与系统模型联合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观察在控制算法下对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对轨压和喷油量、喷油脉宽的合理性,证明本课题设计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董鹏[3](2020)在《基于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的智能模块化研究应用》文中指出铁路行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承载着我国客货运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我国新时代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铁路运输业有着更大的运输能力和更快的运输速度。为适应与时俱进的铁路发展形势,近年来我国机车在“重载货运”和“高速客运”两个技术发展方向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列车不仅要“跑的快”更要“停的稳”,而制动系统正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系统。制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十分关键,如果制动系统不能正常稳定工作,会存在巨大的隐患,直接威胁列车的安全运行。机车风源系统作为制动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职责是为列车制动系统提供满足运用要求的压缩空气,并且风源系统质量的优劣程度将影响列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这意味着智能化风源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知名铁路机车行业已经对智能化控制的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和人机工程深入研究,以实现风源系统的模块化、智能化为最终目标。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由空气压缩机组、总风缸、风源净化装置、阀类部件和空气管路等组成,只实现了总风缸、风源净化装置及部分阀类部件的局部集成模块化,且风源系统部件控制逻辑简单并由机车微机直接控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风源系统的模块化与智能化。本文基于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的优化研究,以达到机车风源系统智能模块化的目的。将风源系统包括控制和执行两部分的部件合理安装布置在一个柜体内,控制部分包括独立的机车风源微机、空压机逆变器和数据监测传感器等;执行部分包括空气压缩机组、空气干燥器、微油过滤器、除水除油过滤器组、总风缸和阀类部件等。研究时关注了风源系统各部件的空间利用率,在保证可以顺利检修维护的情况下,设计出紧凑型的风源柜。重点在风源系统集成模块化的基础上,研究风源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独立的机车风源微机网络控制系统,通过接受各数据监测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压差开关、流量变送器、湿度传感器等)反馈的数字量或模拟量信号,合理地控制总风缸自动排水阀、风源净化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组进行工作。

杜永强[4](2020)在《基于HXN3B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HXN3B型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根据原铁道部科技研究计划而研制的新一代调车内燃机车,填补了我国在大功率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领域的空白。机车装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EM2000微机控制系统,具有自动黏着控制、自动切除故障部件等先进功能,广泛应用于HXN3系列客、货运内燃机车。目前,第一批次HXN3B型内燃机车已投入运用近6年时间,按铁路总公司检修技术规程规定需要进入高级修程。本课题基于HXN3B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通过深入研究微机控制系统的特性,结合现场调研收集到的机车运用需求,探索机车在进行高级修程时的微机控制系统功能和控制策略的优化升级方案,以求在高级修程中对微机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提升,本课题主要研究的优化项点如下:(1)通过修改机车FIRE显示屏控制软件以及加装以太网通讯线缆,增加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与CMD系统LDP主机的通信功能,进而实现机车用户通过CMD系统地面客户端可以实时接收机车微机控制系统数据的需求。(2)通过修改机车FIRE显示屏和电喷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实现CAN通信网络数据的自动修正。在保留原有牵引工况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用于小型编组场的编组场牵引模式功能,提升机车多环境运用适用性。(3)通过重新选取微机控制系统的开关量输出信号、变更控制信号线缆接线位置和增加少量部件,优化机车电子燃油泵、除尘风机以及空调机组的控制策略,提升部件可靠性和乘务员舒适度。在完成HXN3B型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后,通过地面测试与装车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确实优化了HXN3B型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控制策略,实现机车微机控制系统性能的技术提升目标。同时,该优化设计方案也可为其它HXN3系列内燃机车在高级修程中的技术提升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谢清[5](2019)在《基于可靠性的机务段中修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提出机务段是铁路运输系统的主要行车部门,主要负责铁路机车(俗称“火车头”)的运用、综合整备、整体检修(中修、段修)的行车单位,担当列车的动力牵引任务。而中修作为机车检修周期中最为关键的修程,它的检修质量直接影响机车的运行安全,质量不达标,引发机车故障,发生列车晚点,甚至造成全国铁路网的停运。针对机车故障问题,开展基于可靠性的机务段中修改造方案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某机务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可靠性的现场布局。