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交换论的征地冲突形成动因与对策研究
刘广平,陈立文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摘 要: 为了探究我国征地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权力视角,运用网络交换论和实验经济学解析了征地冲突形成的动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与被征地人之间存在利益博弈空间是征地冲突的诱因;征地冲突困境形成的关键在于政府与被征收人之间存在内含式连接网,政府的弱权地位使被征收人具有更强的利益博弈能力;设计了内含-虚无式网络和内含-排他式网络对征地拆迁冲突困境进行了改善,发现在内含式的网络中加入排他式或虚无式连接关系可以极大地削弱征地拆迁内含式网络的效应,协商议价的时间相较于内含式网络有所缩减。为了减少征地冲突的发生,从改变征地拆迁网络结构、补偿形式多样化和建立援助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交换;征地冲突;实验经济学;利益博弈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与房屋征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被征地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随之层出不穷。国家信访局统计的信访数据表明,2013年1月至10月,群众信访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及社保问题。2015年国家信访局对外公布了40件涉农信访事项中,有八成为征地拆迁问题事项。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连年发文强调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但收效甚微,强制和暴力拆迁时常发生,地方政府和被征收人因利益而引发的冲突仍旧存在。我们从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河南新郑半夜强拆事件等一系列拆迁行为中可窥一斑。这些拆迁事件不仅影响了拆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还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征地拆迁难的现状,一些学者对征地拆迁冲突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学者们首先从法律制度视角认为征地拆迁冲突是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结果。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界定不确定,经济补偿标准过低,拆迁监督、协调与救济机制不健全、征地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和违法行为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有学者指出,法律制度是解决拆迁矛盾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法律制度视角的解释倾向于将征地拆迁冲突的原因外推,认为既定条件下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对行动者的行为选择产生了约束。但并未考虑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对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影响。在“完备的”法律制度未形成之前,既定的法律制度框架往往成为利益双方讨价还价的武器,导致这种“社会决定论”的观点简化了对拆迁难现象的认识。另有调查表明,被征地人对征地拆迁往往持赞同态度,拆迁冲突来源于因土地增值部分而形成的利益博弈空间。基于此,一些学者从博弈视角对征地拆迁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限度博弈以及博弈标准和空间问题。但上述研究均是建立在地方政府和农民双方完全理性基础之上,但现实情况是双方会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基于此,刘广平等(2019)从法律和博弈整合视角,运用演化博弈论对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法律制度不健全情形下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最优策略集合是(抵抗,不合法);法律制度健全情形下,双方的最优策略有两个,分别为(不同意,不征用)和(同意,征用)。近年来,另有学者运用制度适应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剖析了征地冲突频发的原因,并制定了抑制其发生的政策手段。刘杰(2018)认为征地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在于土地制度在“治理”、“规则”和“权力”三个层面存在“失范”。祝天智(2019)认为,地方政府和农民高昂的退出成本是征地冲突频发的重要因素。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指导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从建筑工程的用途、功能与施工实际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与建筑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与合理性有机结合。设计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以掌握准确的数据资料与参数,在此基础上,与我国建筑发展方向相结合,以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最优化。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剖析了我国征地拆迁冲突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征地拆迁冲突事件仍旧层出不穷。实际上,征地拆迁过程中核心问题是土地收益在地方政府和被征收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地方政府与被征地者之间的权力是不对称的,权力较大者有动机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资源,如果无法达成交易则很可能引发冲突,其内在机制是随着地方政府与各个被征收者围绕土地收益资源达成交易后,地方政府的沉没成本逐渐增加,意味着地方政府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权力逐渐减弱,后面的被征收者争取分配到更多土地收益资源的动机和能力越强,从而增加了征地拆迁冲突事件发生的概率。然而,现有研究并未考虑征地拆迁过程中地方政府和被征地者围绕土地收益这一资源交换的不断推进,双方权力的变化导致征地拆迁冲突发生的机制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将首次运用网络交换论,从资源交换和权力视角来解析征地拆迁冲突形成的动因,为不断完善、丰富和夯实征地拆迁冲突理论奠定基础。并通过改进地方政府与被征地人之间的网络关系形态提升征地拆迁效率,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征地拆迁冲突理论与实践工作提供帮助与借鉴。
