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幼儿园的实习的时候,在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叫芮芮,班里的任课老师看到他就十分的头疼,于是,我对他进行了观察,发现他是个模仿力极强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就喜欢看奥特曼和铠甲勇士一类的动画片。有一天,他自己带了个恐龙玩具来到了幼儿园,刚入园的时候,是他妈妈带着他的,他就拿着恐龙玩具在空中乱晃,嘴里还说着:“恐龙来喽。”等到他妈妈走之后,其他小朋友吃好早饭在看书或者玩玩具时,他就要拿着他的恐龙玩具去破坏去其他小朋友刚摆好的造型或者是破坏图书,将图书撕掉。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控诉,老师也对他提出了适当的批评,也让他明天不要再带玩具过来了。但是,我看到他自己在一旁委屈的低声的说:“电视里都是这样的,不然就不好玩了。”到了第二天,他是不带玩具了,但是他还是会有类似的破坏性行为,只是这一次他没有了“道具”,就直接用手去破坏。第三天,第四天也一直有这样的状况出现。 对于笔者上述说到的芮芮发生的这种破坏性行为,我把它归结为由模仿心理引起的破坏性行为,芮芮便是这种行为的主要代表。孩子模仿能力强,加上如今孩子接触到多媒体的机会增多,这就增加了他模仿的途径,就像上面说的芮芮,可以看出他在家中会经常看奥特曼,铠甲战士等动画片,这样,在他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你搭好的东西要破坏掉才有意思,我是大怪兽”的思想。所以出于对动画片中某一形象的模仿,在幼儿园中孩子就容易在游戏时间时,对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进行破坏,并且引发这种破坏性行为的小朋友对这种破坏乐此不彼。 (二)狭小的空间影响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发生 在现状中提到的幼儿一般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地点是在狭小的空间,并且有着发生破坏性行为的一切条件,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幼儿在这样一个狭小空间之中,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者是在游戏的时候,快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于是,幼儿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那么就会导致他情绪的失控,产生一种破坏性行为。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动机,因为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当他们心情不好时就容易会找一个发泄的方法,破坏性的行为就是发泄的方法。 表三中的数据还显示,在火锅店和小超市也发生较为多的破坏性行为,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幼儿在中班年龄阶段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时期,幼儿要通过操作身边可以见到的材料去了解世界,并且在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特别是当老师更新操作材料时,孩子对于新材料便会很感兴趣,并且产生更多的破坏性行为。 (三)个别孩子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性行为 有一些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比较严重,基本上一天要发生好多次的破坏性行为,颇为老师头痛,而这一些孩子也往往是班里的“调皮大王”,甚是麻烦。 对于这种孩子的严重的破坏性行为,他们一般在班级看见能破坏的东西就去破坏,根据我的了解和调查,这些孩子往往在家里是“大王”,无论什么事情,家长都依着他,不去约束他,孩子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认为破坏了别人的东西无所谓,而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及教育就会在孩子心理形成一种不良的心理,在孩子心中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样的一类孩子往往没有形成正确的人格,家长也没有好好的引导,在心理发展方面会有欠缺,严重的会导致社会性交往方面出现问题。 (四)教师在不在场影响幼儿的破坏性行为 对于那种专门发生在老师面前的破坏性行为,可以理解为是幼儿为了吸引老师的目光,或者是幼儿希望教师对他进行关注。 对于以吸引老师注意力为目的的破坏性行为,我感触很深。我第一次去幼儿园见习的时候,就见到过这样的小孩,当时我还是很喜欢那个小孩的,叫方方,他长得也比较好看,人也很机灵,直到有一次绘画课,小朋友们都拿了画笔在桌子上认真的画起来,有些小朋友画的快,有些小朋友画的慢。而我发现方方就画得特别的快,他只是在画纸上随便的图了一图,当我看向他时,他就盯着我看,似乎在等待着我说什么,我看了一眼就走了。等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完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小朋友收画笔,方方很早就收了自己的画笔,看到其他小朋友拿着画笔朝着柜子走的时候,他就去拿人家的画笔,其他小朋友不愿意,两人便会起争执,然后方方就把画笔扔了。我看到后就去安慰另外一个小孩,等那个小孩情绪稳定下来后,我就看向他,其实在看向他的那一瞬间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和他说,于是我笑了起来。接下来,我就听到了一句意想不到的话语:“老师,你说我呀,你怎么不说我?”当时我很惊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这个孩子缺乏关注吧。” 方方的这种行为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吸引老师的注意,但是在这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心理因素。笔者认为他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当孩子出现这种破坏性行为的时候,往往会遭到班级其他小朋友的反感和老师的不喜欢,在班级中往往会被视为是“不良小孩”,经常搞破坏。据我的了解,方方十分的粘他的妈妈,甚至每天早上都不愿意来上幼儿园,每天都会拉着他妈妈,不让他妈妈走。