首先根据机车中期检修各场地之间的关联,采取经验的工艺流程,设计机车部件工艺流程图;然后考虑中修中各库房场地的设备及面积,机车各部件组装之间的结构关系,确定中修各部件检修分布;最后得出可靠性的现场工艺布局,为后文的中修改造项目检修容量提供依据。(2)基于可靠性的中修改造方案。首先针对机车分解后部件的清洗进行研究,为后期部件的清洁度提供保证;然后考虑到机车故障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器、制动、燃系等方向,开展基于可靠性的电子电器、制动阀类、燃系、仪表四项检修项目研究,提出更为先进的检修作业方案;最后是机车中修组装后,机车试验台位、场地的选择及改善,提出完善南整备场的整治建设方案。(3)中修改造实施效果。基于可靠性的现场布局,生产场地利用率产生的变化,作业布局合理性的变化;基于可靠性的中修项目改造,促进了机务智能化、信息化的推广,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检修生产能力,提高了试验检测的准确度,提高了产品维修质量;基于可靠性的南整备场建设,缓解了机务段机车台位的紧张,提升了机车调车、试验的秩序性和稳定性。本文以机务段基于可靠性的中修改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库房工艺布局设计、5项检修项目改造、整备场建设等工作,有助于机务段实现在3-5年内建成全国一流内电中修机务段的目标,对铁路机务系统中期检修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建龙[6](2019)在《铁路工程机械制动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专业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块化作业成为必然趋势之一,传统货车机车车辆上的制动系统均由管路连接风源和各作用单元,采用配做连接,耗工耗时,且不利于售后问题辨别和处理。本文以应用于内燃机车上的JZ-7型空气制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集成板技术,进行了JZ-7制动系统部件的布局优化,并完成了制动系统滤尘接头、板式无火回送阀等部件的设计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JZ-7制动系统集成方案采用高铁、动车、地铁车辆上广泛使用的集成板技术,将制动阀、中继阀、继动阀、分配阀、保压电磁阀、运监电磁阀、双向阀、风缸以及各连接管系等集成排布。该方案采用现有JZ-7G型制动机,保证制动阀不变、风源系统不变、驻车制动不变。2、研究了集成式气路板的加工制造工艺及装配、实验方法。采用集成气路板技术优化制动管系,减少了管系连接和配管制作,降低了管系漏泄的可能性,提高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3、设计开发了板式滤尘接头,防止管系中的灰尘进入制动阀,提高了制动可靠性。并采用直通制动功能,通过电磁阀控制气路为制动系统直接充风,实现车辆制动和缓解。4、研究开发了专用的气密性实验台和模拟单机实验台。实验台可以对制动系统零部件进行气密性试验及模块化组装和模拟单车性能试验。减少了因管系漏泄、部件性能不合格造成的返工,保证集成系统模块装车前质量可靠。

王洪峰[7](2019)在《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车柴油机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国工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轨道车辆装备发展起到革命性作用。当前柴油机技术已经朝大数据智能化方向发展,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可以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装备维修管理成本。本文结合机车运用需求以及未来柴油机的发展,分析了生产厂商和用户对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需求,论述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设计目标,分解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研究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硬件架。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分为系统感知、数据分析、预测与健康管理、全寿命可靠性、运维支持等多个系统部分。本文以某型柴油机为例进行了系统设计,构建了初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取得了数据,验证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修改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某型柴油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已上线试运行超过2年,使用状态良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为今后的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依据。在试运行的2年中,该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未出现大的运行故障,总体上运行比较稳定可靠。该工作达到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本研究表明,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意味着运用、管理成本的降低,也增加了安全性和服务一体化水平,必将为柴油机技术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并且可以推广到民用发电、军工装备、核电、船舶动力等领域。

郑鹏宇[8](2019)在《基于牵引供电设备改进对滨洲铁路运输能力提高的研究》文中认为哈尔滨至满洲里间国有铁路(以下简称滨洲铁路)系原东清铁路的西部干线,故亦称之为西部线。滨洲铁路与京哈线、哈佳线、哈牡线等线路相连接,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全线由哈尔滨铁路局管辖,目前承担了哈尔滨铁路局57%的运输量,是哈局管内的重要干线,年货物运输能力超过一亿吨。目前,滨洲铁路已全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并于2017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由于吉祥峰(博克图)牵引变电所未投运并且近期(3年内)不具备投运条件,博克图至伊列克得间长大坡道线路暂由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经新南沟分区所越区供电。