二、网络交换论与实验经济学
1.网络交换论基本要素
网络交换论是解释资源交换的一种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主体的权力会随着结构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网络交换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要素:
(1)裁量。裁量是由行动者A 发出,被行动者B 接受并改变B 的“偏好状态”的一种社会行为。如果B 的偏好状态增加(减少)则说明A 发出了积极(消极)裁量。如果B 的偏好状态未发生变化,则称之为无裁量。
(2)行动者。社会网络中资源的流动是由社会行动者发出的。对行动者分析包括决策过程、偏好和信念。决策过程意味着社会行动者会理性地行事。偏好是指社会行动者拥有的诸多评价,例如行动者可根据积极裁量、消极裁量和无裁量来构建偏好系统。信念是指行动者对偏好的把握程度。为了简便起见,网络交换论均认为行动者对自身及他人有明确的信念。
(3)决策原理。①第一法则:行动者的裁量流支付为:
其中,v 表示裁量流的数量;x 表示裁量流的单位值。
行动者A 在交换时能够获得的最大支付记作PAmax 。在未与其他行动者达成共识(对抗)时的支付记作PAcon 。
2.3 IUI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各项精液参数指标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精液常规参数与IUI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不能有效预测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结局。见表3。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132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41.0±4.8)岁,宫颈息肉1-3个,平均(2.0±1.0)个。对照组患者年龄29-64岁,平均(42.2±5.0)岁,宫颈息肉1-3个,平均(2.0±1.0)个。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给予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排除其他宫颈疾病;③对于本次研究结果,患者均知情同意。一般资料如年龄、息肉数量等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较分析。
例如,行动者A 向B 发出10个单位的裁量,只换取B 发给自己的1个单位的裁量,A 将选择对抗。
③第二法则:行动者拒绝交换的程度,即拒抗力:
④第二原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行动者A 和行动者B 在拒抗力相等的点上达成一致,即:
(4)网络结构中的关系。在由行动者组成的社会网络中,存在三种网络关系。一是排他式的连接网。当NA >MA ≥QA =1时为排他式连接网;二是虚无式的连接网。当NA =MA >QA =1时为虚无式连接网;三是内含式的连接网。当NA =MA =QA >1时为内含式连接网。
首先,与“理性人”的假设不同,在实验经济中的人可以犯错误,具有学习的能力。在实验经济学中,我们主要用到的是数理统计的方法,因为单纯的数学推导总是抽象和简化,不足以解释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况。其次,在实验经济学中,实验室可以改造,并且还可以重复验证,获得大量的实际数据。第三,实验变量和条件都是可以控制的,这样可以排除掉非关键因素的影响,克服以往研究的被动性。
2.网络结构与权力
网络交换论认为,权力从结构中产生。如果网络结构是排他式关联的,那么对于核心位置的A 和边缘位置的B 1,B 2,B 3来说,满足一次交换原则,几个行动者最多只能进行一次交换,核心位置的行动者A 只能与边缘位置的行动者B 1,B 2,B 3当中的一个进行交换,其余两个B 将会被排除。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当两个行动者之间可以共同分配的资源点数为24的时候,B 为了避免被排除在交换关系之外只能不断地提出对A 更加有利的报价,也就是越来越高的报价,最后A -B 的交换结果就出现了23-1,这是一个强权结构,A 在这个结构中处于高权的位置。如果网络结构是虚无式关联的,我们可以根据拒抗模型和初始条件,当资源库中资源点数仍是24的时候,PA =PB =12,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边缘位置的行动者与核心位置的行动者是等权的。如果网络结构是内含式关联的,那么处在结构核心位置的行动者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与全部的边缘位置的行动者都交换成功。在第一次交换的过程中,根据拒抗理论可以得出PA =PB =12;然而在第二次交换的过程中,考虑到如果交换失败会将第一次的收益损失掉,所以A 的拒抗点会发生改变,A -B 2交换的结果为9.92-14.08;同理,第三次为8.76-15.24。可以看出,在内含式网络结构中的权力是边缘位置的。
3.图论权力指数(GPI)
简而言之,对于一个位置i 来说,它的GPI 指的是以i 为出发点的,在i 的域d 内的所有非交叉的路径总数m 的和,再除以M 。也就是GPI 的数值就是偶数路径的总和与奇数路径总和的差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条路都是从i 出发的,那么当这两条路只有i 这一个公共点时,我们才将这两条路叫做非交叉的路径。我们所说的域是指,两个位置相邻或者在两个位置中间的所有位置N >M 都成立时的这两个位置。其数学表达式为:
新工科强调的重点是新结构和新体系、新结构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既面向当前需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新体系要求实现高校分类发展,也要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体现在“应用”两字,树立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观。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实验教学的深化改革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若GPIi >GPIj ,则i 的权力比j 的权力大。如果GPIi =GPIj ,则双方权力相等。
4.实验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指的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被试对象在给定实验规则和酬劳的情况下,参与到仿真的经济情景中,实验员会不断调整实验的参数,并且将实验结果、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专业的处理,从而对已有的理论、或者新的研究成果和决策进行有效的分析。
So the gingerbread man jumped up on the fox’s head.
