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电网建设中,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构建十分重要,更是智能电网存在的前提与基础。智能变电站关键性技术的实行能满足变电站水平衡量要求。本文主要探究智能变电站的特点以及概念介绍,并分析智能变电站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构建方式;探讨
引言
智能变电站是指利用综合性的电力设备,通过信息、科学和环保等技术在智能化的平台之上,实现对电网的高级调整和控制,是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重要标志。智能变电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并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实施与应用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1智能变电站的特征与关键性概念分析
1.1变电站的特征
1.1.1高度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性能方面的可靠性较优,但这种性质是在电网运行态势良好的状况下产生的。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中设备可靠性比较强,且自身在智能诊断性质上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就能预防不同类型的设备产生故障。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应采用对应措施完成设备的故障清除工作。由此总结,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性要求。智能变电站的高度可靠性不仅要设备自身具有可靠性,更要变电站能做好这自我的防御和诊断,然后对设备的问题进行早期的预防和预警,在设备第一次出现问题后能进行快速的反应,最终的目的是将设备供电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1.1.2较强的交互性
故障产生后,要做好及时的处理,从而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更需体现其性能的可靠性。同时,智能变电站现阶段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传感类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智能变电站之间产生相互联系,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兼容性。为优化智能变电站的多方面性能,并形成全面的信息支持,就需要对智能变电站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智能变电器的使用交互性较强,其中交互性需要逐步转向智能化,那么就要逐步转向智能电网的运行进程中,要求其使用满足可靠与充分性要求,智能电网的信息资源需要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使用过程中很多内部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决定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决定,所以信息共享就十分重要,且应实现电网与对应系统的对象间互动,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
1.2变电站的概念性分析
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的目的是满足智能电网的构建,这就要从传统设备中进行一次和二次的设备成分划分。然后建立过程层或者间隔层以及两项层面划分。科学合理的方式有助于综合判断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前期故障诊断中,要结合设备本身进行分析,利用合力解决现有问题。一定程度上,应采用智能设备完成设计和应用,并确保备战设备在相对环境中安全的运行,最好在站内形成较好的评测,从系统总体性方面出发,做好功能性调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性技术应用
2.1设备在线监测
智能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可有效的检测变压器的油色谱、铁芯电流、压力等要求,由于在线监测随着发展已经趋向成熟,所以检测的结果准确性较大,其中检测开关能够形成一级的断路器,这应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做好辅助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可以让在线监测技术的整体发展更趋向普遍,设备的自身可靠性也能得到切实的保证,但是这里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会减弱,导致传感器接头容易受损。若不进行处理,还继续运行下去,监测的精度下降是小事,关键是提供的监测数据不够准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错误的数据信息,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变电站内,各类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都在运行,必然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干扰,且外部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也会影响设备的运行状况,震动或者电磁干扰影响其运行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影响需要及时发现控制,避免带“病”作业,损伤元器件。故此,变电设备在线检测使用中,还处于前期尝试中,很多问题还不能做到全面妥善解决。
2.2组网措施
目前,智能变电站普遍是以三层两网作为设备组网的基本准则。而当合并单元和终端智能分别配置的时候,一般将间隔下放,以达到将它合理布置于汇控柜中的目的。通常,利用具有测控和保护功能的一体化设备对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进行保护,并进行有效的组屏。智能变电站普遍利用配置有主变压器的保护来保障交换机对于星型双网结构的使用。
2.3电子互感技术
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运行时,电子互感技术的使用,能将电子互联技术划分为两方面,分为分压原理电压互感器和光纤互感器这两类。结合当前的智能变电站试点效果可以获悉,电子互感器的可靠性还需强化。但目前中出现的切实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从光纤式互感器角度考虑问题,若电流比较低,互感器的噪音会偏大,影响使用功率,超过规定的遭遇,不利于工人人员工作,同时也会带来大功率的运作;第二,分压原理中电压互感器,传感器上端有电气设置,所以一次供电不能满足其用电要求,需开展二次供电,更需将关注点集中在电磁兼容上面。同时,二次调理的线路装置在互感器上运行,会让部件的使用寿命与上一次的部件有误差状况存在。
2.4保护控制策略
智能变电站为打破传统继电保护中的不足之处,可进行开放保护控制策略。开放保护控制策略的运用能够让保护策略的使用效率更高,这种控制模式不是进行事前控制,要做好全过程控制,结合相关的原则,在电网上进行,并在参数的基础上灵活的使用保护策略。做好动态化的保护措施,要求智能电网在不同的环境上有不同的智能化应对保护措施,故此开放性政策的制定十分必要,使用是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粒度,进行系统化的控制模式,满足保护控制的适用要求。
结语
智能电网不仅仅是我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能源互联以及清洁能源替代的基础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结合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简要分析其构建方式,并对于我国智能变电站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必将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广阔,寇建中,孙德祥.500 千伏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11-13.
[2] 林乐迎,欧阳娟,仝宇.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解析及其构建方式探究 [J].科技资讯,2016(S2):13-15.
论文作者: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可靠性论文; 在线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