经过数月的运营,博克图至伊列克得间上、下行线(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211、212供电臂)时常发生过负荷跳闸,电力机车停于电分相中性区等故障,同时电力机车牵引定数因供电能力限制,不得不进行减轴运行,形成了运输的瓶颈,限制了全线的通过能力,对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本文就该博克图至伊列克得区段的运输瓶颈问题,通过详细的相关数据采集、车流负荷仿真计算、整体数据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后提出了四项改进意见,并在技术经济上进行了评价,部分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紧张的线路通过能力,提升线路运输能力,进而增加整条线路的运量,对实际的运输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康健[9](2019)在《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生产在大密度、高速、重载的形势下,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是机务系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既体现在机车检修、整备、运用方面的内在综合管理水平,更决定着和直接影响全铁路局整体运输组织的顺畅与否,是凸显运输综合完成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近年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铁局集团公司”)运输形势变化情况为背景和前提,以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为实例,在分析20092016年机车运用质量管理主要成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机车运用质量管理基本原理,从提高运输效率与确保机车运用质量的角度,运用铁路改革创新思路、企业管理思想、机车检修整备一体化管理方法、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方式,探讨、研究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优化传统的机车检修模式、提升机车整备质量保障能力、转变机车运用管理方式的一套科学的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和设计与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相匹配、相适应的管理、组织、运作模式,探讨验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具体实施提供实证和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和机务系统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呼铁局集团公司运输新形势,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提供了新的选择,对呼铁局集团公司铁路运输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晓楠[10](2019)在《基于FEEMD的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保护》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牵引动力系统由最初的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现在电力机车。随着高速、重载理念深入人心,对电气化铁路的各项电能质量要求更加严格。现有的电气化铁路存在电分相、负序等电能质量问题,影响铁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负序、电分相等电能质量问题,专家学者提出的贯通式同相供电技术有望解决相关问题。现有广泛应用于电气化铁路的自适应距离保护难以满足复杂的保护配置。行波保护动作迅速、不受过渡电阻、长线路分布电容影响等优点和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决定将行波保护应用于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馈线保护是合适且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贯通式同相牵引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系统仿真模型,模型主要包括交-直-交变换牵引变电所、交-直-交型CHR2电力机车。由于仿真模型为不平衡线路,所以引入一种根据线路参数计算的新相模变换矩阵进行解耦,简化了故障特征行波的选取。并分析行波在牵引变电所、电力机车等元件中的传播特征。通过行波保护原理和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基于FEEMD的贯通式同相牵引带回流线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幅值比较式方向保护、行波差动保护、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三种保护方法。针对不同的故障条件进行大量的仿真试验,通过仿真证明三种保护均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牵引网区内外故障,基本不受故障初始角、接地电阻、故障位置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精确度和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二、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高原机车概况
        1.2.1 国外高原机车
        1.2.2 国内高原机车
    1.3 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1.3.1 世界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3.2 国内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来源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原机车总体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机车总体
    2.2 机车运用条件
        2.2.1 环境条件
        2.2.2 运用工况
    2.3 机车主要技术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原机车制动系统设计
    3.1 启动风源系统设计
        3.1.1 辅助压缩机选型
        3.1.2 启动马达选型
        3.1.3 启动风缸设计
        3.1.4 气路设计及控制原理
