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名字”题型全接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型论文,年中论文,全接触论文,名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名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个人姓名,大到国家名称,没有一样离得开我们的生活。正因为“名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中考的根须也就自然地深入到“名字”这片生活的土壤中,于是,有关“名字”的考题就在中考语文试卷中闪亮登场了。
一、拟刊名
1.学校文学社拟创办一份文学刊物,请你为这一刊物命名,并写一段创刊词,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等。语言要简洁生动,不超过80字。
刊物名称:《》
创刊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卷第5小题)
[解析]
拟写刊物名,除了文化气息要浓厚之外,还要突出刊物的品位和读者定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办刊的方向和特色,这样的刊名方为上品,才算起名起得成功。创刊词要阐明所拟刊名的含义以及办刊宗旨,同时也可以提出希望。
[参考答案]
刊物名称:《青春》;创刊词:“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办刊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展示青春风采,促进语文学习。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棵幼苗吧。
二、起网名
2.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____________
命名缘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卷第6小题)
[解析]
要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网名,就要掌握起网名的原则和技巧。一个新颖别致的网名,既愉悦了自己,又可以吸引网友的眼球,和更多的网友沟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爱憎好恶。中学生的网名要纯真而不失活力,例如“青青河边草”、“温馨一刻”等等。
[参考答案]
示例一 网名:空谷幽兰。缘由:我特别喜欢被尊为“花中君子”的兰花,我要学习它超凡脱俗、独立不阿、高雅纯洁的品格,所以我起名为“空谷幽兰”。 示例二 网名:足球小子。缘由:我喜爱足球运动,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起名为“足球小子”。
三、店名感悟
3下面是两个店铺的招牌,请你任选一个分析它命名的巧妙之处。
千丝秀——美发店
包天下——包子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卷第4小题)
4.请给下列店铺选择合适的店名,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饭店()
书店()
服装店()
理发店()
A.一剪美
B.百味居
C.靓丽一身
D.知不足斋
(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卷第6小题)
[解析]
好的店铺名让人记忆深刻,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品评例3这两个店名,一定要紧扣店铺的服务内容及店铺所希望达到的服务效果以及远景规划;例4只要紧紧抓住各个店铺的经营内容,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例3 千丝秀:“千丝”点出了服务内容(理发),“秀”字体现了服务质量(秀美),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包天下”既点明了服务内容,又体现了将生意做大的远大志向。例4 B D C
A
四、探究称呼内涵
5.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主体之外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厂企业、餐厅宾馆、社区街道,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他们融入城市的步伐,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常州市已创建和正在创建的“新市民”学校达数百所,青龙镇还为他们修建了“新市民”公寓。然而,对他们的称呼,却不尽相同。在2007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3套播出的“共建和谐家园——心连心慰问农民工演出”专场晚会上,主持人称他们为“农民工”。此外,还有“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外来妹”、“打工仔”等多种说法。这些不同称谓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那么,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称呼好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卷第5小题)
[解析]
“农民工”群体是在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一个群体,这道题联系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由于人们的出发点不同,对这一群体的称呼也就不尽相同。你可以去探究题目中所提供的几个称呼的内涵,也可提出一种新的称呼。做这样的题目,关键是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通畅。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赞成“农民工”的称呼,因为它突出了这些务工人员的特殊身份。示例二我赞成“新市民”的称呼,因为它突出了对这些务工人员的关爱,体现了人本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名字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名字”题型进入中考,再次显示了语文与生活的相交相融及语文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语文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展示试题的广度、深度与新鲜度。除了课堂学习语文外,我们还应在生活中吸收营养,去感受语文,思考语文,展示语文。
标签:中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