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泻热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通腑泻热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赵江宁[1]2000年在《通腑泻热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医学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腹部外科和妇科复杂性手术的普遍开展,术后腹腔粘连具有很高的发生率,而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其发病率近五十年来呈上升趋势,危及患者的健康及生命,给患者、保险机构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讨通腑泻热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的作用机理,此研究从细胞因子和组织细胞形态学等方面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采用前瞻、对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进行,将42例合格受试对象分为通腑泻热合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子通腑泻热合剂250ml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观察纪录两组病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一般情况的分级计分、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天灌肠前及术后第三天血TNF-α、IL-6、IL-8含量。结果提示:灌肠组患者的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和一般情况分级计分5.48±1.25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37.48±3.34小时,灌肠组早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三天血TNF-α含量29.292±26.582pg/ml低于术后第一天灌肠前血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IL-6含量56.344±90.458pg/ml、IL-8含量262.128±435.605pg/m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观察未发现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影响腹部术后病人的胃肠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经过临床实验观察说明:腹部手术后以通腑泻热合剂灌肠能明显减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能明显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早期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对胃肠吻合口及切口的愈合无不良影响,通腑泻热合剂灌肠能降低腹部手术后病人血TNF-α含量,可能抑制TNF-α在炎症前期的对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的介导作用,降低TNF-α对间皮细胞的介导作用,减少间皮细胞合成和释放PAI,—— 减轻腹腔粘连的程度。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对腹部手术后血 TNFQ含量的影 响以及与预防腹腔粘连形成的关系还有待以后更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探讨。 实验研究采用肠浆膜夹伤及剥离擦伤的方法制成术后腹腔粘连的动物 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六组:中药中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 组、中药高剂量组、生理盐水组、阳性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实 验结果表明:1.通腑泻热合剂能有效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在腹腔 粘连分级上,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0功刀5入但中药三个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0刀5人2.通腑泻热合剂能降低血叫卜口含量,术后第三天中药中剂量组 与空白对照组血 TNF-Q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o<0刀5人血 TNF-a含量与腹 腔粘连级别存在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24,P司.013<0.05,相关具有统 计学意义。3.通腑泻热合剂能降低腹腔粘连组织胶原纤维含量、I和*胶原 纤维蛋白比率,使I型胶原的含量减少,Ill胶原纤维含量相对增多。4.经 浆膜损伤的腹腔粘连大鼠模型粘连组织中出现了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血 管内皮细胞TGF-p;的表达,粘连组织以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为主,从术后第 三天至术后第十四天这种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提示TGF-fi;与术后腹膜 愈合及腹腔粘连形成确有一定的关系。中药组术后第十四天粘连组织中的巨 噬细胞和部分内皮细胞表达TGF-fi;增强的现象是否与中药活血化瘀,改善 粘连局部的血液供应,防止粘连进一步发展有关尚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5.通腑泻热合剂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通 腑泻热合剂能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减少肥大细胞内含有多种活性介 质的颗粒脱出;同时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可能影响了成纤维细胞与肥大细胞 之间直接紧密接触的条件,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毛 细血管的生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供氧,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粘连发生率, 减轻粘连的严重程度。

