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中写作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人为本论文,教学理念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南京一些中学推出“反作文”训练课题,反对让学生鹦鹉学舌,拾人牙慧“作”文章,提倡学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北京一些中学则重提“放胆文”,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的感悟,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胆表情达意。写作教学领域又一次吹来“以人为本”的强劲春风。笔者为此而叫好,愿“以人为本”在学生写作领域中蔚然成风,为一代新人奠定健康质朴的文风基础。
一、写作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以人为本
写作的目的无非是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总之,写作必须围绕作者这一轴心运转。照直说,真正意义的写作,应当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此,文章的标题应当自己命,而不是别人命。这就是写作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然而在考场中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不允许考生随心所欲地写作,否则,若考生事先请人捉刀代笔,再熟记于心,到考场上“默写”一遍,就无法考出考生写作的真实水平。这样,无论何种写作考试,都必须命题,从科举考试到现代考试莫不如此。
写作考试这根指挥棒曾经把写作训练引入背离以人为本的歧途。
以观点为标题的命题作文,从科举考试的“衣食足而知荣辱”,到现代考试的“知识就是力量”“战胜脆弱”,学生若对此观点体会不深,认识不够,就只有编瞎话,胡编乱凑,或者把自己手中的几个“变形金刚”——爱迪生、张海迪等人的事例花样翻新,来回倒腾,哪里谈得上真情实感。那年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题,一些考生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只好临时瞎编自己受到“挫折”,霎时间,考生的命运变得惨不忍睹:亲人谢世,父母离异,家人下岗,重病住院,高考落榜,失足落水,甚至还有学生编出“惨遭电击,失去双臂,用脚趾夹笔答卷”的故事,败坏了文风。
提炼观点的材料作文虽然较之以观点为标题的命题作文松了一点儿“绑”——同一材料可以见仁见智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考生可以选择自己见解较深、占有材料较丰富的观点撰文,但毕竟限制太多,多数考生只能在自己储备的论据、素材中选择、拼装,一篇作文没有几句话是自己的,成了“千古文章一大抄”。为了满足大批“文抄公”的需要,于是一些“作文论据集”“作文素材集”之类的教辅材料,铺天盖地。“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育要为学生终生设计,为学生持续学习服务,学生形成这种“文抄公”的文风,日后还怎样创新发展。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会玩耍的猴子,不是培养会学舌的鹦鹉,更不是培养见风使舵的两面派,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写作教学怎么能目中无“人”呢?写作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以人为本。
考场作文在命题方面是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近几年高考作文——话题作文在这方面就很成功;目前全国推广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写作这一块也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在关键是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要更新,拙文就这三方面谈点浅见。
二、作文命题要体现以人为本
近几年话题作文来势很猛,在高考中频频亮相: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春季高考作文话题“新千年的联想”,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话题“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一个主题”,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春季高考作文话题“四位人士对世界的评价”,2001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话题“为中学生刊物设计一个专栏”,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诚信”,2001年上海高考作文话题“对传统文化的看法”……高考作文几乎成了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
为什么话题作文如此走俏?话题作文的优势在哪里?一是话题作文在内容上给考生更大的选择余地。如果说以观点为标题的命题作文给考生的是一条线,那么考生只能在这条线上延伸,而给材料作文给考生的则是许多点,连点成线,考生的手足仍然被束缚,但是话题作文给考生的则不然,所给的是一个话题,是一个思维的逻辑起点。过这个点,考生可作无数条射线,考生可以由此编故事、发议论,也可以借此为依托抒情。考生松绑了,思想解放了,创造性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出来。从近三年高考话题作文实践来看,考生能在自己占有资料最丰富的领域,在自己有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的领域纵横驰骋,一骋才情,优秀作文层出不穷,让阅卷老师应接不暇。二是话题作文在形式上给考生更大的写作空间。话题作文自选文体,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写小小说、独幕剧、抒情散文,甚至可以写诗歌、书信、相声、小品、评书、演讲稿、辩论词。这样就使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展示自己的表达优势。庄严肃穆的高考卷成了群芳竞艳的百花园,到处洋溢着青年学子的激情与活力。话题作文的这些优势,归根结蒂,是以人为本,张扬了考生个性,激发了考生创造力,事实证明:考场作文实现以人为本是完全可能的。
