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论文_宋学良,代文光,李良慧,冯玥,罗伟奇

(1.解放军253医院神经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解放军66355部队卫生队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91)

【摘 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基本痊愈(30.0%)和总有效率(75.0%)明显提高;恶化率(8.3%)和死亡率(6.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总体疗效,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亚低温;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 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40-01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大多数是由于血压骤升时脑内长期硬化的细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变性或破裂所致脑实质内出血[1]。内科保守治疗欠佳,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因此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HICH患者12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5岁,平均(48±7)岁;病程0.5~8h。病变位于基底核区82例,脑叶20例,小脑18例;血肿量30~90 mL;GCS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2组性别、年龄、病变位置、出血量、精神状态等方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CT定位指引下,选择在靠近血肿的颅骨部位或血肿距头皮最近的部位,确定穿刺点、穿刺路径和穿刺距离,穿刺路径应避开大血管走形及重要功能区。确定穿刺点后,注射局麻药物,手术区消毒,以血肿中心(最大层面)为靶点,在垂直颅骨处用低速手钻钻透头皮及颅骨,拔出钻头,选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将钝头塑料针芯缓慢推入血肿腔中心,退出针芯,封闭盖帽,引流管接侧孔,抽吸血肿,待无液态血液流出后可进行反复冲洗(冲洗液为4℃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1mg肾上腺素),直至冲洗液变浅、变淡,之后向血肿腔注入血肿液化剂(尿激酶2万U+肝素0.6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 mL),夹闭4h后持续开放引流,视血肿残留多少反复多次管内注入尿激酶,留针3d~1周,依据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情况拔针。如颅内血肿为多层或部分血肿破入脑室,可行多靶点穿刺引流。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选用电脑颅脑降温仪和冰毯(北京康诺公司生产),将冰帽固定于患者头部,脱去患者上衣,平卧于毯面上,冰毯的上端与患者头顶齐,接通电源开关,设定工作程序及工作温度(冰帽温度调节到0℃~4℃),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5.0℃~37.0℃。轻度躁动的患者可同时给予半量冬眠合剂,每隔6~8h1次;剧烈的患者给予全量冬眠合剂,每隔6~8h1次;治疗时间为1~11d,复温采用缓慢升温法恢复体温,先停药物,再撤冰帽,最后撤冰毯,24h恢复体温。治疗期间严格监测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及时间,并及时观察有无感染和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

1.3 评价方法

⑴根据纳维亚脑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进行评分。重度功能缺损为31~45分,中度为16~30分,轻度为0~15分。⑵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评价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提高2级;③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肌力提高1级;④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多,无症状、体征变化;⑥死亡。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总体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治疗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5)、( 27±4),治疗后分别为(12±3)、(19±4)。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和75.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恶化率和死亡率仅为8.3%和6.7%,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高危疾病之一,研究发现[4-5],急性脑出血后存在血肿后位效应,致微血管受压,脑组织移位,缺血半暗带及再灌注损伤,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而且还引起一些炎症因子的高表达,血肿分解后释放毒素,如自由基、凝血酶,这些炎症因子参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颅内压升高,自由基大量堆积,导致神经细胞膜凋亡损伤,使脑出血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影响预后和转归。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临床多以外科为主,大量文献报道,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20~30min大部分血肿形成,83%的扩大在6h,血肿形成6~12h后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坏死[5]。因此,在治疗中应用最小的创伤来及时清除颅内血肿,积极有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保护周围脑组织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其治疗的关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穿刺精准,可以避开重要的神经组织,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对脑组织损伤轻微。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变、安全、快速,创伤小、费用少,不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短、交叉感染机会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不但可以应用脑深部的小血肿,且对高龄、不耐受全麻开颅手术的患者也可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运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来降低脑组织的氧耗量,将脑血流量和脑细胞代谢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有效避免内源性毒性产物对患者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等[3]。

临床结果显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减轻各种因素对脑的损伤,提高治愈率,降低恶化率和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多种途径治疗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洋,崔益细,万青,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4):325-327.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0-380.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南光贤,杨艺敏,王岩,等.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2):118-119.

[5]李华.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3-114.

论文作者:宋学良,代文光,李良慧,冯玥,罗伟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论文_宋学良,代文光,李良慧,冯玥,罗伟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