        3.1.5 启动风源系统的优点
    3.2 主风源系统设计
        3.2.1 总风缸设计
        3.2.2 空气压缩机
        3.2.3 空气干燥器
        3.2.4 主风源系统气路原理设计
    3.3 制动控制系统
        3.3.1 制动控制系统
        3.3.2 停放制动控制系统
        3.3.3 后备制动
        3.3.4 双管供风装置设计
    3.4 基础制动装置
    3.5 电制动系统
        3.4.1 电制动系统的优点
        3.4.2 电阻制动设计方案
    3.6 空电联合控制逻辑设计
        3.6.1 空电联锁模式控制逻辑设计
        3.6.2 空电联合模式控制逻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原机车制动性能计算
    4.1 机车制动力及制动距离计算
        4.1.1 基础制动装置原理示意图
        4.1.2 主要参数
        4.1.3 制动率
        4.1.4 高磨合成闸瓦的摩擦系数
        4.1.5 机车单位阻力
        4.1.6 紧急制动距离计算
    4.2 机车停放制动能力计算
        4.2.1 机车制动参数
        4.2.2 机车停放制动率
        4.2.3 坡道停车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的性能试验
    5.1 风源系统试验
        5.1.1 风源系统气密性试验
        5.1.2 空压机性能试验
    5.2 空气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5.2.1 空气制动系统静态试验
        5.2.2 空气制动系统动态试验
    5.3 空电联合制动性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机车内燃机电喷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1.2.2 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
    1.3 高压共轨技术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1.3.1 高压共轨系统的优点优势
        1.3.2 高压共轨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1 高压共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结构
        2.1.2 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高压共轨系统关键部件的基本原理
        2.2.1 高压燃油泵
        2.2.2 燃油共轨管
        2.2.3 燃油喷射器
    2.3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关键传感器
        2.3.1 轨压传感器
        2.3.2 油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2.3.3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3.4 曲轴位置传感器
        2.3.5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2.4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电控单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3.1 柴油机电喷控制的基本控制方法
        3.1.1 常规PID控制
        3.1.2 模糊PID控制
        3.1.3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3.2 燃油共轨压力的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3.2.1 燃油共轨压力控制分析
        3.2.2 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设计
    3.3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3.3.1 启动工况喷油量控制
        3.3.2 启动后喷油量的控制
        3.3.3 喷油率控制
        3.3.4 喷油正时控制
        3.3.5 多次喷射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4.1 硬件电路设计原则
    4.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3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4.4 输入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4.1 曲轴/凸轮轴位置信号调理电路
        4.4.2 开关量调理处理电路
        4.4.3 模拟量信号调理电路
    4.5 燃油喷射器驱动电路设计
        4.5.1 升压电路设计
        4.5.2 双电压驱动电路
        4.5.3 燃油喷射器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4.5.4 燃油喷射器驱动控制信号设计
    4.6 通信电路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
    5.1 高压共轨系统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
        5.1.1 高压燃油泵数学模型
        5.1.2 燃油共轨管数学模型
        5.1.3 燃油喷射器数学模型
    5.2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5.3 仿真与分析
        5.3.1 高压燃油泵仿真
        5.3.2 燃油共轨管仿真
        5.3.3 燃油喷射器仿真
        5.3.4 轨压控制算法仿真
        5.3.5 基本控制策略仿真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喷油量与喷油脉宽MAP图部分实验数据
附录B 喷油正时MAP图部分实验数据
附录C 目标轨压MAP图部分实验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
致谢

(3)基于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的智能模块化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应用说明
    1.1 机车总体概述
    1.2 风源系统介绍
