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遗存保护及再利用论文_董新光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广州 510090

摘要:广州工业大道沿线工业区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保存许多码头仓库、工业厂房和重要历史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和历史遗存。近,本文从质化和量化两方面进行产业遗存研究。分析工业大道沿线的现状并且探究其保护及再利用策略,并结合典型个案研究,从而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工业遗产; 再利用; 改造策略

1.相关概念

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由此可以看到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方面、范围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表1)

2. 背景概况

工业大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部,,是一条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的主干道。全路由工业大道北、中、南三段组成,北起人民桥南端凤安桥,南至石溪涌接南洲路。1952年开始广州“河南”郊区被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贯穿这一区域的主干道也被命名为“工业大道”。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这条5.5公里长的工业大道成为广州市传统的工业基地。上世纪90年代随着随着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的调整,工业大道的老国企陆续经历了转制、搬迁,有个别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甚至停产倒闭,特别是广州的“退二进三”政策的执行,片区内大型工业企业已先后开始用地功能置换和改造迁移;工业大道沿线遗留下来的旧厂房、设备承载着那个年代的独特的回忆,老厂区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具有城市文化的工业遗产,厂房也具有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

3.工业大道遗产典型案例研究

中国的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更新主要有两个趋势:第一是完全商业开发利用或相关用途的功能置换再利用,例如外研社印刷厂改造、远洋艺术中心、苹果社区售楼处等;第二则是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区域整体升级更新,例如北京798厂改造、上海海苏州河畔改造以及广州红砖厂改造等等。改造后的类型主要有创意产业型、商业街区、文化展览建筑、办公建筑、体育建筑等形式。

广州工业大道工业遗产保护活化过程中,文化产业园区是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其中经过适当改造后的建筑和环境以租赁方式提供给从事创意产业的机构和个人,形成创意产业园区,是目前改造更新的主要模式。

4 遗产保护活化现存的问题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有政策策略性的,也有规划以及设计施工等技术性的。有些问题制约了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些破坏了遗产保护的原则,也失去了其最初的发展目的。其中政策策略上:存在工业遗产本身活化利用的制约性;发展产业的选择问题,政策和法规的不健全;经济社会利益的不平衡;公众参与工业遗产的程度不高等,以及技术上的主要有:外部环境改造不足;表皮更新不合理;建筑遗产的改扩建;细部改造设计不合适等。工业遗产建筑设计之除就是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所以其用地环境、结构、地基等一系列的因素对改造都有一定的制约性。在广州工业大道沿线工业遗产的改造中,其中相当大的部分被当作创意产业,这种改造方式相对简单,成效在短期内立竿见影,但是改造产业市场饱和,产业单一以及规避风险和可持续性较差。

5工业大道沿线遗产保护活化建议

5.1提升工业大道片区遗产保护力度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工业遗产的产权所有者、居民、规划建设人员等等。首先,做好摸清家底工作,对工业大道片区工业遗产资源进行详尽的普查、分类、评价;健全工业遗产的管理体系,采用分级、分层次的管理模式,明确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修复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其次,遗产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和限制,加大保护力度,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工业遗产保护;最后,在全社会加强各种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形成保护工业遗产资源的观念,营造全社会都来重视保护改造工业遗产的氛围。

5.2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及利用策略

在研究整体性保护策略时,应建立整体框架,以规划的形式建立近代工业遗址保护区,采用先保护,后利用; 先规划,再开发的策略 。建立不同尺度的保护体系,即“工业大道( 保护片区) —旧工业厂区—优秀单体建筑”,将承载着工业历史价值的空间场所和环境纳入其中。

5.3多元化的遗产保护及利用模式

在广州工业大道片区遗产保护中,拓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与途径,在保护好现状特色的同时,尽可能挖掘其使用功能。广州市工业大道区域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采用的保护和再利用应采用多种模式。如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憩空间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工业博览和商务旅游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等。如太古仓码头的改造保护采用的是公共休憩空间模式,在保留原有的码头工业记忆的基础上,营造城市生活的滨水公共空间。

6 结语

广州工业大道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工业化时代的进程,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可全面提升工业大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环境品质,在新的城市空间里延续工业文化记忆。在广州特定的城市化历史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业大道遗产应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策略,促使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功能空间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涤湘, 陈惠琪, 邓雅雯. 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研究[J]. 工业建筑, 2013, (3)

[2] 阳建强, 罗超. 广州珠江后航道洋行码头仓库区的保护与再发展[C]//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08.

[3] 王霖,张苒,李慧蓉. 城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策略与设计手法探索[J]. 规划师, 2010,26( 7) .

WANG Lin,ZHANG Ran,LI Hui-rong. Urban desig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Guangzhou

baietan area urban design[J]. Planners,2010,26( 7) .

[4]杨宏烈. 广州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方略[J]. 城市问题,2008,10:43-46+64.

论文作者:董新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浅析工业遗存保护及再利用论文_董新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