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周玉柱

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周玉柱

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是安全专业学生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之一。对该专业学生的教学,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结合国家相关管理制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安全工程;职业卫生;教学改革;教学手段;课程内容

引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不断开展,特别是2016年7月,修改并实施了《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对职业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中,也应把培养的重点从“安全”方面(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转变为安全与“职业健康”综合的方向。职业安全健康,也称职业安全卫生,在《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的国家标准中定义为: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在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只是课程名称、涉及的内容稍微不一样,有的高校课程称为《工业防尘防毒》、《职业卫生与安全》、《职业卫生防护》、《职业卫生学》、《职业卫生及工程》、《职业安全与卫生学》、《防护工程学》及《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等等。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较多、涵盖知识面广,职业卫生方面的内容大多是出现在医学类专业特别是预防医学的主干专业课程中,这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因此,使学生学好这门专业课程,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1“职业卫生与防护”课程的设置及特点

“职业卫生与防护”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含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职业卫生与防护”课程在知识体系上,它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创办于2004年,该专业依托学校“核特色”,就业目标定位主要在核工业系统内各企业及核电建设企业,培养熟悉核辐射与防护,具备安全工程扎实专业知识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安全工程专业创办以来,为核工业系统内各企业、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单位输送了大量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2012年我校院系领导审时度势开设了“职业卫生与防护”这门专业课程,为今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职业卫生”这门课程一般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名称一般为“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或“职业卫生和职业病学”等,主讲教师均为有医学背景的教师,这些教师有一定医学基础,掌握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同时这些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解剖类实验等实验技能,否则不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职业性病损的机理及防护方法。而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职业卫生与防护”课程,虽然也需要学生了解职业危害类型、致害机理及演化过程,但更多需要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工程技术与管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教学各有侧重,如果由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来主讲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方向和以核为特色的专业特点,按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在借鉴安全工程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职业卫生与防护”课程的师资配置、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经过了五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合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卫生与防护”课程教学模式,供参考。

2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职业卫生》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多,难记忆;除毒理、病理的知识外,内容大多易于理解;实用性强(如现场急救)。对这门课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所以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手段可以是板书、PPT、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当前,PPT授课是主流,因为它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播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与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结合,使教学手段更丰富,将知识从文字形式转化为更易为学生接受的动画、示意图等形式。显然,PPT方式很适合《职业卫生》的教学。为此,还可以准备相应的视频、图片等材料作为PPT的链接,进一步丰富课件内容。如,在介绍现场急救知识时,准备了心肺复苏、外伤包扎、伤患搬运方法等视频。这样上课时不是照搬书上的文字描述,而通过视频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PPT授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很多同学仍然很喜欢板书授课方式,甚至会觉得板书授课更容易听得懂。这是因为有了PPT后学生上课不记笔记,复习时往往发现课堂上的印象不够深刻,重点不明确。所以,对于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板书形式,在黑板上详细讲解,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2.2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视频图片、动画模拟等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运用,以及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外请专家教授做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等的教学形式都可以用到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较多、容易理解但难记忆,因此将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入PPT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3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有机融合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职业卫生与防护”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难记忆,但实用性强(如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和现场急救等),而对于毒理、病理知识因学生没有医学基础知识作为支撑,难以理解。对这门课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中我们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通过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注意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将PPT、图片、视频资料、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

结语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以后从事任何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了解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因此,职业安全与健康这门课程是湖南农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的核心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并提出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教学改革方法。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平卫,周星火,李向阳等.“核与辐射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5.36(6).

[2]陈利平,饶国宁.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9.

论文作者:周玉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周玉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