话题作文仅仅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开放性考场作文中的一种,以下这些命题方式都可以实现考场作文以人为本。
1.命题作文:这里说的命题作文不是那种以观点为标题的命题作文,而是一种以范围为标题的命题作文。这种命题作文中的标题实际上就是话题,如2001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完全可以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就直接命题为“诚信”,考生还是一样写。这类命题作文以前高考也考过,如“习惯”“我看课外阅读”等,都是开放性的。
2.半命题作文:这种命题作文的标题中留有一处填空,考生要先填空,再作文。由于可填的内容很多,因此也形成试题的开放性。例如“——的力量”,可以写“团结的力量”“知识的力量”“生命的力量”“爱的力量”等。又如“——在召唤”,可以写“西部在召唤”“远山在召唤”“蓝天在召唤”“大海在召唤”“真情在召唤”等,再如“生活有了——,才显出美丽”,可以写“有了波澜”“有了动力”“有了质量”“有了承载”等。
3.续写:固定一句话作为文章开头,要学生续下去写。显然所续内容必须与文章开头保持内容一致,风格一致,由于所续内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也形成试题的开放性。例如“蜗牛顶着沉重的壳,艰难地向前爬着”,请以此为文章开头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命标题。在续写中,考生可写故事——“蜗牛奇遇记”,可发议论——或赞美执著,或抨击贪图安逸,或呼唤思想解放,可写说明文——蜗牛的养殖与加工等。
4.新概念作文:以实物作文,由实物展开联想,或编故事,或发议论,或抒情。这种试题也是开放性的。例如教师给学生一张涂有黑点的白纸,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作文。学生可由此联想到人生污点,于是强调要“慎始”;也可由此联想到某种自悲——因为某个缺点而自暴自弃,看不到还有一张大白纸,还有众多优势;还可以由此联想到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没有白纸的“白”,也显不出黑点的“黑”等。
5.研究性作文:这类作文所给的情景材料是没有固定结论的,可以见仁见智,由此形成其开放性。例如试题“在人生路上有人主张追求,有人主张放弃,你以为如何,谈谈你的感悟或认识”,这道题考生选择的余地也很大,能自圆其说就行。
当然,试题的开放性远不止以上数种类型,只要能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达真意就行。只是试题的开放是有限的,因为无限度的开放,容易造成大量虚构、抄袭现象,这样的考场作文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作文训练要体现以人为本
2000年高中语文新教材经过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一轮试验,已在全国推广使用。经修订的这套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与过去的语文教材比较,新教材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写作训练增加了“自由写作实践”单元。鼓励学生自由命题写作,彻底给学生“松绑”;二是注重写作前的思维训练,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而不是仅仅把收集名言警句、收集他人的生活实例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这是让学生说心里话的基础。例如高一上学期教材的写作部分,第一单元是“用心感受生活”,第二单元是“深入思考生活”,它们分别是第四单元“再现客观事物”、第五单元“表现主观情意”的基础;没有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这些写作前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不可能表现自己真实的主观情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编者在这四个单元中间,有意识地夹入第三单元“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这是写作前必不可少的准备,也是由“想”到“写”的必要过渡。编者这样的安排真是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写作训练的以人为本。三是注重学生写作个性的发挥。
教材虽然仍然使用分格训练的方式,逐个单元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但例文不再是专引名家名篇了,学生的习作也成了例文,这就给学生通过写作张扬个性以很好的示范。加上训练题从片断作文到整篇作文,其命题都有相当的开放性,这就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写作天地。四是淡化文体。新教材写作单元一改老教材按文章体裁编排的老面孔,突出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训练。至于这些表达方式如何组合,学生可根据自选文体的需要,享有充分的自由,打碎了文体禁锢,学生从老八股、新八股中解放出来,写作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一大乐事。
教材编写的以人为本,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训练也必须以人为本。笔者在新教材试验区任教,使用新教材五年,就贯彻写作教材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1.坚持练笔。新教材自由写作实践只有一个单元,我把它拓展为隔周一次的练笔训练,所有练笔都不设作文题,最多也就只限制写作范围,让学生自由挥洒,涉笔成趣。让一个个文字小精灵,成为每个学生可以自由指挥的千军万马,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