郝蕾[2]2012年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屏障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IO)是腹部手术后一个长期的、不可预测的问题,随着腹部手术增多,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是腹部手术后研究的热点。尽管许多药物对腹腔粘连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临床无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腹腔粘连的发生。因此,积极探讨对AIO的有效预防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中医灌肠来系统探讨此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1.文献研究通过回顾中西医各家学说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以及粘连性肠梗阻与肠屏障的关系,为探讨中医药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实验研究目的:从动物实验角度探讨中药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以0.9%生理盐水灌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以本院制剂通腑泻热灌肠合剂灌肠,按5mL/kg,(高剂量组灌肠液是低剂量组的2倍),于造模后第1天早晨予以保留灌肠,灌肠液温度为38℃左右,取8号小儿导尿管作肛管,灌肠前尽量排空大鼠肛门直肠内成形的粪便,肛管插入深度约为3-5cm,缓慢注入灌肠液,肛管在肛门内放置5min后拔出,尽量减少灌肠液的漏出。以上各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灌肠2周后,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先采血,给予大鼠小肠肠粘连Phyllips分级,再采取相应标本如大鼠血清ET、血清IL-4,肠内容sIgA,肠NO和NOS的测定、肠粘膜蛋白含量的测定以及回肠组织标本等送相关部门检测。结果:(1)生理盐水组大鼠腹腔内粘连处数最多,粘连紧密,扭曲成团,部分肠段出现近端肠管扩张,远端肠管缩窄变细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改变,而灌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内粘连处数少,粘连带多呈薄膜状,易于分离;灌肠低剂量组大鼠腹腔内粘连处相对增多,分离后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腹腔内未见明显粘连。(2)经过造模术后2周治疗,生理盐水组所含内皮素(ET)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高剂量与低剂量灌肠组通过通腑泻热灌肠后,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手术组、正常组内皮素水平也低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所含内皮素较高,其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而高剂量与低剂量灌肠组较之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效果较差,所含IL-4水平较低,而高剂量灌肠组所含IL-4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低剂量灌肠组所含IL-4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高剂量灌肠组所含IL-4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低剂量灌肠组所含IL-4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组所含IL-4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所含SIgA浓度最低,高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低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低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所含SIgA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5)生理盐水组所含NO和NOS含量高于其他各组,通腑泻热灌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的NO和NOS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生理盐水组的NO和NOS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其余三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6)生理盐水组所含肠粘膜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通腑泻热灌肠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的肠粘膜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腑泻热灌肠低剂量组与假手术组的肠粘膜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的肠粘膜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其余三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生理盐水组的粘膜固有层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但较假手术组炎细胞浸润的范围稍大,粘膜下层未见水肿及炎细胞浸润。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粘膜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粘膜下层未见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粘膜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稍减少,与高剂量组相比,粘膜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稍增多,粘膜下层未见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正常组的肠绒毛完整,粘膜固有层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假手术组的粘膜固有层有部分慢性炎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未见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结论: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分别给予通腑泻热灌肠合剂与生理盐水灌肠,治疗2周后发现通腑泻热灌肠组大鼠腹腔内粘连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大鼠血清中ET水平及肠组织NO及NOS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IL-4、肠内容SIgA含量及肠粘膜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从而证明了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够显著减轻肠粘膜损伤,降低组织炎性反应,改善肠粘膜超微结构,增强肠屏障功能,从而系统的阐述了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阴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机制。3.临床疗效观察通过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粘连性肠梗阻病例60例,结果表明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有较好疗效,它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现选取其中两例典型病例报道。

崔学教, 王峻, 郑泽棠, 谢建兴[3]1997年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腹腔手术后肠粘连,占各类肠梗阻的37~64%。为探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取大白鼠小肠浆膜镊子夹取损伤的方法制成肠粘连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三组:通腑泻热合剂灌肠组,生理盐水灌肠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连续灌肠2天,术后第6天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腑泻热合剂灌肠组与生理盐水灌肠组及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减少肠粘连的处数(P<0.01),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P<0.05),同时提高血谷胱甘肽歧化酶(GSH-Px)的含量(P<0.05),而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纤维蛋白产生,降低组织炎症反应;同时,提高GSH-Px的含量,减少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加强机体防御自由基损伤的第二道防线,防止炎症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

谢建兴, 赵江宁, 谭月红, 崔学教[4]2001年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及血TNF-α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血TNF -α、IL - 8的影响 ,探讨血TNF -α、IL - 8含量与腹腔粘连级别的关系及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机理。 方法 :将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TNF -α、IL - 8含量 ,术后第 14d记录大鼠腹腔粘连级别 ,并作血TNF -α、IL - 8含量与粘连级别相关性分析。 结果 :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血TNF -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血TNF -α含量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存在线性正相关 (r =0 42 4,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血IL - 8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级别和血TNF -α含量。血TNF -α可能成为预测术后腹腔粘连严重程度有意义的观测指标

陈育忠[5]2012年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免疫屏障保护作用》文中指出1.文献研究从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等的阐述;以及AIO与肠粘膜免疫屏障的关系,从而探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验研究目的:从动物实验角度探讨中药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以0.9%生理盐水灌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以本院制剂通腑泻热灌肠合剂灌肠,按5mL/kg,(高剂量组灌肠液是低剂量组的2倍),于造模后第1天早晨予以保留灌肠,灌肠液温度为38℃左右,取8号小儿导尿管作肛管,灌肠前尽量排空大鼠肛门直肠内成形的粪便,肛管插入深度约为3-5cm,缓慢注入灌肠液,肛管在肛门内放置5min后拔出,尽量减少灌肠液的漏出。以上各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灌肠2周后,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先采血,再采取相应标本送检。结果:(1)生理盐水组大鼠腹腔内粘连处数最多,粘连紧密,扭曲成团,部分肠段出现近端肠管扩张,远端肠管缩窄变细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改变,而灌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内粘连处数少,粘连带多呈薄膜状,易于分离;灌肠低剂量组大鼠腹腔内粘连处相对增多,分离后可见浆膜面点状出血;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腹腔内未见明显粘连。(2)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效果较差,所含IL-10水平较低,而高剂量、低剂量灌肠组及假手术组、正常组所含IL-10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高剂量、低剂量灌肠组所含IL-10水平稍高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所含IL-10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所含SIgA浓度最低,高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低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低剂量灌肠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所含SIgA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4)生理盐水组的粘膜固有层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水肿并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高剂量灌肠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粘膜固有层散在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未见水肿及慢性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灌肠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粘膜固有层散在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假手术组的粘膜固有层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正常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分别给予通腑泻热灌肠合剂与生理盐水灌肠,治疗2周后发现通腑泻热灌肠组大鼠腹腔内粘连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大鼠血清IL-10、肠内容SIgA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从而证明了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够显著减轻肠粘膜损伤,降低组织炎性反应,增强肠屏障功能,从而系统的阐述了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免疫屏障功能的保护机制。3.临床疗效观察通过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粘连性肠梗阻病例80例,结果表明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有较好疗效,它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现选取其中两例典型病例报道。

