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在不断推进的时候,城市建设也在紧跟其后,市政道路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的一个项目,也在迅猛发展,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道路建设要求,软基加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提高土地承载力和使用年限,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加固;应用
市政道路属于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中,软基处理是关键。如果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不解决好软土地基问题,很有可能会出现地面沉降、塌陷等情况,威胁着道路运行车辆及行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掌握软土地基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软基加固技术,解决软土地基所带来的问题,保障市政道路的安全运行。
1软土地基特点及危害
因软土地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不适合直接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危害性极大。
1.1含水量高、孔隙大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与其土质构成有密切关系。软土地基多由粘土和粉土粒构成,土粒表面常常聚集一定的负电荷,它们能够吸引空气中的水蒸气附着在土体上,逐渐升高软土含水率,土粒之间的粘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增大软土孔隙比,形成不利于保持地基稳定的土体特征。
1.2触变性、流变性较突出
影响软土地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变形问题。一般软土地基都存在较高的触变性和流变性。在不同外力的作用下,软土地基很容易发生纵向或横向的变形,道路工程易发生塌陷等事故,严重影响道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3高压缩系数、低抗剪强度
由于软土结构的密实度低,所含大孔隙较多,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被压缩,整体强度水平较差,而较低的抗剪强度也决定了软土地基在承载能力上十分薄弱,很容易发生沉降问题导致塌陷,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安全隐患。
2应用软基加固技术的实际意义
2.1可以减少道路安全隐患
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地基类型,由于软土地基本身牢固性弱等特点,很容易会造成道路路面的沉降、塌陷等安全隐患。而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利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排出地基中的水分及空气,加强地基的牢固性,以此来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性。
2.2降低道路养护成本
随着经济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数量及行使频率也逐渐增高,无形中增加了市政道路的承载压力。为了确保市政道路能够长期安全地运行,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财力成本。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软基加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减少道路养护的周期以及工作程序,从而减少成本投入。
2.3推动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软基加固技术是我国当前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对软基加固技术进行创新与应用,在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对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完善与管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3.1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道路施工的时候,一经发现地基松动,就应该马上让施工人员停止施工。这样做既可以保证不因为基地松动而产生施工事故,又可以保证软基加固的正确率,有效的利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解决地基的松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打桩的时候要综合分析地基之所以软化的成因,确定地基软化的具体的土地范围,以此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在打桩的时候要按照预定的位置进行,通过对施工环境与预应力管桩结合,然后进行作业。在作业前要确保桩机位置正确,道路地段平整,在桩机第一节压入的时候,第二节要将其吊起,与第一节进行电焊焊接,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桩的垂直角度。在管桩的选择上,A、AB、B、C型号的管桩外径一般是300dmm,壁厚为70mm,单节桩长以不超过11m为宜;外径为400dmm的有A,AB以及B,C两种,前者的单节桩长不超过12m,后者的桩长不超过13m,但壁厚都是相同的95mm;500dmm外径的管桩对应的是A型和AB,B,C型,有100以及125两种壁厚选择,前者在桩长上不能超过14m,后者在桩长上不能超过15m。
3.2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随着施工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该技术结合了振动沉模壁防渗墙以及振动沉管桩两种施工技术的优点。在管桩中间填筑的混凝土在的凝固的设计强度得到满足后,将砂石铺设在管桩的顶部,把土工格栅放在砂石层中间,使土层和管桩能够发挥荷载力的作用。在材料选取上通常要求管桩直径为1.5m,埋入土层长度不能低于25m。该技术还提高了桩身强度,简化了施工路程,把握了施工质量,减少了工期,节约了成本,所以该技术广泛应用在软基道路施工中。
3.3用水泥粉煤灰碎石进行技术加固
由于外力和作用力太强大,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容易出现松动现象。而水泥粉煤灰碎石加固技术可以成功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粉煤灰、碎石屑混合在一起,对地下水位以上的黏土层进行有效的加固,强度等级在C15——C25之间变化,施工的垂直度不能大于1%,桩位偏差控制在0.4倍桩径内,冬天施工时混合材料的入孔温度不能小于5℃。利用螺旋钻孔的方式,把混合材料灌入孔内,以此加强路基的稳定性功能。
不同的环境及软土地基要选用不同的加固技术。
3.4灌浆加固技术
灌浆加固技术在各种软土地基中都能很好的适应,该技术广泛运用在道路软基加固中,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突发的施工状况。受软土的影响,软土地基普遍不够均匀,所以在灌浆加固的时候要选择与软土性质相匹配的泥浆液,对地基周围进行填充压实处理,使泥浆液能够向外扩展并成为规则的浆脉,保证地基在结构上的均匀、规则。除此之外,如果想使软地基能够形成一定的塑性变形区,还要做到能够保证浆液形成圆柱形式,并且浆孔四周的土质结构也要坚实巩固,同时监控土体的裂缝情况,对其施行浆液渗透的地基加固方法。
3.5塑料排水板加固技术
排水板加固技术主要是针对软土地基含水量高的问题所采取的一项技术。道路工程施工建设通常是在露天环境下作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非常大。本技术利用专门的插板机设备,将塑料排水板插入软土地基土体中,并通过设备在其上部施加预压荷载作用力,使土体孔隙中所含的水分在力的作用下排到排水板上方的预设排水管或砂层中,最后通过相应的渠道排出。这一技术能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软土地基的固结效率,使地基坚固耐压。
结语:
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那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就很难达到建设要求,道路运行情况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及时对软地基进行加固,通过对地基土层密实度等的分析,合理选取有效的加固技术,增强道路施工地基的牢固性,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运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3(6):266——267.
[2]王文斌。关于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技术实践探析[J].江西建材,2015(2):136.
[3]吕亚辉,王松涛。水泥搅拌桩在软基加固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07).
[4]张昭,王文帝。公路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6(07).
论文作者:汪朝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土地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道路论文; 管桩论文; 孔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