        1.2.1 空气压缩机组
        1.2.2 空气干燥器
        1.2.3 其它风源部件
    1.3 应用情况说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模块化设计
    2.1 风源系统组成
    2.2 模块化设计
    2.3 静强度校核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智能化研究应用
    3.1 智能化部件组成
    3.2 智能化研究应用
        3.2.1 总风缸自动排水阀排水控制
        3.2.2 风源净化装置排污控制
        3.2.3 空气压缩机组启停控制
        3.2.4 风源微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HXN3B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
        1.2.2 国内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场调研与系统特性研究
    2.1 运用调研与用户需求
        2.1.1 现场调研情况
        2.1.2 用户需求
    2.2 微机控制系统的功能
    2.3 微机控制系统的构成
        2.3.1 微机箱
        2.3.2 FIRE显示屏
        2.3.3 电源箱
        2.3.4 控制回路
    2.4 机车通信网络
        2.4.1 CAN通信网络
        2.4.2 以太网通信网络
    2.5 牵引传动系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机控制系统增加功能
    3.1 微机控制系统与CMD系统传输功能
        3.1.1 设计背景
        3.1.2 组网加装方案
        3.1.3 通信数据的选择
        3.1.4 传输层协议的选择
        3.1.5 软件编写
        3.1.6 自动校时功能
    3.2 编组场模式功能
        3.2.1 加装方案的选择
        3.2.2 控制逻辑的设计
        3.2.3 可行性验证与数据采集
        3.2.4 变更电喷控制系统软件
        3.2.5 变更显示屏软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案
    4.1 电子燃油泵控制优化
        4.1.1 电子燃油泵现有控制策略
        4.1.2 电子燃油泵优化控制方案
        4.1.3 电子燃油泵优化电路设计
    4.2 除尘风机控制优化
        4.2.1 除尘风机现有控制策略
        4.2.2 除尘风机优化控制方案
        4.2.3 除尘风机优化电路设计
    4.3 空调机组控制优化
        4.3.1 空调机组开启控制的优化设计
        4.3.2 空调机组供电控制的优化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的试验与应用
    5.1 FIRE显示屏测试试验
        5.1.1 显示屏软硬件测试试验
        5.1.2 显示屏CAN通信网络数据试验
        5.1.3 显示屏以太网通信网络数据试验
        5.1.4 显示屏功能试验
    5.2 微机控制系统与CMD系统通信试验
        5.2.1 实时数据功能试验
        5.2.2 显示屏数据信息功能试验
        5.2.3 历史故障记录功能试验
        5.2.4 时间自动校准试验
        5.2.5 CMD系统数据测试
        5.2.6 故障处置经验
    5.3 编组场模式功能试验
        5.3.1 切换工况模式菜单试验
        5.3.2 柴油机功率试验
        5.3.3 机车主发电机功率试验
        5.3.4 机车超速提示测试
    5.4 优化控制策略试验
        5.4.1 电子燃油泵控制策略试验
        5.4.2 除尘风机控制策略试验
        5.4.3 空调机组控制策略试验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可靠性的机务段中修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机务段机车检修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可靠性的现场布局检修方案
    2.1 可靠性维修理论
        2.1.1 可靠性及评价指标
    2.2 中期检修现场布局方案实施
        2.2.1 中修库检修工艺流程
        2.2.2 轮对库检修工艺流程
        2.2.3 柴总库柴油机的检修工艺流程
        2.2.4 电机库的检修工艺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可靠性的中修改造方案
    3.1 大部件清洗工艺改造方案
        3.1.1 建设规模、标准及工艺流程
        3.1.2 主要建设内容及功能特点
    3.2 电子电器检修作业线改造方案
        3.2.1 建设规模、标准及工艺流程
        3.2.2 主要建设内容及具备的功能
    3.3 制动阀类检修作业线改造方案
        3.3.1 建设规模、标准及工艺流程
        3.3.2 主要建设内容
    3.4 燃系检修作业线改造方案
        3.4.1 建设规模、标准及工艺流程
        3.4.2 主要建设内容
    3.5 仪表检修作业线改造方案
        3.5.1 建设规模、标准及工艺流程
        3.5.2 主要建设内容
        3.5.3 标准试验间建设及具备的功能
    3.6 南整备场整治建设方案
        3.6.1 整备股道建设计划
        3.6.2 完善内燃机车整备作业条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修改造实施效果
    4.1 检修工艺布局实施效果
    4.2 改造方案实施新增经济效益
        4.2.1 各项改造项目实施后的变化
        4.2.2 改造方案实施新增经济效益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铁路工程机械制动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1.2 铁路工程作业车制动系统安装现状
    1.3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作业车制动系统集成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思路
        2.1.1 设计需求
        2.1.2 设计方案
        2.1.3 制动集成系统功能
        2.1.4 制动集成技术参数
        2.1.5 接口说明
        2.1.6 方案总结
    2.2 关键件设计
        2.2.1 气路板