郝蕾, 谢维捷, 陈育忠[6]2013年在《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中药灌肠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中药灌肠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术后2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大鼠小肠黏膜sIgA含量,记录大鼠肠粘连级别。结果:①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效果较差,所含IL-10水平较低,而高剂量、低剂量组及假手术组、正常组所含IL-10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剂量、低剂量组所含IL-10水平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所含IL-10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②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所含sIgA浓度最低,高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低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低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理盐水组所含sIgA浓度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术后肠粘连级别,通过影响肠黏膜sIgA分泌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对粘连性肠梗阻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子敬[7]2012年在《通腑泻热法对脓毒症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重症急腹症、大手术后等外科危重疾病常伴有的并发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sis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重要原因。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脓毒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且病死率居高不降,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外科急腹症脓毒症的发病多因胃肠道病变导致腹腔内感染而发病,引发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道内毒素移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内毒素在肺内积聚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目前对脓毒症及脓毒症所致的肺损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疗效并不确切,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脓毒症及其所致的肺损伤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强调中医辨证论治与微观病理改变相结合,在治疗脓毒症时灵活处理,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法治疗急腹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通腑泻热中药对脓毒症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了解通腑泻热法对脓毒症及其急性肺损伤治疗的作用机理,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最终为研究开发中医药新技术治疗脓毒症及其急性肺损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购进SPF级SD大鼠120只按照区组随机方法随机分成正常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实验组依照Chaudry等报道的盲肠结扎穿孔术方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自制通腑泻热法中药灌胃动态观察中药对脓毒症大鼠造模过程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方法多层次检测肺组织SP-A的表达,研究通腑泻热中药对脓毒症大鼠造模过程肺SP-A表达的影响。2、临床应用部分:应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外科急腹症脓毒症,选用我院二外科急腹症脓毒症中医辨证属于内热壅盛、肠热腑实证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通腑泻热法辨证治疗,给予通腑泻热法中药内服或灌肠,配合电针足三里穴及中药外敷;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急性肺损伤恢复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的情况。研究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模型生理盐水组和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依次降低,p<0.05,说明通腑泻热法中药能够降低脓毒症大鼠体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浓度,减轻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肺水肿的程度。模型中药组内的比较说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中药浓度的增加与脓毒症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的浓度成反比,与肺水肿的改善程度成正比;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内SP-AmRNA的表达量依次升高,BALF中的SP-A的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结合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结果,可以说明,大鼠的肺组织内SP-A mRNA的表达量与脓毒症及其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成反比,而与BALF中的SP-A的表达量则成正比。2、临床治疗结果: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例和对照组5例,其中治疗组有6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中转手术治疗;入院时有4例有肺损伤,缓解时间平均为8h;排气时间平均为16.4h;排便时间平均为28.6h;对照组有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中转手术;入院时有3例有肺损伤,缓解时间平均为13.6h;排气时间平均为23.8h;排便时间平均为39.2h。研究结论:通腑泻热法中药能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改善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内毒素移位,从而抑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能够通过减轻肺损伤的程度,降低肺组织炎症水肿,保护肺功能,提高SP-A的表达,维持良好的肺泡顺应性,从而缓解因脓毒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临床治疗方面,急腹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表现大部分属于中医内毒壅盛、肠热腑实的证候,中医辨证论治宜清热解毒、通里攻下,运用通腑泻热法辅助治疗外科急腹症脓毒症,能够早期缓解腹胀腹痛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早期排气排便,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减轻内毒素的对机体的中毒症状,从而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缓解早期急性肺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通腑泻热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赵江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2].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屏障保护作用[D]. 郝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3].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的实验研究[J]. 崔学教, 王峻, 郑泽棠, 谢建兴.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7

[4].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及血TNF-α水平的影响[J]. 谢建兴, 赵江宁, 谭月红, 崔学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1

[5].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免疫屏障保护作用[D]. 陈育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6].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J]. 郝蕾, 谢维捷, 陈育忠. 新中医. 2013

[7]. 通腑泻热法对脓毒症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体会[D]. 张子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标签:;  ;  ;  ;  ;  ;  

通腑泻热合剂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