2.坚持按认知规律,指导分格训练。人们认识事物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分格训练时,坚持让学生由例文归纳写作方法,再由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片断写作与整篇写作。一课一得,评分与讲评中只涉及学生运用本单元写作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每学一个单元的写作技巧,真正有所收获,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
3.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在写作评分和讲评时,对学生敢于写自己的真实思想、敢于说心里话的作文,给予鼓励,对于思想观点有毛病的作文,不当众批评,不扣帽子,而是个别谈话,进行诱导。
4.注重学生习作的文体感。淡化文体,很容易出现“四不像”的作文,这是写作大忌。为此,我在每次作文讲评时,都坚持按文体讲评,将学生习作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各取几篇进行评点,使学生习作做到活而不乱。
四、作文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
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检测的终端,评价作文对作文训练、检测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2000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位考生以“郑重宣告本试卷作废”为题,写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放胆文。文章说:“我们考生面对的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前面90分卷或选择题,或填空题,或简答题,都有标准答案,答案都是惟一的,而后60分卷的作文题却让考生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面对这样一份出尔反尔、自相矛盾的试卷,考生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此我郑重宣告,本试卷作废。”下面接着批评了“标准答案”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种种弊端。这篇作文除了言词偏激,其他方面没什么毛病,语言、结构都较好,但高考阅卷老师却评为思想不健康,不及格。后来复查人员与阅卷老师商量,认为这位考生敢于冒着高考落榜的风险,把自己对“标准答案”的不满倾诉出来,骨骾在喉,一吐为快,这种勇气可嘉尽管言辞偏激,思想方法简单,但毕竟是心里话。这篇文章最后才进了二类卷。可见,一些语文教师习惯听套话,习惯改八股文,一时接受不了这类放胆文。
2001年高考前夕,修订后的《考试说明》特别增加了一条“感情真挚”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导向更加清晰,然而一些阅卷老师观念依旧,对于一些暴露真实思想的文章仍持偏见。例如一位考生谈到“诚信的成本”:“一次大扫除,我班同学扫操场,我和Y边扫边聊昨晚的足球实况转播,不觉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老师从我身后过来检查,Y眼尖,发现老师朝这边走来,连忙用手在地上擦擦,然后在脸上抹抹,大把大把扫将起来,而我却浑然不知,还在忙着聊天。结果Y得到的是表扬,我得到的是批评。后来上级来检查卫生情况,我说了真话,Y说了假话,结果Y入了团,我却弄得很孤立。”文章最后说:“诚信的代价有多高,诚信的成本有多大,我说不清。”阅卷老师认为这篇作文态度暖昧,观点模糊,评为不及格。实际上考生倾诉自己的委屈,畅谈自己的困惑,正说明这位考生直面现实,敢于思考,这是成熟的标志,觉悟的起点,评不及格是有失公允的。后来复查的老师与阅卷老师商量,纠正了评分。
以上两例说明语文老师建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何其重要,不然,近者手制种种冤假错案,远者毁了一代人的文风,乃至他们的品德。为此,笔者认为在以下敏感区内,语文老师尤其应善待学生作文。
1.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学生作文中常有写爱情萌动的,或写同学间的初恋,或写对老师的暗恋,只要能写到理智战胜情感的,都不能算思想不健康。例如写《尝试》,写自己尝到了初恋的苦果,以此醒人,有何不可?又如写自己(女生)暗恋一男老师,但想到老师的妻子与孩子,于是理智关闭了情感的闸门,这样写也未尝不可。
2.处理好消极与积极的关系。青少年心中难免有阴暗的东西,如嫉妒的心理、剽窃的心理、恶作剧的心理、以强凌弱的心理,甚至自私、图虚荣、无为、中庸……这些心理的描述往往是真实的,但却是灰暗的。关键看你是津津乐道,还是大胆剖析、批判,若是后者,化腐朽为神奇,也是好文章。
3.处理好“延安”与“西安”的关系。青少年作文中时有发牢骚的,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义愤填膺,这本是凛然正气。若失了分寸,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就不健康了。在这方面教师贵在引导。
4.正确认识“反弹琵琶”。一些学生作文想出新出奇,常用“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但逆向思维不能逆情悖理,更不能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封建观念,不能宣扬颓废潦倒的观念。总之,鼓励学生作文以人为本,写放胆文,教师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宽宏和引导。若这也不让写,那也不让写,学生提笔有罪,学生势必惧怕写作,一些创造火花早给扑灭殆尽;若不引导,听凭学生胡说八道,这也是教师的失责。我想,只要语文老师更新观念,学生中端正文风将为期不远,更多创新人才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