        2.2.2 无火回送阀
        2.2.3 滤尘接头
        2.2.4 电磁阀
        2.2.5 安装架
        2.2.6 撒沙功能
    2.3 试验台设计思路
        2.3.1 打压试验台
        2.3.2 模拟单机试验台
    2.4 系统零部件
        2.4.1 风源系统
        2.4.2 制动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成气路板制造工艺分析
    3.1 气路板加工
    3.2 焊接
    3.3 表面阳极氧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块化设计及装配
    4.1 模块化设计
    4.2 气路板有限元分析
        4.2.1 有限元理论概述
        4.2.2 谐响应分析
        4.2.3 正常工况下模型简化原则
        4.2.4 强度理论
        4.2.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6 边界条件的施加
        4.2.7 结果分析
        4.2.8 结论
    4.3 制动系统集成装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动集成系统符合性分析
    5.1 气密性试验标准、试验台机能试验
        5.1.1 测试设备
        5.1.2 试验原理图
        5.1.3 测试方法
        5.1.4 试验方法
        5.1.5 阀柱塞试验
        5.1.6 测试结束
    5.2 JZ-7项目模拟单机试验办法
        5.2.1 技术要求
        5.2.2 测试方法
        5.2.3 JZ-7型空气制动机准备
        5.2.4 阶段制动试验检查
        5.2.5 单独缓解性能试验
        5.2.6 过充作用的检查
        5.2.7 常用全制动作用的检查
        5.2.8 缓解性能的检查
        5.2.9 过量减压位作用检查
        5.2.10 手柄取出位的检查
        5.2.11 紧急制动作用的检查
        5.2.12 紧急制动后的单独缓解试验
        5.2.13 单独制动作用
        5.2.14 无火动力回送检查
        5.2.15 电磁阀试验
        5.2.16 测试结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动系统集成装车运用及操作
    6.1 A.B型制动系统集成安装
        6.1.1 制动阀安装气路板安装
        6.1.2 分配阀组安装气路板组成安装
    6.2 制动柜组成安装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
    7.1 故障现象
    7.2 故障原因
    7.3 原因分析
    7.4 应急处置
    7.5 整改措施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公式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标及意义
    1.3 国内外情况
    1.4 课题研究思路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 铁路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2.1.1 内燃机车不同用途下的功能化需求分析
        2.1.2 铁路机车运用环境特点分析
        2.1.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2 用户管理的功能需求
        2.2.1 基于可靠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2.2.2 基于成本控制的功能化
        2.2.3 监管
    2.3 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指导
    2.4 零部件数字化管理
        2.4.1 产品标识与识别
        2.4.2 信息码的应用与管理
    2.5 小结
3 控制系统架构
    3.1 基础性架构
        3.1.1 车载系统
        3.1.2 车地传输系统
        3.1.3 地面系统
    3.2 关键零部件
        3.2.1 传感器
        3.2.2 线束
        3.2.3 电喷控制单元
        3.2.4 机载PHM控制单元
        3.2.5 通讯设备
        3.2.6 数据存储及下载设备
        3.2.7 地面计算机
    3.3 控制与管理系统功能划分
    3.4 小结
4 感知系统
    4.1 感知对象
    4.2 硬件组成
        4.2.1 感知系统常用硬件
        4.2.2 非常规硬件设备
        4.2.3 通过软件分析和计算可以获知的柴油机参数
    4.3 软件模型
    4.4 工程应用试验
    4.5 小结
5. 数据处理
    5.1 数据类型
    5.2 数据传输与记录
        5.2.1 机车内网数据传输与储存
        5.2.2 车地数据传输与储存
    5.3 特征提取
        5.3.1 诊断项目
    5.4 运用分析
    5.5 柴油机状态分析
    5.6 可靠性分析
        5.6.1 可靠性数据
        5.6.2 数据接收配置
        5.6.3 数据库配置
        5.6.4 处理引擎配置
        5.6.5 故障预测与诊断
    5.7 检修分析
    5.8 成本分析
    5.9 工程运用及其试验
    5.10 小结
6. 控制与故障处置策略
    6.1 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功能
    6.2 智能感知
    6.3 故障诊断
    6.4 故障预测
    6.5 运维优化
    6.6 自动化调整策略
    6.7 柴油机故障分类
    6.8 故障判查机理与处置策略
    6.9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时间序列预测符号定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基于牵引供电设备改进对滨洲铁路运输能力提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滨洲铁路概况
        1.2.1 线路地理位置和径路
        1.2.2 滨洲铁路建设历史
        1.2.3 滨洲铁路在经济上的意义和作用
        1.2.4 滨洲铁路在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
        1.2.5 滨洲铁路沿线地形地貌
        1.2.6 滨洲铁路沿线气象特征