其中,NA 为与行动者A 连接的关系数;MA 表示行动者A 通过交换获利的最大网络规模;QA 表示行动者A 为了获利必须完成的所有交换的最小网络规模。
三、基于网络交换论的征地冲突形成动因
1.征地拆迁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部分并非研究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的绝对数值,而是研究政府与被征收人对补偿费用进行协商的过程,即讨价还价的过程。
(1)模型情景。首先建立一个政府与五个被征收者的简单模型,政府与每个被征收者就单位被征收物进行协商议价。之后,再将模型扩大到实际情况中的政府与N个被征收人之间的讨价还价过程。经过分析征地拆迁协商议价阶段的实际操作流程可知,基于网络交换论原理,政府与每个被征收人之间的连接为内含式连接,政府必须与每一个被征收人完成交换才能算做征地拆迁任务完成。政府和五个被征收人分别 用 B ,A 1,A 2,A 3,A 4,A 5表示,六个行动者形成一个内含式支网如图1所示。
图1 征地拆迁内含式支网
Fig.1 Embedded branch network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demolition
在这个网络结构中,每一个被征收者和政府的关系,对于前者而言,如果他将手上的房产或者土地使用权等出卖,可以获得的是基于市场价格的货币资金,所以他的对抗点就是这个被征物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至少要比市场价格多,才有可能成交;对于后者而言,他对公共项目的整体预算是有限的,所以他的拒抗点是政府征地拆迁成本的最大预算,也就是不超过最大预算才有可能成交。所以双方的协商集就介于被征物的市场价格与政府的最大预算之间。又因为交换关系与资源分配关系中的协商集和理论上的研究方法相同,所以此处将征地拆迁这一经济交换关系放入资源分配的网络结构模型中进行研究。在实际情景中,被征收者并不知道政府的最大预算是多少,他们只有一个对补偿款的心理预期,当这个心理预期高于政府的最大预算,并且该被征者又不肯妥协时,就会出现新闻经常报道的“钉子户”现象,在实际情况中,政府放弃对该“钉子户”的征收,“绕道”的情况也是发生过的。而如果被征者普遍期望极高且一致不肯妥协的话,就可能导致政府改选其他合适地块,也就是常常出现的“拆不动”,“拆不起”的现象。
在南唐后主李煜的多首词中,多次提到凭栏意象,大部分意象是出于南唐亡国之后。李煜在北宋被囚禁期间所写的词,也算所谓的国破家亡之情。如“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这些诗句无一例外寄托着作者的家国之思,对故国的思念。李煜被宋朝俘虏,“日夜泪洗脸”。李煜体会到人生不可预知的苦难的悲哀,用鲜血和泪水书写了亡国的悲痛和遗憾。王国维曾经说过,“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3)内含式模型建立与分析。经过分析征地拆迁协商议价阶段的实际操作流程可知,政府与每个被征收人之间的连接为内含式连接,政府必须与每一个被征收人完成交换才能算做征地拆迁任务完成。政府和五个被征收人分别用B ,A 1,A 2,A 3,A 4,A 5表示,六个行动者形成一个内含式支网。
PB 表示B的支付也即B的收益,PAi 表示Ai 的支付。PBmax 表示B 的最佳支付,PAimax 表示Ai 的最佳支付,PBcon 和PAicon 分别表示B和Ai 在抵制交换(分歧)时的支付。被征物的市场价格为H,在每一个交换关系中,交换双方共有一个资源库,且资源库中的资源量相等,设为x 元m 2,即对于任意B 与Ai 的关系,有PB +PAi =x 。
由拒抗论可知,协商过程由Pi max-Pi 和Pi -Picon 两个值控制,即分别为行动者i的最佳支付与获得的支付之差和其获得的支付与抵制交换时的支付之差,抗拒力为二者之比,即
又根据拒抗理论的原理二,在拒抗力相等时,两个行动者达成一致。
在第一次交换中,B 与A1交换时:
假设资源是以一个单位浮动的,如果对抗与支付的结果相同,则交换行为不会发生,如果交换发生了,那么双方至少发出一个裁量,即PA 1max =H +x -1-H =x -1,PBmax =H +x -1-H =x -1。当双方处于对抗时,双方的支付为0,即PA 1con =0,PBcon =0。所以上式为
依次类推,第五次交换时PB =0.33x,PA 5=0.67x 。
解得:PB =0.413x ,PA 2=0.587x 。
对于第三次交换,B 与A 3交换时,如果交换失败,则B 就会同时损失掉之前与A 1和A 2交换时获得的资源和0.413x ,因此这时
解得:PB =0.365x,PA 3=0.635x 。
对于第二次交换,B 与A2交换时,如果交换失败,那么B 将损失掉之前与A1交换时产生的收益。因此,
通过以上五次交换可以看出,当核心位置与五个边缘位置逐次进行协商时,核心位置的收益逐次减少而边缘位置的收益逐次增加。也就是说,当政府依次与五个被征收人进行协商时,政府的收益逐次减少而被征收人的收益逐次增加。
(1)To assign the learning task to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
在实际征地拆迁问题中,被征收人远远不止五个,所以我们将模型推广。
圆盘式切割器的切割图是由多条余摆带所形成的,其带宽近似为刀片长度h,刀片数是根据割刀进距H(圆盘转一周时机器前进距离)与在一个进距中各刀片余摆带的纵向宽度之和而定。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立场进行理解历史、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这一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研究过程当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初步呈现,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对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源、动力、过程、趋势的系统阐述,直到《手稿》形成世界历史发展的完整框架体系,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般抽象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完整的发展逻辑。
