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出版企业文化,增强出版企业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活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党的十五大把我国的各项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对于进行文化事业建设的出版社来说,面临一个全新的形势,这必将给我们的出版工作者尤其是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版社全面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而市场机制讲求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面对这一态势,如何从现实出发,积极思考,善抓机遇,发展自己,尽快探索出一条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路子,开创一种新局面,自然成为摆在广大出版工作者面前迫需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出版社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构建出版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十分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出版企业文化内涵的科学界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涌现以“企业文化”为标志的管理新潮,开辟了企业管理的新阶段。企业文化是从属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根据民族的和本企业的实际,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道德规范、生活目标、价值准则及进取目标等,是企业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全体成员共同信仰、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组成,是以企业精神为内核的管理文化复合体,是渗透在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之中的企业灵魂。
基于上述对企业文化涵义的界定,我们进而可以这样认为:所谓出版企业文化,乃指出版社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孕育和培育起来的具有独特价值观基础的行为规范和观念形态。是出版社全体员工构成的群体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的总和。主要包括出版社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民主等内容。
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出版社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企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是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人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如何合理开发职工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搞活企业的重要环节。对于出版社来说,不外其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要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抓好硬件(如资金、设备、科技等)建设外,更要把着眼点放在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的培育上。
1、 构建出版企业文化是全面提出出版社职工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
现代国际经济竞争的实践证明:产品、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出版社要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除了要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装备、先进的技术、能生产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外,尤为重要的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这支队伍必须以出版社及其生产的精神产品——图书为自己的生命,善于打入市场、引导市场、开拓市场。在出版社处于低谷时,职工能与之同舟共济;出版社在兴旺发达时,职工能居安思危,向更高的目标进军。这一要求的实现,离不开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建设。
2、构建出版企业文化有助于变革陈旧观念, 为出版社的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面向新世纪,面向高科技发展出版业正在抓住良机,进行深化改革,力求寻求一种能最大限度挖掘和调动出版社职工积极性的经济运行机制。但是,人们在寻找这种运行机制的时候,往往步入过分注重物质方面的硬件,如物质刺激、设备更新等的误区,而对精神方面的软件即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培育往往容易忽视或重视不足,我们应对这种倾向予以矫正。只有构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才能使职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因为出版企业文化与出版社的深化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以其崭新的思想观念,主张给职工提供平等竞争和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机会。从而塑造出版社职工的现代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提高他们对出版社深化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为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三、构建出版企业文化是加强出版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但是,长期以来,出版社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普遍的是偏于简单而又单调的形式主义的做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服务上来。为完成这一转换,在出版社塑造与我国目前经济改革形势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则能够成为其重要的条件和现实载体。如,通过文化环境的建设使出版社职工有条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和技术及教育等各项活动来感染和吸引职工,对职工起到潜移默化、振奋精神的作用,从而培养有理想、业务精、守纪律、有觉悟的职工队伍。总之,出版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必将在未来的实践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出版社职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也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的职工将会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渴求得到理解、尊重、友爱、互助和自我实现,反映在企业文化上就是求新、求美、求技、求艺。出版社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出版企业文化的培育。
四、构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增强出版活力的有效途径
构建优秀的出版社企业文化是一项艰巨的心理系统工程,需要出版社全体职工尤其是经营管理者进行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1、建立企业哲学,确立出版社企业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
企业要发展,取决于企业行为的正确,而企业行为的正确导向,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企业哲学。
出版社的企业哲学应该是以崇高的价值观为内核,以科学世界观、理性思维方式为基本观念的认识结构,这种企业哲学是出版社职工整体追求意识的浓缩和积淀,体现了出版社职工的特殊气质。这种企业哲学成为指导出版社决策、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的重要基础。在这种哲学观引导下,出版社的经营观可简单地描述成:以优质的图书产品,一流的服务造福广大读者用户和追求长远的合理的利润为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
时下,不少出版界的同志认为,应实打实地追求最高利润,恪守“出版社价值=实现最高利润”的信条。但是,无数铁的事实已证明,以最高利润为出版社的唯一追求,必然导致出版社不顾其出版社宗旨和社会责任,变得目光短浅而误致非正常行为。因此,出版社在其经营活动中应毫不保留地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改变、引导和优化职工的社会生活形态,树立出版社的美好形象和信誉。这种崇高追求是出版社价值观的体现,渗透于出版社的行为之中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出版社不断发展。
2、培育企业精神,挖掘出版社发展的内在动力
精神的力量是无形的,但它一旦武装了在生产力要素中最具创造性的要素——人,就会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是推动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源泉。
出版社的整体精神,是出版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出版社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树立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坚持改革的创新精神,永攀高峰的竞争精神,顾全大局的主人翁精神;造就一流的人才,出版一流的图书,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效益(指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的双效益)”的整体精神,它能凝人心、激励斗志,是推动出版社发展的强大力量所在。