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行为和幼儿早期形成的依恋有关,幼儿在依恋期的时候没有形成和照料者的安全依恋关系,所以,这样的儿童缺乏安全感,往往过分的渴望成年人的关注。 而对于那些当老师不在时发生的破坏性行为,笔者认为是这些孩子可能自我约束力较差,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发生破坏性行为,而当教师在旁边时,他们就能约束不发生类似的行为。我在班级实习,瑞瑞是该班里较为调皮的孩子,他很聪明,每当老师说收玩具,他总会瞅着老师,一旦老师转过头,他便开始破坏其他人的玩具,一下子就倒了一大片,当老师回过头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是谁干的,我在一旁观察他,他对于他的“杰作”似乎很高兴。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一个是他的自制力比较差,一旦老师不看着他,他便会忍不住去破坏。还有一个就是他可能享受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老师不在的时候,把搭好的玩具弄坏很刺激,很高兴,似乎在他眼睛里这样做很有成就感。 三、应对策略 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在应对方法上要针对不同动机产生的破坏性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策略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进行改变。 (一)在特定的时机内给予幼儿特定的教育 上文提到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往往发生在自由游戏的时候,当在自主性游戏及收玩具的时候出现的破坏性行为,往往和孩子的模仿心理有关,针对孩子的模仿心理,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孩子进行教育。 榜样法是一种利用孩子的模仿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方法,教师利用班级中好孩子作为榜样,供幼儿模仿。它是建立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7],所以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幼儿模仿力这一特点,利用榜样进行教育。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可以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孩子,这样一来,另外没被表扬到的孩子便会争着想让老师表扬,并且教师要抓住表扬的时机,比如说有破坏性行为的孩子,如果在一天之内他没有出现破坏性行为的话,就应该及时的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像上面提到的芮芮的例子,他模仿能力极强,极易模仿周围的事物,特别是与他接触较为密切的动画片的内容,教师就可以举一些动画片中正义的人物为例子 ,供芮芮模仿,并告知芮芮反面人物的做法是不对的,要多向正面人物学习。 (二)合理布置游戏场地和安排游戏人员 对于上述提到的幼儿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游戏容易造成幼儿情绪的失控的问题,我认为合理的安排游戏场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提供给幼儿宽敞的游戏场地,在班级进行的区角游戏时,教师应该多安排几个区角,并且安排幼儿去玩的时候,每一个区角中人员的密度不应该太大,以免导致人数太多产生分歧或者混乱。 (三)对于个别调皮孩子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针对上文提到的被溺爱孩子出现的破坏性行为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时,教师也可采取适当的批评手段,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得孩子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当然这个批评教育不可太过严厉,而且要使用恰当,一旦使用不当,会对孩子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出现经常性的破坏性行为的时候,可以单独叫孩子出来,对他进行批评,告诉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能有这种破坏性行为。慢慢的,孩子会形成对与错的基本的道德观念。 (四)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 前面说到的一种破坏性行为是发生在教师在场的情况下,而这种行为的动机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在针对这一动机的行为所采取的策略,笔者认为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因为出现以这种动机为目的的幼儿,往往缺乏关注,或者内心缺乏安全感。当教师发现幼儿有这样的一种目的时,应该在幼儿园生活中有意识的给予该类孩子更多的关注,一些小小的细节就能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关注他,比如说摸一摸该类孩子的头,在上课回答问题时多叫这样的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当孩子发现教师在无时无刻关注着他时,他也会减少自身的破坏性行为来引起教师的注意了。 参考文献: [1]摘自《百科大辞典》 [2]务本 幼儿的“破坏性行为”[J]幼儿教育,1989,(11):24 [3](英) 理查德?克里普斯 社会心理学摘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丽丽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110-111 [5]姜大慧 小学生破坏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育,2011,(3):73-74 [6](意) 蒙台梭利 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6 [7]姜大慧 小学生破坏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育,2011,(3):73-74
论文作者:杨雅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