令Ai 表示第i 个被征收人,当B 与前j =i -1个被征收人成交后
因为PBAicon 负增长,经过代数计算,易知PB 在不断减少而PAi 不断增加,当i 趋于无穷大时,PB 趋于1,这就意味着随着交换次数的增加,边缘位置越晚交换所获得收益越多,而核心位置在每次交换中所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甚至当边缘位置非常多时,会出现极端的情况,并且为了避免之前的收益损失掉,核心位置会更积极的寻找交换对象。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纯内含式支网中,权力处于边缘位置,核心位置处于弱权地位。
上述分析也说明,在内含式网络关系中,处于边缘位置的被征地人的权力大于处于核心位置的地方政府的权力。因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被征地人不断往后推延与地方政府交易的时间,导致拆迁工作进度缓慢,步履维艰。这也印证了反公地悲剧理论的观点,即每个被征地人都有否决权,都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款、拒绝交易等策略争取更多的利益。
2.征地拆迁困境机理解析
接下来考虑奖励额度,当没有奖励时,B满足关系数为5的内含式关联,B得到的总支付为5PB =5×0.33x =1.65x 。边缘位置们得到的总支付为
3.实验设计与分析
运用实验法与面谈沟通法相结合的方法来验证前文中的模型,其中面谈沟通法的主要作用是使实验设计者了解行动交换的策略和动机。实验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不同的十个小组,每组六人,并且在他们之间设置障碍物使其不能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消除了联盟的可能性。他们按照实验的规则对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分配协商。本次实验为验证内含式效应实验,具体如下。
(1)实验假设。内含式网络假设:本次实验中,内含结构信息对称,核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被试对象都知道他们所处的网络结构的信息。在内含式网络中,边缘位置的行动者都倾向于将协商拖到议价期的最后阶段再成交,并且每个边缘位置的行动者最终得到的收益都大于5,理论值为6.7。
(2)实验设计。实验选取了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对象。被试对象之间被相互隔挡,通过手机“微信”聊天进行协商交换,确保边缘位置的行动者相互之间不会进行干扰和联盟,同时“微信”的聊天记录在实验结束后会被保存起来供日后的进一步研究。每次实验结束后,实验员会对被试对象进行访谈,记录下被试对象采取每个报价的动机。
实验规则为:实验中有一个核心者B 与五个边缘位置者A 1,A 2,A 3,A 4,A 5,核心位置与每个边缘位置就一个资源点数为10的资源库进行协商分配,每个关系双方就资源分配的方案达成共识时就可以要求实验员宣布交换结束,双方按方案获得各自的资源,在10分钟内未达成一致的,则宣布交换失败,双方都不能分得资源,被试对象所获资源点数越多,相应的酬劳就越多。
被试需知道如下信息:①被试对象知道只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之下才可以获得收益。②被试对象知道他是否与对方成交。③被试对象知道自己的成交结果,也就是自己分得了资源库中的资源点数以及这些点数在实验结束后可以换得多少酬劳。④被试对象知道整个网络的结构信息,也就是边缘位置只需与核心位置达成共识即可分得资源,而核心位置需要与每个边缘位置都达成共识才可以拿到其分得的资源。
(3)选取被试对象与实验过程。本次实验通过在河北工业大学东九宿舍楼前张贴海报,招聘土木和经管两个学院的本科生作为被试对象,性别不限,共计60名,确保每一组的六名被试对象互不相识。实验开始之初,10点资源不属于任何一个被试对象,只有当具有关系的交换双方达成共识时才可以将资源进行分配,并给被试对象作为此次实验的收益。
实验开始前,给被试对象分发实验说明书,被试对象们被实验员随机的带领到不同的实验位置上,先进行预实验再进行正式实验。成交后,实验员将本次交换中被试赚得的资源点交给被试对象,点数可以累积。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的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极大地推动了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建构主义目前还未形成稳定的、统一的体系,其分类存在不同的方法。国内学者陈琦等归纳了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前文关于内含式网络的预测是合理的。
表1 实验结果
四、基于网络交换论的征地冲突困境改善方案
从改变网络结构的理念出发,因为征地拆迁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被征收人之间的纯内含式连接,所以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改变政府与被征收人之间的连接关系,来改变各行动者所处的网络结构,从而改变权力的相对关系。根据网络交换论的原理,在内含式的网络中加入排他式或者虚无式连接关系可以极大地削弱内含式的效应,所以笔者考虑将前文内含式网络改变为内含-虚无式网络或内含-排他式网络,通过论述改变后的两种模型与纯内含式模型的差异,得到走出征地拆迁困境的启发。
1.改善方案一:内含--虚无式网络
(1)模型情景。首先建立一个政府与五个被征收者的简单模型,政府与每个被征收者就单位被征收物进行协商议价,与前文的模型不同的是政府将六个行动者全部成交的时间分成三个时段,在第一个时段成交的被征收者,政府会给其超过市场价格部分的报价的a%作为奖励,在第二个时段成交的,奖励额度为b %(a >b ),第三个时段成交的没有奖励。在每个时段不限制达成交易的人数,如果在某一时段所有行动者都已成交,那么整个过程停止即可。
