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221000
摘要: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有着越来越关键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常规的电力技术逐渐走下时代的舞台,进而加速了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将网络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充分结合,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其他的电力工程中,作用不容小觑,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道路上,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采用全新的技术,为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做出努力,真正意义上促进电力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自动化技术; 电力工程; 应用
我国电力自动化水平发展较晚,所以,在将来的电力系统的发展道路上,需要进行积极的摸索,使用全新的技术,最终为电力工程的发展不断做出努力,真正意义上促进电力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首先,保障电力系统不同环节严格的技术要求,坚持把实现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摆在首位, 同时确保设备机械的实际运作, 保障操作人员能够正常的进行控制和协调。其次,最大限度的通过电力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排查,提升安全性能等级,最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还可以节约人力的投入,防止出现一些紧急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 必须对电力系统的全部数据和指标参数进行严格的监测,进行搜集,同时进行分析研究,确保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正常工作运行。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力自动化技术把电子技术同网络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 在远程监控和监视管理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 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具体运用
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具体运用中, 一般情况下,是处于继电和自动化的控制整个系统中。通常来讲,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大部分体现在: 首先,探测器功率进行扇出数的制约,不会受到实际应电容性的负荷,另外也不会容易受到平面的制约,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是非常有助于电力系统集成度的提高和系统的监控。按照一些实际试验表明, 借助电子传输和电子交换技术,能够把互联网络进行扩展,同时对编程的结构进行优化重建, 进而让电力工程中的电力整个系统的操作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其次, 光互联技术的抗磁干扰性非常强大, 这样能够强化处理器的制约作用,进而方便数据的通信。光互联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非常普遍,所以,光互联技术对于电力工程的系统有非常安全可靠等方面的作用。再次, 光互联技术还有数据采集、数据计算等其他方面的性能作用。最后,光互联技术还可以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及其他方面重要的运用价值。
所以, 光互联技术的具体实践运用, 更加方便, 而且监控画面将会比之前更加清楚, 进而可以为调度员提供一些更加可靠的数据指标, 在电力工程中有非常关键的价值和重要的作用。
3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应用
第一,将所有控制设备所反映的电量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的主总站。
第二,将计算机总站所接收的电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第三, 将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 再次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到相应的控制设备上。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优势: 该项技术只需将网络与信息进行连接,便能够通过数字信息对智能设备进行远程管理与控制,不仅操作步骤简单,同时该项技术还能对多种渠道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有价值信息的挖掘,从而能够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了解,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为电力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
通过有关的实验表明,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具体运用,能够实现前置机与上位机的有效融合,以便从下方对电力工程进行全程的控制。另外, 还能够借助有关仪表进行高效的控制, 实现让电力系统的控制功能变得更加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化技术水平得到高速发展, 能够符合有关数据和电力系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 同时把电力系统中不同的信息进行相互的共享, 确保电力工程运作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优化。
4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的运用
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使用数据库技术能够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监控, 同时发现电力运转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状态的输出,强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块化。主动对象数据库可以研究对象函数的调整,最终实现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的具体运用。同时伴随着触发机的应用, 数据库监视也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节省数据传输时间。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象的函数功能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让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与控制变得非常繁杂和可靠。从当前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成果来看,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正在朝着快速发展的方向前进, 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工业生产以及实际生活的需求。
5 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使用这种补偿模式, 主要的对象是那些用电为单相负荷的用户,同时不太可能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形,这从一个方面就引发了欠补。另外,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电压的平衡关系, 一般情况下,没有配备检测的性能。
6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
利用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互融合, 进行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融合, 稳态补偿与及时补偿相互融合的模式,减少了普通的技术单纯固定补偿的缺点,可以更加良好的适合负荷变化。另外, 使用最新的投切开关以及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等其他方式, 以期来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提升补偿精度。
7 电力自动化技能的未来发展状态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妥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在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不同部门职能几乎都是分散的,不同企业之间没有构建信息共享制度,使得很多企业在实际的供电进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在将来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整体规划中, 应该坚持充分整合电力系统不同部门的资源,逐渐改变这种处境,把分散的、单独的电力自动化制度转变为信息共享的系统。把数据同配电体系、监控体系等其他体系有效的结合,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统一、便捷的信息制度。
8 结语
近些年来,电子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具体运用,让电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健全和进步,而且也处理了多年以来电力工程中出现的过多问题和障碍。随着电子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具体运用, 在长远的未来,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得到提升。随着国家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下, 电力自动化技能也取得了快速的进步。电力工程的不断进步, 电力自动化程度也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的电力自动化技能。在目前现有的电力系统的作用下,可以更加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智能配电制度,能够在出现紧急问题时,充分的体现价值和意义。另外,在配电网正常运作时,同样还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探析[J] . 科技资讯,2016,( 06) : 144 - 145.
[2] 李青山. 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 . 现代物业( 上旬刊) ,2014,( 07) : 201 - 203.
[3] 陈新科. 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思考[J] . 科技风,2013,( 24) : 186 - 187.
[4] 王丽芬.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 .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23) : 190 - 192.
[5] 于涛. 浅谈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 科技视界, 2014,( 30) : 201 - 202
论文作者:李子煜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电力论文; 互联论文; 作用论文; 信息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