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_谢婉琴

影子银行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_谢婉琴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1、引言

中国的影子银行是"银行的影子体系"。影子银行利用高回报吸引企业和居民的资金,以债券、票据、信贷资产、股 票、各类收益权等作为投资标的,由中介机构进行简单的包装,终使资金流向使用方,形成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的替代,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式影子银行结构相对简单,总量也不算大,总体风险可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能盲目的借鉴和照搬其他国家的影子银行发展体系,要根据我国特有的实情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对其定义,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发展因素的影子银行体系。国外的影子银行发展较为完备,且发展时间较长,经验丰富。但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却还未能达到这种水平,很多机制不够完备,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影子银行的概念及特征

2.1影子银行的概念

最早对影子银行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影子银行的发源地也是外国。最早先对其的定义并没有考虑到过多的因素,其研究也不够完备,所以最初的定义概念等已经不具有太大的可参考性了。目前最广泛的定义来对其说明,也就是巴曙松定义,这一定义中介绍到,影子银行就是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国内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分歧,综合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银行直接参与的表外业务,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二是非银行类机构的融资活动,包括信托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行等;三是民间借贷。

2.2影子银行的交易模式

一般认为,影子银行指在银行体系以外从事信用中介的机构和行为。影子银行的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有别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而且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因此其杠杆率非常高。影子的负债不是存款,主要是采取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最初目的是要分散风险,因此,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存在管制套利的行为。

3、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种类

3.1信用风险

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获得发展机遇,以求在竞争中获取更有利的优势。银行在面对他们的融资申请时越来越表现出力不从心,影子银行的兴起为银行分担了一部分这样的压力。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的业务交易中。房地产一直是企业发展行业中的一匹黑马,但是其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近几年中,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对房地产这方面态度不明,所以此行业发展不稳定,在偿还贷款方面的表现也十分不稳定。

3.2操作风险

操作方面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明显的导致风险的不良操作因素就是由于信息不透明所引发的,银行在开展业务的时候不能将所有涉及到的信息都公开公正的发布出来,所以客户对于项目的了解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这就会引发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理解上的不同,进而引发相关矛盾,最后可能会使得合作破裂。

3.3高杠杆风险

影子银行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银行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为银行分担财务压力,作为一个银行的附属发展演变而来的企业,本身的基础就不够坚实,所以平时可用作运营的资金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影子银行一般都会选择财务杠杆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式。不考虑自身的规模问题,不论规模大小都背负一定的巨额的资本,这就会导致高杠杆风险的发生,一旦出现问题,常常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严重的可能还会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4、增强影子银行风控的有利措施

4.1健全金融监管体制

影子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就是围绕着货币市场展开,所以对金融市场首先就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动态信息,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第一手信息,这样才能提前根据市场形势做出相应的变化,顺势而为,不容易出现损失。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构建科学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把市场和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信息都连接起来,信息互相流通,相互配合,不仅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还能够为整个市场的发展一齐出力,维持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4.2加强业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外部的市场环境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影子银行来说是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但影子银行对于自身的内部却是处于主动的位置。内部的凝聚力决定着银行在面对外部风险时,能够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素质,是否能够安全的度过危机和考验。银行的自身发展,内部的团结和建设非常重要,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矗平时对内部进行管理和控制,了解工作人员的状态和信息,协调工作人员与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让个人与公司的利益联结起来,劲儿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银行首先有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如此才能更加顺利的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岩.新形势下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风险及其监管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8(02):87-89.

[2] 陈洪波.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及其监管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 陈颖玫.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及金融监管[J].金融纵横,2017(09):17-26.

论文作者:谢婉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影子银行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_谢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