(2)模型假设。①前文中内含式网络模型中的假设同样适用于本模型。②奖励额度a %和b %足以使之前的内含式网络结构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本模型中的奖励制度对行动者有足够的诱惑力,使他们大多会选择在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进行成交,只有少数会像内含式网络中那样采取拖延策略。我们知道,当奖励额度非常大的时候一定可以使网络结构发生改变,比如某边缘被征者加上奖励后的收益比“钉子户”还多,那么他一定不做“钉子户”而是积极的与核心位置的政府进行议价,但是这种额度的奖励对于政府来说是不经济的。在实际情况中,笔者认为是存在一个合理的奖励额度既可以使网络结构发生改变,又对政府是经济可行的。
(3)模型构建。在这个情景中的第一个时段,核心位置最多可以与5个边缘位置成交,最少与一个边缘位置成交,也就是NB =5=MB >QB >1,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含-虚无式的网络结构。经过戴维·维勒等人的理论证明和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在内含式网络中加入虚无式关联会极大的削弱甚至消除内含式的效应。那么我们考虑虚无式关联中的资源分配情况。
对某个独立的B -A 交换关系来说,有:
在一个B 与N 个边缘位置连接的虚无式关系网中,N 个关系存在于N 个不同的域,根据网络交换论的观点,拒抗论在每个域中独立使用,也就是说各个关系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他们是相互独立的。根据拒抗模型在每个关系中的初始条件为:PBmax =x -1,PAmax =x -1,PBcon =0,PAcon =0,且PA +PB =x 。
可得在这个网络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交换关系中双方都是等权的。
在第二个时段中,情况与第一个时段中相同,边缘位置的行动者得到的收益都是
(2)模型基本假设。①资源库中的资源量指单位被征物在所有被征者中的最大心理预期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值,即x 元m 2,此处不用政府最大预算与市场价格的差值,原因在于实际情况中被征者并不知道政府的最大预算是多少,而政府却在第一次协商中就可以判断出被征者的最大心理预期,所以双方在心理预期与市场价格之间进行议价(同时因为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讨价还价的过程和权力地位的关系而不是费用的绝对数值,所以不对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进行区分),资源库中的资源共享,单一行动者不可以全部拥有,如果想要得到资源需要经过双方的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功,则双方都得不到资源库中的资源。②每个被征收人与政府之间的交换关系都是一样的,每个交换关系都是可替代的,也就是说在每个被征者与政府之间的交换关系中的协商集、资源库等都是相同的。③结构信息对称,即所有的行动者都知道资源库中的资源量,并且每个行动者都知道自己所处的内含式网络结构和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④边缘位置的行动者之间没有联盟,也就是政府知道每个被征者的报价,各个被征者只知道政府的报价,被征者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彼此在协商中的报价和各自的成交价格,他们不会相互影响或者结盟。
在第三个时段中,因为没有奖励了,所以剩余的交换关系又变回之前关系数为5的内含式关系,即每个边缘位置将得到的收益为0.67x 。
综上,在这个模型中核心位置的行动者最后获得的总收益为:
庄大善人连连称是:“先生说得对,说得对啊!我庄某年过五旬,至今膝下无子!古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庄家要是在我手上断了香火,百年之后我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其中m 和n 分别表示在第一和第二时段成交的人数。因为a >b ,通过求解公式PA 总<5×0.67x ,不难看出当a %<34% 时,核心位置的获益一定比内含式网络中的多,也就是说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在我国,这种“区别适用”论者的一个最有力的理由,就是第69条(一)只规定了“专利产品”或“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而没有规定其他的情形。
(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鸡群发病后积极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鸡群提高抵抗力,抑制继发其它细菌性疾病,可收到一定成效。
将模型扩展到实际情况中的N 个被征者,也就是说在这个内含-虚无式的网络中关系数为N ,根据前面的推导过程有:
同样,因为a >b ,通过求解公式PA 总<Nx ,当a %<100%时,核心位置的获益比内含式网络中的多,那么方案是可行的。
2.改善方案二:内含--排他式网络
(1)模型情景。首先建立一个政府与五个被征收者的简单模型,政府与每个被征收者就单位被征收物进行协商议价。政府会给最先一部分签约成交的被征收人一定的奖励(这里假设给予被征收人a 元m 2作为奖励,也就是被征收人的实际收益为(PA +a )元m 2),给剩下的被征收人中最前一部分成交的被征收人相对之前较少的奖励(即奖励额度为b 且b <a ),依次类推,而拖到最后的钉子户则没有奖励(例如:前10%成交,给予1000元m 2作为奖励;前30%成交,奖励为500元m 2;前60%,200元m 2;后面则不再有奖励)。
(2)模型基本假设。前文中内含式网络模型和内含-虚无式网络模型中的假设同样适用于本模型。①本情景中建立的奖励制度可以使内含式的网络结构改变为内含-排他式的网络结构,也就是奖励制度对边缘位置行动者有诱惑力,使他们会尽快与核心位置行动者达成共识,只有极少数像在内含式网络结构中那样拖延。②政府可以通过做调研等方式提前获知所有被征者的最大心理预期,并据此设置奖励额度。
(3)模型构建。首先建立一个简易的模型,一个政府和五个被征收人的模型,分别用B ,A 1,A 2,A 3,A 4,A 5表示。政府处于网络中的核心位置,而被征收人处于边缘位置。第一名成交的边缘位置将得到a 作为奖励,第二、三、四名成交的奖励额度为b ,且b <a ,第五名没有奖励。同时假设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边缘位置均不知道在自己成交之前已经有多少个交换完成了。
