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生态设计论文_陈小荣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 要】生态设计是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住宅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可持续发展设计是以人为本打造舒适性及经济性。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空间环境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及特点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受到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吁下,建筑行业应当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提升环境的品质水平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有利于对原生态动植物、土壤和地质条件进行保护,有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也有利于保护历史和人文,许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规划了密集的建筑群体,导致人口过于集中,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自然环境的承载是有限度的,建筑总容量超过必要限度就会使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因此,新时期建筑主张在建筑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融入生态策略,将建筑与自然环境保护融合在一起,提高自然环境品质,合理调整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作为生态建筑,理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更加强调人与环境之间是友好和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设计理念如图1。

图1

(2)生态建筑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污染源,充分考虑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3)设计具有艺术和文化内涵,体现出人文性。

(4)充分考虑到建筑内部与外面的联系,充分考虑自然通风设计,如图2。

(5)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建筑设计时一项多学科综合的项目。

(6)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建筑周边环境。

(7)生态建筑材料的选用,尽量以天然材料为主,体现出自然性的特征。

(8)要配套先进的防污染措施,在能源方面使用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

图2

二、与环境的协调化

一方面,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设计应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景制宜,合理恰当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新、旧建筑的矛盾,合理预测和控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可以让单一的建筑去破坏整体环境,应该让自己的建筑去“服从环境”,而不是让环境迁就建筑。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中要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要“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在做一些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时,我们将回归自然做为设计主题。具体体现为“不破坏现有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不因经济利益而建设大的活动场馆,突出自然风光,建筑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将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卵石铺小路,仿真泥木墩、石砌条凳、矮小的红色坡顶小屋,在葱郁的绿色中若隐若现,信步公园,大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意趣盎然。

三、方案设计应个性化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即注重环境,与环境相适宜,但不等于抹杀了设计方案的个性。生态建筑更应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使其融于环境。“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完美”,建筑师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如何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建筑作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建筑要求能够良好地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流线明快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利用各种设计手法造景手法,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周边背景相呼应,将其统一在大自然的“神妙”之中。

四、室内空间绿色化

生态建筑外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室内环境。建筑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室内外空间一体化

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的室内外通透。这种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将面向庭园的墙面部分或全部打开,不仅让大众在室内获得更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而且将室外空间延伸到室内,既获得了良好的景观,又扩大了使用空间。

2.室内外景观一体化

使室内外景观一体化,其实在中国古代园林造景中屡见不鲜。将室外的景观直接延伸进室内空间,使室内小气候与室外大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又与自然息息相关。常用的手法有引水入室、引廊入室及绿化栽植等。

3.室内装饰生态化

室内设计小品、装饰壁画设计等与自然紧密联系。可以栽植盆景、花缸、壁画等,在充分借助视觉感观的同时,还可以模拟大自然的声音效果、灯光效果与气味效果,使大众宛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五、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筑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发展与环境持续的主要矛盾在于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上。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生态建筑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相结合,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亦应处处体现生态化。

首先,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有助于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天然石材、可再生能源建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将空间分隔,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活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其次,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玻、三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面采用倒置式,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水龙头等,成规模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在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照明基础灯具,整流器,控光器、调光设备、先进的传感器等,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节地方面,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也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构造节能,在建筑细部上采用百页窗、遮阳构架和传统的木板帘等手法,对于单体建筑出挑的阳台、有顶的、敞开的外廊都可以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

六、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1.研究原生的生态建筑,探索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

(1)原生的生态建筑是在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下,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及技术;建筑从其形成开始,就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逻辑技术,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初始的原生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原生建筑对所处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建筑当中可以直接体现出刮风下雨,温差变化等

b.原生建筑大都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形式,原生建筑直接与自然环境的能源物质环境联系,其定居地靠近水源即物质材料的获取场所。

(2)当前的生产和生活,使人与自然的联系变得间接,人们正通过一个日趋复杂的人造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而人们对自然的体验了解较少。因此,建筑师们抱着自然本原生态观,通过土楼、窑洞、竹楼、四合院等一些原初建筑的类型,寻找出合理的生态原型,并发展出新型生态建筑和新的现代生态建筑思想。

2.探索和运用新的生态技术,加快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的发展,已经从生物的进化走向自觉的知识技术的进化阶段。现代的工业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产生新的生态技术来加快建筑的生态化建设。与有生命的价值系统一样,建筑的进化过程在于材料的交换循环过程、环境的能源和本身自我控制方面的优化,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建筑环境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运用新的生态技术,加快实现生态建筑的建设。

(1)在能源利用方面

在能源利用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①使用不枯竭、恒久性的能源。例如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等。

②应用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就是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最优化的使用能源,不仅要满足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还要可以减少无谓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是:节能的潜力巨大,用能效率低,空调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41%左右。因此,我国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倡导节能建筑,实行资源消耗和再生的平衡。

(2)物质材料的运用方面

在建筑物质材料的运用方面:

①必须采用建筑材料的5r原则,即:renew(更新、改造),revalue(再思考、再认识),reduce(减少),reuse(使再生、再利用),recycle(反复使用)。满足5r原则的建材又可称为生态建材,这种建材在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可以充分协调好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满足最佳使用性能、最小污染甚至是0污染、最小资源消耗、最高循环再利用率。

②必须利用地方性资源来充分体现本土的理念。

(3)自我调控方面

在自我调控方面,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主动式调控。它往往需要建筑师将设计数量化、精确化、严密化,需要紧密结合建筑设计与建筑物理、计算机技术、建筑构造等。主动式调控是把建筑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现代建筑的一个巨大进步。②被动式调控。它来自对环境的关照,来源于对传统建筑的学习,通过利用建筑本身的如阳台、门窗、遮阳等构件,创造舒适的建筑环境。例如,维也纳的斯特德劳住宅群,是建筑师通过简单的构造形式和采用玻璃暖房来达到良好的隔热保温的效果。

七、结语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未来建筑设计业的发展趋势,要想设计出好的生态建筑,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利益。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时,应当坚持生态和谐原则、节约资源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便利性和舒适性原则,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加强生态意识,注重资源利用,在兼顾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同时给建筑物预留适当空间,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胡泊.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J].价值工程,2013(22)

[2]刁艳.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J].城市建筑,2013(12)

论文作者:陈小荣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住宅建筑生态设计论文_陈小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