        1.2.7 滨洲铁路运输能力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影响滨洲铁路运输能力原因分析
    2.1 滨洲铁路运输能力不足表现
        2.1.1 线路通过能力饱和
        2.1.2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过负荷跳闸故障影响
        2.1.3 电力机车进入电分相中性区停车
    2.2 博克图至伊列克得间线路纵断面特征
    2.3 相关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电气参数及其运行情况
        2.3.1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
        2.3.2 新南沟分区所
        2.3.3 吉祥峰(博克图)牵引变电所
    2.4 滨洲铁路接触网结构及其特性
        2.4.1 接触网结构
        2.4.2 接触网供电方式
    2.5 负荷类型及其电气参数
        2.5.1 HXD3系列电力机车工作原理及电气特性
    2.6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211、212供电臂负荷特点
        2.6.1 HXD3系列电力机车负荷特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
    3.1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211、212供电臂供电能力计算
        3.1.1 馈线过负荷计算
        3.1.2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哈侧供电臂负荷计算
        3.1.3 馈线电流计算
        3.1.4 馈线平均电流计算
        3.1.5 供电臂平均电流计算
        3.1.6 供电臂有效电流计算
        3.1.7 牵引变压器计算容量
        3.1.8 牵引变压器校核容量
        3.1.9 基于~N非的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212供电臂(重负荷)有效电流计算
        3.1.10 基于~N非的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211供电臂(轻负荷)有效电流计算
        3.1.11 最大容量及校核容量计算
    3.2 伊列克得牵引变电所哈侧供电臂电压损失
        3.2.1 牵引供电系统电气模型
    3.3 电力机车断电过电分相时的速度损失
        3.3.1 电分相作用及电力机车过电分相原理
        3.3.2 电力机车断电通过电分相的时间损失
        3.3.3 电力机车断电通过电分相速度损失影响因素
        3.3.4 电力机车断电过锚段关节式分相速度损失计算
        3.3.5 电力机车惰行过器件式电分相速度损失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运输能力提高的供电系统改进措施
    4.1 现有供电运行方式对运输能力的影响
        4.1.1 牵引变压器容量与车流密度不匹配
        4.1.2 线路阻抗大,末端电压损失明显
        4.1.3 电分相对运输能力影响
        4.1.4 冬季降雪影响机车取流
    4.2 提高运输能力方案
        4.2.1 调整保护整定值,扩大变压器容量
        4.2.2 供电臂末端通过母线并联,陡坡地段增设加强线
        4.2.3 统筹电力与内燃机车、重车与轻车穿插运行
        4.2.4 使用器件式电分相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1.3.1 优化传统机车检修模式
        1.3.2 提高机车整备质量保障能力
        1.3.3 转变机车运用管理方式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
    1.5 本文研究主要方法
第2章 呼铁局集团公司机务系统发展背景及现状
    2.1 全国铁路发展现状
    2.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
    2.3 呼铁局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2.4 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基本情况
    2.5 铁路机务生产指标及基本概念
    2.6 铁路机车运用指标及计算方法
    2.7 2009至2016年呼铁局集团公司机车运用指标情况
    2.8 近几年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情况
    2.9 实际生产对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的影响
    2.10 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评价标尺
第3章 传统机车检修模式的优化
    3.1 包头西机务段传统的机车检修方式与作业流程
        3.1.1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辅、小修检修作业流程
        3.1.2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整备作业流程
        3.1.3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辅小修与机车整备作业相关联的作业流程
    3.2 包头西机务段传统机车检修模式的不足
    3.3 根据作业流程再造理念形成的新型机车检修模式
    3.4 再造后的检修作业流程的组织结构变化
    3.5 机车检修作业流程再造后的显着特点
    3.6 再造后的新型机车检修模式下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车整备质量保障的提升
    4.1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设计的概况
    4.2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4.3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4.4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去向
    4.5 建设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车运用管理方式的转变
    5.1 万吨重载列车操作能力水平的加强
        5.1.1 万吨重载列车起动操作技术
        5.1.2 万吨重载列车制动操作技术
        5.1.3 万吨重载列车坡道运行操作技术
    5.2 机车乘务方式和机车运用交路的转变