不难看出,这个模型中在最开始阶段如图2,核心位置必须与五个边缘位置中的一个进行交换,它变成了一个内含-排他式关联网络并且NB =5>MB =QB =1,即Br 511网络。
图2 内含-排他式Br511
Fig.2 Embedded-exclusive Br511 network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GPI 指数来反映这个复杂的网络位置的结构权力。在这个Br 511的网络中,六个行动者处于同一个域中,对B 位置而言,从B 出发的一共有5条非交叉路径且长度都为1,即mBd 1=5。
对于A 1位置,从A 1出发的有一条长度为1和一条长度为2的非交叉路径,即mA 1d 1=1,mA 1d 2=1且MA 1=1,因此GPIA 1d =1×(1-1)=0。
显然GPIBd >GPIA 1d ,那么核心位置B 的权力大于边缘位置A 1的权力。与之前的纯内含式网络中核心位置相较于边缘位置处于低权位置不同。
同理,在第二个阶段如图3,也就是第一名已经成交了,还剩四个边缘位置未成交时,核心位置且GPIBd >GPIA 2d ,所以核心位置比边缘位置的权力大。
在最后阶段时如图4,仅剩一个还没有成交的边缘位置,之前已经完成的四轮交换降低了B对A 5的拒抗,此时中心位置与边缘位置又变回边缘位置数是5的纯内含式的连接。
图4 内含式Br555
Fig.4 Embedded Br555 network
下面,再用拒抗模型来预测行动者的收益。
戴维·维勒等人经过严谨的理论论证和大量的实验发现,在内含-排他式网络中,排他式关联可以消除内含式效应,预测的交换律与排他式相似,并且当GPIi >GPIj 时,拒抗等式适用。
因为这里行动者的行为受时间压力的影响,而等拒抗模型竞价次数极多并且议价时间长,所以笔者选用零拒抗模型进行分析。零拒抗模型依赖于以下的事实:低权的行动者之间是存在竞争的,他们之中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成功交换,剩余的人会被排除在外。为了不被排除,所有的低权行动者只能争相向处于核心的高权行动者不断提出更好的报价。Willer(1999)的分析和实验得出,最后所有边缘者都会向核心位置发出更好的零拒抗报价,也就是有利于核心位置的极值。
因此,在本模型中,在第一阶段,边缘者给出的报价都是为了避免被奖励制度排除的对于核心位置来说越来越好的报价,也就是1(这里假设资源以一个单位浮动,极端情况为1和x -1)。在第二个阶段,由于边缘位置知道自己已经不是第一名,并且奖励额度也降低了,所以边缘位置的拒抗点会相应的提高,也就是要高于第一名,即2(不含奖励)。在最后一阶段,仅剩一个边缘位置,此时核心位置的连接满足关系数为5的内含式关联,B -A 交换的结果为0.33x -0.67x 。
政府在每次协商中对被征收人的支付越来越多,被征收人也会意识到最后成交的人会得到最多的拆迁费,所以会采取拖延的策略,也就出现了“钉子户”,当公共项目涉及的被征收人众多时,最后成交的“钉子户”会得到极高的拆迁补偿。由此,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相对于被征收人处于弱权地位,所有的被征收人都知道最后交易会获得最大的收益,都试图最后交易,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将成交拖到了议价期的最后,有些“钉子户”得到了超过自身应得补偿的收益。这就是征地拆迁的困境,这一困境形成的关键就在于政府与被征收人之间的内含式连接(就是网络交换论认为的权力由结构产生)。因为在纯内含式网络结构中,边缘位置与核心位置完成一次交换即可获利,与核心位置已经完成的交换次数无关。然而对于核心位置来说,第i 次与边缘位置交换时受前i -1次交换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第i 次交换没有完成,那么核心位置将会损失掉前i -1次交换中的收益。
②原理一:行动者追求最大化的支付,即行动者的行动必定受到诱导。
图3 内含-排他式Br433
Fig.3 Embedded-exclusive Br433 network
第一阶段第一名边缘位置得到的总支付是PA 1=1+a 。第二阶段三名边缘位置得到的总支付为PA 2+PA 3+PA 4=3×(2+b )。第三阶段仅剩的边缘位置得到的支付为PA 5=0.67x 。
当在奖励制度存在的情况下被征收人们获得的支付比无奖励制度的少时,改进方案是成功的,即使两种模型中被征收人获得的支付相同,因为后者大大缩短了议价的时间,改进也是成功的。也就是1+a +3(2 +b )+0.67x <3.35x ,即a +3b <2.68x -7。也就是要满足b <0.67x -1.75。显然,当满足a >0.67x -1时,奖励额度有足够的诱惑力,但这对于核心位置行动者来说并不是最有利的。
在实际情况中,政府面对的被征收人数量巨大,所以我们将模型拓展为一个政府与N个被征收人,分别表示为B 和A 1,A 2,A 3……AN 。前10%成交的被征收人奖励为成交价格再加a 元m 2,前40%成交的奖励为b 元m 2,前90%成交的奖励为c 元m 2,并且(a >b >c )。这还是一个内含-排他式的网络结构。
根据前文简易模型的分析,当没有奖励制度时,B处的连接为关系数为N的内含式关联,每个边缘位置获得的支付为PAi =x -1。
当有了奖励制度,前90%的边缘位置为了避免被排除在奖励制度之外而向核心位置发出了对于核心位置极有利的报价,最后仅剩10%的边缘者时,核心位置B的连接满足关系数为N的内含式关联,即最后10%的边缘位置每人获得的支付为x -1。所以:
10%N ×(1+a )+30%N ×(2+b )+50%N ×(3+c )+10%Nx <Nx 时,即a +3b +5c <9x -22,也即c <x -2.44时方案是可行的。显然,当a >x -1时,奖励额度有足够大的诱惑力,但这对于核心位置行动者来说是最有利的。后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对这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表2 改善方案一实验结果
表3 改善方案二实验结果
3.实验设计与分析
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可行性,分为两类,一个是验证虚无式效应实验,另一个是验证排他式效应实验。依旧采用实验法与当面沟通法相结合。随机分配被试为十个小组,每组六人,为消除联盟的可能性,在被试对象之间设置障碍物阻挡。被试就资源库中的资源按照实验规则进行协商分配。具体如下:
