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民康医院 邮编: 629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中抽选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亲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焦虑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
焦虑症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症,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躯体疾病、个性特点等因素有关[1]。此病不仅属于精神疾病,而且也属于心理疾病,因此,临床中在治疗焦虑症时,不仅要开展药物治疗,而且还要进行心理治疗。亲情护理是心理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其核心为将患者视作亲人,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本研究对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4.83±3.16)岁;轻度焦虑12例,中度焦虑20例,重度焦虑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5.20±3.24)岁;轻度焦虑14例,中度焦虑21例,重度焦虑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亲情护理干预:第一,病房环境管理。护理人员每天打扫病房,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消毒时使用气味较小的消毒剂;禁止病房内大声喧哗,确保病房安静、舒适;在病房内放置一些花草盆栽,墙上贴上色彩明亮的画报。第二,心理干预。耐心陪伴焦虑情绪发作的患者,为患者按摩,缓解其焦虑感,同时告诉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将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情况告诉患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第三,亲情支持。查找患者的个人资料,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话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向他人倾诉,发泄心中的负性情绪;经常向患者表达关心,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心[2]。第四,娱乐护理。为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忧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组织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比如下棋、聊天、打牌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精神病症,临床中在处理这一疾病时,往往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要目标,常用的方法为药物治疗。有研究认为,单用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需加用其他干预方法[3]。亲情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核心理念为:以患者为根本,把患者视作自己的亲人,给予患者各种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对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亲情护理干预的患者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更低。这就说明,亲情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本研究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方向主要为患者的起居环境以及心理状态。在亲情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尽可能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增强其安全感、满足感以及治疗信心。因此,在亲情护理实施之后,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爱梅. 亲情护理对49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7):117-119.
[2] 郭小梅, 兰强.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 29(2):184-185.
[3] 漆少华, 王玲玲, 王淼磊. 分析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6):267-268.
论文作者:陈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亲情论文; 焦虑症论文; 效果论文; 两组论文; 自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