在创造出版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把出版社企业精神纳入进来。企业精神反映的是企业职工心理状态、行为风貌、价值取向,是一种无形的以企业共同追求为导向的群体意识。企业文化是以人的价值为参照系并反映企业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整体素质,因此,出版社企业精神包含于出版社企业文化之中,而且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培育出版社企业精神时,要把职工引导到出版社现实发展的高水平的基础上。使职工认识到:唯有改革才能使出版社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引导职工人力弘扬企业精神,加大出版社改革力度。
3、确立出版社企业目标,强化职工的目标意识
崇高的企业目标能呼唤职工的使命感,增强职工的向心力;会使职工感到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正是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出版社应始终把出版社企业价值观建立在出版社自身存在的意义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的追求上,并以此作为构建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要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成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通过目标激励(这个目标不是高不可攀的,让人可望不及的“远大理想”,而是只要经过不断努力,便可达到的现实目标),把个体的人的事业心、进取心联结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自我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在道德和纪律方面的反映,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行为准则。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出版社,如果没有一整套统一的行为规范,就无法组织出版社的正常工作,更难于参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角逐。这种行为规范的形成仅凭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出版法规等硬约束是难以奏效的,因为所有的制度、法规条文都要通过出版社的职工去贯彻执行。因而必须培育一种信念,一种以出版社的宗旨为导向的道德观,经过潜移默化之后,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无形的法规形成的心理冲击,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心理的冲突,削弱无形的逆反心理和抗拒力,进而形成自觉的道德规范。
5、发扬企业民主,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实行市场经济后,如何使出版社广大职工消除雇佣观念,不做金钱的奴隶,而做企业的主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解决这个难题。
(1)发挥职代会在出版社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是推进出版社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职工参与管理,使职工对出版社出版经营等各项工作的重大决策,具有充分的审议权和决定权。同时,开展群众民主评议干部活动,上自社长,下到科(室)负责人,定期进行群众评议,发挥职工对干部的监督、帮助作用。这样,既能强化出版社的管理,支持社长的中心地位,也逐步培育、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2)把广大职工群众对出版社的民主权利落实到本岗位上
让每个职工首先做本岗位的主人,在具体岗位上为每个职工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出版社的主人。
(3)强化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
出版社尊重职工的主翁地位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强化出版社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才能保证和加强出版社的民主管理。
6、重视智力投资,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优势
在激烈的竞争中,谁掌握了企业文化的优势,谁就占据了企业发展的优势。因此,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社来说,更应注意职工的不断教育,使其智力不断开发,以顺应形势的发展。
7、以建设出版企业文化为目标,加强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
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研究人们的思想、行为规律,来调动职工在出版社的出版经营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当把加强出版社的思想政治工作同建设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职工在单位既有物质要求,又有成就事业的愿望即成就的要求,还有求得理解,得到激励的愿望即团结和谐环境的要求。只有把职工的愿望同出版社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工对出版社产生“认同感”,感到出版社是实现个人愿望特别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就能调动起广大职工极大的精神力量。
总之,创建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开发人的内在潜力,调动精神力量,使出版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构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的保障体系
要构塑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一定的保障体系,才能使其得以较顺利地实施:
1、构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必须坚持求实原则
在我国,出版企业文化的创建,尚属空缺。因此,我们在构建出版企业文化时一定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这是塑造出版企业文化的首要的根本的原则。它要求我们在构建出版社企业文化时必须从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千万不能贪大求洋,好高骛远,或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依据这一原则,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①出版企业文化建设要考虑出版社自身的客观实际,寻求建构的实质性突破口
出版社自身的实际,主要是指出版社内部的文化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出版社的设施建设、经营现状等,这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软件是指对出版社各类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政治理论及文化知识的培训,组织职工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这是决定出版社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我们在构建出版社企业文化时就要从这些实际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作好建设工作。
②出版企业文化建设还应考虑出版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环境等内容。只有在正确分析了上述外部环境后,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建立起优秀的出版社企业文化。
2、构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线, 确立“人是出版社长久发展的根本”这一原则
出版社是由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组成的集体。出版社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人去完成的,因此,人是出版社的核心。在当今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取决于人的普遍素质的提高和对人的科学的管理。出版社也是如此,所以,在创造出版企业文化的同时,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出版社职工的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信任人、开发人的潜力,发挥其进取和创造精神放在出版社管理的战略位置上。只有树立起这样的企业人本原则,才能建立起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进而促进出版社的不断向前发展。
3、构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 必须造就出具有全新现代观念的优秀的出版社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企业家
社长作为出版社的最高领导者,既是出版家更应是善于管理的企业家。他是出版社的法人代表,是出版社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出版社一切活动的枢纽。因此在建设出版企业文化中企业家起着主导与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他在出版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设计、概括、组织、教育、示范和凝聚作用。要构建优秀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就必须造就能正确引导与设计出版企业文化,具有良好思想、文化、技术、管理等素质的优秀企业家。
①要培养出版企业家正确的企业文化意识
作为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出版企业家自身的观念应是先进的、正确的、超前的,否则难以构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要使出版企业家认识到: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对出版社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要树立出版企业家正确的出版经营观念。
这些观念主要指出版社的全局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用户观念等。只有树立起这些正确的经营观念,才能概括出优秀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价值观,并进而创造出优秀的出版企业文化。
③出版企业家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出版社无论是在困境中还是在昌盛时期,也都必须处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影响职工的价值观,从而在出版社内部形成一股内聚力,使广大职工达成强烈共识,做到风雨同舟、心系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