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高凡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肿瘤予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72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基本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MRI诊断,观察组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检查。观察两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结果可知,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误诊概率为5.56%,漏诊概率为0,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应用于骨肿瘤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可准确检出病情,避免漏诊、误诊等现象贻误病情。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骨肿瘤

骨肿瘤作为肿瘤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骨骼神经、骨髓、骨骼血管等附属组织,此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极易出现漏诊及误诊事件[1],结合影像学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诊断准确性,利于早发现、早治疗,诊断方法较多,效果不一。本文旨在探讨骨肿瘤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从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的骨肿瘤患者中抽取72例进行此次研究,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男女比例为21:15,平均年龄(44.09±3.28)岁,最大72岁,最小26岁;其中6例为软骨骨瘤,11例为骨巨细胞瘤,9例为骨样肉瘤,10例为骨肉瘤。观察组36例男女比例为19:17,平均年龄(44.21±3.3)岁,最大71岁,最小24岁;其中4例为软骨骨瘤,12例为骨巨细胞瘤,8例为骨样肉瘤,12例为骨肉瘤。两组骨肿瘤患者各项资料相比而言,对比性不强,P>0.05,两者可以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MRI检查,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嘱咐患者保证呼吸平缓,实施多方向成像(轴、冠、矢状位),T1WI、T2WI、STIR扫描,以0.5至1毫米为层间距,5至8毫米为层厚,自旋回波成像为TE 14ms,SETR 480至490ms为T1加权,TE6.2ms,FLASHTR 138ms为快速小成像激励成像参数;T2加权参数:TE 102ms、TSETR 3200至4000ms;HASTE扫描以TE 60ms,TR2000至2200ms进行。

观察组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病灶近端十厘米、远端十厘米区域,以股骨内外上踝至胫骨骨肿瘤远端十厘米为胫骨扫描范围。针对胫骨远端病灶,扫描开始部位为病灶近端十厘米处至足趾尖,参数为DFOV 300毫米,准直0.5×8,扫描电压110至130kV,以5至10毫米为重建层厚度,1.5为螺距,预设值为30MA,每圈0.55s。扫描操作完成后予以三维重建处理,将所得结果传入计算机工作台,采取重建软件进行三维构建,以骨重建算法进行后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诊断符合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骨肿瘤患者的诊断符合、误诊及漏诊概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数据之间具有高度对比性。

2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误诊概率为5.56%,未出现漏诊事件,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3讨论

骨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疾病中的百分之二,疾病早期症状无明显特征,可分为转移性及原发性,良性肿瘤可予以有效治疗,且效果确切[2~3],恶性肿瘤则预后不佳,病情发展较快,故予以有效的诊断方法极为重要,利于尽快诊断疾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属于新兴检查手段,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工作软件辅助下构建生物结构影像,从而得到立体图像及数据,便于全方位观察骨肿瘤。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肿瘤诊断中,可准确检出疾病,避免阶梯样伪影的产生,检查时间较短,尽可能缓解患者痛苦[4],对于骨肿瘤位置、形态等三维结构均可良好显示。三维重建后处理可得到X、Y、Z轴图像,包括表面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后者主要是通过CT机予以机体外部及内部扫描实现的,具有透明度高、图像色彩佳等特点;前者则是以CT机扫描物体表面、得到相关数据后,以投射角度、光明亮度为依据,达到明确图像的目的。一方面,骨骼天然比较性能较高,放射诊断以不同组织密度为基本标准。三维重建也被称为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根据阈值像素信息实现图像重建,不仅能够充分显示特定阈值像素,还能够旋转任意角度从而获取最佳视角,另外,此技术还能够进行局部放大,并通过多角度旋转,充分暴露出病灶区域内形态,以图像加伪彩的方式辅助进行治疗入路选择、植入物定位等操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作为影像学检查巨大飞跃,对于骨膜反应形态及骨改变等均能充分显示,且能够清晰反映出病灶内部结构、周围血供及组织侵犯等情况。在操作过程中,不需对患者进行多次移动,检查仅需去除体表金属支架进行,从而大大缓解患者痛苦,且利于不间断数据收集、检查时间缩短,在三维形态显示方面优势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可最大限度减少误诊、漏诊风险。

此次研究中,选择两组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MRI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对比其临床价值。结果发现,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误诊概率为5.56%,漏诊概率为0,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更优,其中诊断符合概率差异明显,P值小于0.05。此次观察组未出现漏诊事件,仅出现2例误诊,这也说明放射诊断技术在股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实际过程中,应对准确性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全面减少漏诊及误诊事件,相比其他检查方法而言,此技术具有图像清晰、辐射伤害小、扫描速度快及范围广泛等优势。刘强[5]曾对骨肿瘤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检查,所得结果与本文相类似,患者诊断阳性概率较高。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应用于骨肿瘤患者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准确性较高,可对病灶进行有效判断,利于下一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铁才,张皓,王瑶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2):4177-4180.

[2]张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60-62.

[3]巩孝文,张轶英,张美茹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8):1312-1313,1317.

[4]李慧.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35-36.

[5]刘强.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运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2):77-78.

论文作者:高凡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高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