(1)实验假设。内含-虚无式网络假设:在本次实验中内含-虚无式的结构信息是对称的,核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被试对象都知道他们所处的网络结构的信息。在内含-虚无式网络中,边缘位置的行动者会在奖励制度的刺激下争取在前两个时段内与核心位置就资源库中的10个资源点的分配达成共识,在前两个时段内,核心位置与每个边缘位置之间的交换关系不会相互影响,B -A 关系的预测结果为5-5(不算奖励的双方获益)。在两个奖励时段之后成交的行动者获益为0.67x 。
内含-排他式网络假设:在本次实验中内含-排他式的结构信息是对称的,核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被试都对象知道他们所处的网络结构的信息,同时各个边缘位置都知道在自己之前已经成交的人数。在内含-排他式网络中,在奖励制度的激励下,边缘位置的行动者为了避免被排除在奖励制度之外,都积极的与核心位置行动者进行协商,争取能最先成交。第一名成交的边缘行动者的获益为1(不含奖励)。第二、三、四名成交的行动者获益为2(不含奖励)。最后一名成交的行动者获益为0.67x 。行动者全部完成交易的时间比纯内含式网络大大缩短。
(2)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中的两类实验的实验场地与被试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前述验证内含式效应实验相同。
实验规则为:实验中有一个核心者B 与五个边缘位置者A 1,A 2,A 3,A 4,A 5,核心位置与每个边缘位置就一个资源点数为10的资源库进行协商分配,每个关系双方就资源的分配达成共识时就可以要求实验员宣布交换结束,双方按照达成的共识获得各自的资源。在方案一验证实验中规定时段一为2分钟,时段二为2分钟,时段三为6分钟,一共10分钟。在方案二中没有时间限制,但总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成一致的,则宣布交换失败,双方都不能分得资源,被试所获资源点数越多,相应的酬劳就越多。
被试对象需知道如下信息:①被试知道只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之下才可以获得收益。②被试知道他是否与对方成交。③被试对象知道自己的成交结果,也就是自己分得了资源库中的资源点数以及这些点数在实验结束后可以换得多少酬劳。④被试对象知道整个网络的结构信息,也就是边缘位置只需与核心位置达成共识即可分得资源,而核心位置需要与每个边缘位置都达成共识才可以拿到其分得的资源。⑤在方案一验证实验中,边缘位置的被试对象知道每个时段的截止时间、奖励额度,以及在自己前面已经成交的人数。在方案二验证实验中,边缘位置的被试对象知道奖励额度和在自己前面已经成交的人数。
(3)选取被试对象与实验过程。本次实验被试对象选取的方式与前述相同。实验开始前,给被试对象分发实验说明书,被试对象们被实验员随机的带领到不同的实验位置上,先进行预实验再进行正式实验。成交后,实验员将本次交换中被试对象赚得的资源点交给被试对象,点数可以累积。
(4)实验结果。方案一和方案二验证实验结果分别如表2和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改善方案一和方案二都是可行的。实验也证明了确实存在既可以使网络结构发生改变又可以使政府在交换中获得更多收益的奖励额度。同时,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协商议价的时间相较于内含式的网络有了很大的改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网络交换论和实验经济学分析了我国征地拆迁冲突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改善方案,发现现有征地拆迁冲突研究多是从法律制度视角和博弈视角展开的,地方政府与被征地人因存在利益博弈空间而造成征地拆迁困境。征地拆迁的内含式连接网络结构的权力集中在边缘位置,即地方政府与被征地人因资源交换而形成的内含式连接网络结构使地方政府处于弱权的地位,强权者为被征地人。被征地人利用强权争取更大的利益致使征地过程异常艰难。而内含-虚无式网络和内含-排他式网络可以改善征地拆迁困境和提高征地拆迁效率。
为了改善地方政府在征地拆迁问题中的地位,提高其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并且减少时间成本,减少征地拆迁冲突事件的发生,在此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改变征地拆迁网络结构。改变当前征地拆迁中的网络结构,地方政府可以采用前文设计的奖励制度以提高政府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另外,针对一些区域备选性较多的征地拆迁项目(如高新区和保障房项目的选址),地方政府可通过竞争手段来提高自身权力,从而选择补偿款最为合理的地区作为项目开发地区。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委托给专业公司的方式加快议价进程,减少谈判的时间成本。
二是补偿形式多样化。地方政府可采取征地拆迁补偿形式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加被征收者的收入,以降低或避免征地冲突的发生。例如,可通过持有商业项目的股权或分配特定比例收益的方式让被征收者能够获得持续性的收入。也可以将公共项目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股票和利率期货)作为对被征收者的补偿。
三是建立援助机制。对于那些生活极其困难或极度依赖被征财产生存的人们,建议相关机构建立有效的援助机制,以减少征地拆迁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在公共项目的建设上减小政府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被征收者的生活困难。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国家信访局:信访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和社保问题 [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3-11/28/content_30731377.htm,2013-11-28.