        5.2.1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值乘组织方式
        5.2.2 机车运用实行长交路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
        5.2.3 实行长交路轮乘制方式需解决的问题
        5.2.4 机车在长交路运行的运用效率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FEEMD的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铁路牵引动力系统的发展
        1.1.2 高速铁路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
    1.2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2.1 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1.2.2 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馈线保护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贯通式同相直接供电系统及牵引网行波传播特征
    2.1 引言
    2.2 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及供电方式
    2.3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
        2.3.1 基于交-直-交变换牵引变电所
        2.3.2 交-直-交型CHR2 电力机车
    2.4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参数计算
        2.4.1 牵引网线路阻抗计算
        2.4.2 牵引网线路电容计算
    2.5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模型
    2.6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模量分析
    2.7 行波在供电系统其他元器件的传播特征
        2.7.1 行波在牵引变电所的传播特征
        2.7.2 行波在机车的传播特征
    2.8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短路故障仿真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EEMD的牵引网馈线行波幅值比较式方向保护
    3.1 引言
    3.2 行波幅值比较式方向保护基本原理
    3.3 快速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FEEMD)
    3.4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幅值比较式方向保护
    3.5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行波幅值比较式方向保护流程
    3.6 仿真验证
        3.6.1 仿真模型
        3.6.2 典型故障仿真
        3.6.3 故障相关因素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EEMD的牵引网馈线行波差动保护
    4.1 引言
    4.2 行波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4.3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馈线行波差动保护
    4.4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行波差动保护流程
    4.5 仿真验证
        4.5.1 仿真模型
        4.5.2 典型故障仿真
        4.5.3 故障相关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FEEMD的牵引网馈线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
    5.1 引言
    5.2 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基本原理
    5.3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
    5.4 贯通式同相牵引直接供电系统行波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流程
    5.5 仿真验证
        5.5.1 仿真模型
        5.5.2 故障仿真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C 获得奖励

四、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D]. 齐旭.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机车内燃机电喷控制技术的研究[D]. 孙宇.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基于FXN3型机车风源系统的智能模块化研究应用[D]. 董鹏.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基于HXN3B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杜永强.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基于可靠性的机务段中修改造方案研究[D]. 谢清. 湖南大学, 2019(08)
  • [6]铁路工程机械制动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D]. 韩建龙. 吉林大学, 2019(03)
  • [7]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D]. 王洪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8]基于牵引供电设备改进对滨洲铁路运输能力提高的研究[D]. 郑鹏宇.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9]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D]. 康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10]基于FEEMD的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保护[D]. 杨晓楠.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内燃机车自动过渡故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