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住宅建筑设计工作与建筑安全性、节能性、经济性、舒适性以及美观性等具有重要联系,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和使用体验,需要加强对住宅建筑设计工作中问题的研究及分析工作,制定适宜的应对策略及方案对问题进行处理,为住宅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为了能更好地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建筑设计单位就必须要对住宅设计做进一步优化,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优化;措施探讨
1、建筑设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注重造型而忽视节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住宅建筑结构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户型上面为了立面的美观,而添加很多不必要的装饰结构,使得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受到忽视,大幅增加建筑成本,增加了开发商和业主的负担,这样的设计虽然外形好看,但在实际上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在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受到了更多关注,环保设计理念在建筑行业也呼吁很高,我国已经将节能降耗加入到建筑發展的规划中,即使这样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依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很多节能设计差的现象。
1.2 住宅建筑配套设施不完善
住宅建筑的主要是用于居住,那么在设计中就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满足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住宅项目在建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为了达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小区的容积率越来越大,一些配套设施建设也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生活环境。
1.3 责任理念缺乏
在住宅建筑项目设计的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难以做到百分百为甲方负责考虑,造成部分设计人员的关注的点都放在设计和建筑物安全的问题上,对于资金的影响往往容易忽视它的重要性。设计单位管理不完善,无法针对某一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对于造价的控制处于表面管理,无法深入到实际工作中。现在我国对设计项目要求有法人负责制,根据法律所述,设计单位对设计成果的质量负责,但是对于造价的控制则没有提及。这也造成很多设计单位为了切身的实际利益,扩大住宅建筑的概算标准,而赚取更多的设计费用。
1.4 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导致现在大部分建筑设计公司还存在着传统经验和老旧思维的影响,建筑结构的设计受传统因素影响较大,设计者常常会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这就导致建筑结构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中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技术人员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只注重表面的设计,而忽略了建筑实际应用的安全性。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利益心比较重,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设计的建筑一味地追求高投资,设计出来的建筑物从形式和安全上都不能满足结构要求,最终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要从建筑设计的全方面进行管控,有效地防止建筑安全问题的发生。
2、住宅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分析
2.1 户型的优化设计
户型是住户最为在意的问题之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户型要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家庭结构和年龄层次有较大的关系。比如,目标住户是 SOHO 型家庭,这种家庭对起居室和书房的要求较高,由于在家办公,所以对于卧室的要求就相对降低,针对这种家庭的需求,应适当加大起居室的功能,并且应兼顾书房的功能性。又如为有老人看护小孩的三代同居选择双主卧套型,生活的独立性和私密性是该类家庭住宅设计的主要问题。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根据时代发展,新增空间的安排,比如在普通住宅也考虑保姆间的可能性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各类型家庭的居住需求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设计出合适的户型。
住宅设计的方法也应当逐步走向开放:设计过程可以是有广大居民参与的交互式过程;设计目标应是根据住户需要安排的弹性空间。
2.2 功能的优化设计
建筑功能是由建筑性质所决定的,包括空间尺度的设定、住宅舒适度和功能分区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针对这三方面分别的讨论。
(1)设计合理的住宅舒适度
舒适度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人们在住宅建筑中生活的时间约占 1/3 左右,因此对于住宅的舒适度要求要高于其他的建筑类型。应在节能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去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出具有高品质、高舒适度的新型住宅。