[2]新京报.督察40涉农信访八成为征地拆迁 [N].2015-2-5(A05).
[3]郭玉亮.城市拆迁现象透析:利益冲突下的多方博弈 [J].现代经济探讨,2011(2):24-28.
[4]蒲圣南,魏明新,陈刚.破解贺州市城区征地拆迁难的思考 [J].经济研究参考,2011(11):48-52.
[5]张保帅,彭小兵,范美.城市拆迁中的合谋问题及解决机制研究 [J].理论与现代化,2013(5):16-23.
[6]吕新建,陈青.河北省城市房屋拆迁难及其对策研究 [J].河北学刊,2009,29(6):202-205.
[7]苏丽,马燕.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思考 [J].河北学刊,2014,34(5):177-180.
[8]李怀.城市拆迁的利益冲突:一个社会学解析 [J].西北民族研究,2005(3):50-58.
[9]杨华.农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博弈:空间、主体与策略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5):39-49.
[10]Hui E C M,Bao H.The Logic Behind Conflicts In Land Acquisi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A Framework Based Upon Game Theory[J].Land Use Policy,2013,30(1):373-380.
[11]洪开荣,孙丹.农村征地冲突的RDEU鹰鸽博弈均衡分析 [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5):95-104.
[12]鲍海君,方妍,雷佩.征地利益冲突: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的行为选择机制及其实证证据 [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8):21-27+37.
[13]吴亚辉,凌云.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暴力拆迁”之法经济学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6):52-57.
[14]谭术魁,齐睿.中国征地冲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25-29+59.
[15]周仲秋,何静.博弈视角中的中国拆迁困局破解:从非合作博弈到共商双赢 [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114-118.
[16]刘锐.灰色治理与征地冲突 [J].学术界,2018(5):43-56.
[17]连宏萍,张媛,曾元.制度适应理论视角下征地冲突及其化解——以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为例 [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117-122.
[18]谭术魁,赵毅,刘旭玲.防范征地冲突中地方政府与村委会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0-136+15.
[19]陈维肖,李春妍,彭宏杰等.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征地补偿价格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119-122.
[20]范辉,刘卫东,张恒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4):137-142.
[21]郭素芳.天津农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4):134-137+15.
[22]Willer D.Network Exchange Theory[M].New York:Preager Press,1999:23-48.
[23]刘广平,陈立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征地冲突形成动因研究 [J].系统科学学报,2019,27(3):68-72+107.
[24]刘锐.农村征地中的限度博弈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150-157.
[25]刘广平,陈立文.基于演化博弈的征地冲突形成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2):28-38.
[26]刘杰.制度失范:一个土地冲突解释的新视角 [J].北京社会科学,2018(6):60-67.
[27]祝天智.退出成本视角下征地冲突的爆发机制及其消解 [J].兰州学刊,2019(6):127-135.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of Land-Acquisition Conflict——based on Network Exchange Theory
LIU Guang-ping,CHEN Li-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oot cause of China's land acquisition conflicts,the network exchan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method are used in the paper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land acquisition confli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acquisition conflict is cause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 interest game space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land expropriated residents.The key for the formation of land acquisition conflict lies in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network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land expropriated residents.The government's weak power position lets the land-expropriated residents have a stronger interest game ability.The embedded-virtual network and embedded-exclusive network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land acquisition conflict.This paper also finds that integrating the exclusive or virtual connection relationship into an embedded network can strongly weaken the embedded network’s effects of land acquisition,and the negotiation time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land expropriated residents can also be reduced.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land acquisition conflict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from three aspects,chang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land acquisition,diversific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ms and establishing aid mechanism.
Key words: Network exchange theory;Land-acquisition conflict;Power;Formation cause;Experimental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 F0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2X(2019)12-0021-08
收稿日期: 2019-05-05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8GL034)。
作者简介: 刘广平(1981-),男,河北景县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学研究;陈立文(1964-),男,吉林安图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
(责任编辑:ZYN)
标签:网络交换论文; 征地冲突论文; 实验经济学论文; 利益博弈论文;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