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300171
摘要:普通混凝土是结构物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是构成结构主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混凝土冬季施工在所难免,本文就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要求,包括原材料、拌制、运输浇注以后期处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混凝土冬季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和预防措施,严格按规范组织施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 冬季施工 质量控制 措施
一、前言
随着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要求越来越短,混凝土冬季施工在所难免。若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影响,极易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出现质量事故。
二、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要求
对冬季混凝土施工除对其常规质量检查外,还应检查混凝土早期受冻、温差裂缝及加热脱冰等。为全面保证混凝土质量,其质量检查控制应对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及硬化的混凝土进行全面的控制和检查。
1、冬季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的清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薄膜、油布等盖好。
(2)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与混合料一起放入搅拌机;如外加剂为液体,则与水一起加入。
(3)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在添加前做好模拟试验,便于核实相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得相应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4)搅拌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5)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2、冬季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注
由于钢模板散热较快,宜选用木质类模板。浇筑前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必要时可用热风机清除冰雪和对钢筋、模板进行预热。当采用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最低不得低于2℃。浇筑振捣要迅速及时进行,防止温度损失过大。振捣时间应较常温有所增加,快插慢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加强调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使浇筑一次性完成,冬季施工不宜留施工冷缝。
3、冬季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初期养护要经常检查浇筑块顶面边角处的温度情况,若温度过低应及时加强保温。在混凝土达到临界温度前按时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并利用混凝土成熟度法检查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前如有受冻可能,应加强保温措施。采用加热养护方法,应经常检查混凝土升温速度、保持恒温的时间和降温速度是否符合设计机技术要求。并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加热脱水现象。采用防冻外加剂混凝土应随时检查混凝土温度,如有降至混凝土允许最低温度的可能,应通过加强保温及时解决。
4、模板拆除
一般情况,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在冬季期间不宜拆模。如果需要拆除模板,也要满足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和内外温度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绝对禁止在气温聚降时拆模,拆除模板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对一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冬季拆模要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临界强度并要满足有关规范规定承受荷载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常见问题
(1)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生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和失水太快等也会引起开裂。混凝土内部水分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形成压力也将引起轴向裂缝。
(2)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水分转移及结构疏散的混凝土,有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特征。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差、温度差、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
(3)表面起灰。所谓“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层风化、骨料裸露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4)结晶腐蚀—混凝土表面返霜。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加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2、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4点质量通病,分别采取以下4条措施:
(1)严格控制氯盐的掺量,控制水泥质量和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
(2)适当掺用防冻剂、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等组成的复合外加剂,减少水灰比,采取重复振动,加压振动等,提高结构致密性。
(3)严格控制水灰比,延长混凝土混合物搅拌时间,表面复盖塑料薄膜保水。
(4)适当控制外加剂的用量,外加剂充分溶解后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混凝土浇灌后,立即在其表面复盖1~2层薄膜塑料,严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四、严格按规范组织施工
冬期施工期间要保证工程质量,除了生产及供应保质保量的混凝土外,施工单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冬施的顺利进行。
1、做好冬施准备工作,加强温度监控。
冬季因昼夜温差较大(20℃左右),夜间温度较低,施工区有时达-20℃以下,因此应提前准备好防寒防冻的物资。应在施工面四周支设挡风设施,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扫施工面上的冰雪或水。在环境温度低于0℃后,应温度监控,每2h测温不得少于一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特别严寒(气温低于-15℃)时还要在工作面四周或梁板下架设火炉以保证正温浇筑。
2、严格按规范组织施工,强化养护措施。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必须在15分钟内浇筑完毕,注意不要在已冻结或带有冰雪的地基上浇注混凝土;对大体积需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已浇层的混凝土在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的温度不应低于2℃。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在其上视具体情况覆盖彩条布和棉毯等保温材料。在气温低于﹣5℃时,可采用增加棉毯厚度或电热毯进行养护,特别是对表面功能要求比较高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更是如此。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前,必须有保温措施。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在环境温度低于5℃后,不宜洒水养护。
3、地下结构工程的保温措施
对于地下结构或标高零以下的基础部位,要充分利用基坑地形而架设暖棚,在暖棚内设置火炉提高环境温度,并根据浇筑进行情况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损失。
4、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
尽量将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时间段,使混凝土进入负温环境时,有一定的预养期。
5、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要根据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的抗压强度判断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同时参考混凝土浇筑后的实际测温记录确定拆模时间。并考虑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6、做好冬季施工部位的后期管护工作
严格按相关规范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后期特别是停工时期的养护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混凝土供应单位还要与施工单位协商做好混凝土“成熟度”的统计工作,作为评判参考。
7、制定冬期安全施工措施
冬期施工气温较低,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较多,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冬期安全施工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
论文作者:高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冬季论文; 温度论文; 水灰比论文; 表面论文; 措施论文; 时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