(2)设计合理的住宅功能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住宅建筑主要的设计内容,通过功能分区可以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干扰和影响,可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从广义上讲,功能分区主要是进行动静分区、污浊分区以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区等等。另外,住宅建筑还应考虑一定的储藏空间,以满足住户的特定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住宅的功能性,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将这些功能空间有效的利用,互不干扰,提高生活的舒适性和身心的健康。
2.3 居住环境的优化设计
居住环境的好坏不但影响住户的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住户对住宅的购买欲望,因此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住区的环境是以住宅建筑为主体,同时配有必要的辅助用房(如保安室、配电室、锅炉房、停车场)以及一定的绿化共同构成的。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
2.4 室内装修的优化设计
住宅的室内装修应以人为主题,这就要求对于住宅的设计规划,要通过人体的基本检测、心理研究、环境氛围等等进行综合的考评管理之后,得出的结论进行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是要通过科学的手法,根据人体活动、休息等对空间尺度、家具尺度、色彩、光线等方面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活动。需要从空间尺度和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空间尺度方面,要考虑人体站立、坐卧的尺度,来确定家具和房间的尺寸,二者要符合人体活动的要求,并能够考虑到使用的长久性。
3、住宅小区绿色理念下的具体设计方法分析
3.1 分析住宅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很多南方城市夏季降雨量很大,降雨之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天气晴朗之后开始向地表蒸发,因此这一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一般其室外的相对湿度为 80%~90%,如果住宅的通风设计不到位,在这种环境下室内很容易滋生霉菌。因此进行住宅设计中要适当加大住宅换气量,以1.5次/小时较为宜,为了能有效提高室内在弱风或静风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通风效果,要设计好住宅的平面布局,保证室内夏季有穿堂风,同时还可以在建筑室内设计垂直通风道,保证其良好的通风,避免出现霉菌。
3.2 分析设计卫生间和厨房的方法
厨房和卫生间一直是设计的难点,当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二者分开设计,第二种是将其合并设计,设计中要清楚必须留有的空间,方便人们生活。厨房要留有电饭煲,微波炉和冰箱的空间,同时做一些储物柜的设计。在卫生设计时,要重视污水的排放设计,同时要保证空气的更换和卫生保洁。一般卫生间要配备坐便器,洗脸盆和浴缸,而在上部空间可以设计一些吊柜,有些房屋由于实际条件很好,可以把卫生间入口和厨房入口进行结合设计,留有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3.3 分析在地板采暖中应用的辐射换热技术
对于北方的住宅设计而言,采暖设计十分必要,辐射换热技术优势明显,不仅使用的电能少,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热能占到总辐射量的一半以上,在这种辐射热能产生之后,就可以和人体进行换热,忽略了空气介质的作用,因此如果在室内安装了地板采暖系统,在正常操作下,使用好的热交换器,室内温度会很快的升到所设置的温度,而且整个室内的温度都是均匀的,没有出现冷热明显的问题,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和影响。当室内温度低于3摄氏度时,辐热供暖性能不会受此影响,其工作的效能依然很好,仍然可以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3.4 分析住宅设计中的照明设计
进行住宅照明设计中,为了节约能源必须做好照明设计,设计人员一般会多使用天然光源,如果天然光源利用合理,将会节省30%的电能。天然光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和人工照明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白天是利用自然光源最佳的时候,合理地引入太阳光,降低对电能的消耗,减少对照明设备的使用量,还可以安装太阳能设备,将太阳能有效的存储,用于夜晚的照明,或者进行水的加热等。
3.5 分析外墙的节能设计
进行建筑设计,为了节约能源,要降低对空调的使用率,基于这一原则外墙可以使用热工性能改善设计方案,以聚苯板为保温材料、聚合物粘结砂浆为粘结材料、聚合物抹面砂浆做抹面层、耐碱玻璃纤维涂塑网格布为增强材料并辅以卡固钉进行锚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和验收。这一措施还可以有效避免采暖期热桥部位的内表面结露。对于住宅南侧,可以设计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因此要将其设计为双重屋面,屋面和集热器要预留10cm的间隙,确保空气的畅通,住宅北面的墙体可以设计为直坡植草屋面,选用性价比较高的蛭石草皮材料,下设复合型排水槽,这种设计保证草皮不会向下滑落,而且通过排水槽的设计,可以有效对其进行浇灌,保证根系稳定的生长。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的电力需求量不断扩大,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的电力能源出现了短缺情况,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大力开发新能源,实施电力节能技术,将是当前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淳.电气节能措施与电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探讨[J].电子制作,2013,(8):241.
[2]张颖.建筑电气节能中光伏新能源的应用[J].门窗,2016,(7):29-30.
[3]李春林.基于低碳绿色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80.
论文作者:王丹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住宅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空间论文; 功能论文; 节能论文; 住户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