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县人民医院胸外科 山东 莒县 276500)
【摘要】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方法:随即将1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7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硫酸镁,治疗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酚妥拉明;硫酸镁;慢性肺心病;联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8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根据病史、体检资料及有关辅助检查资料,均符合2002年制定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各75例,治疗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男38例,女37例,平均年龄6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疗效判定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缓解,水肿消退,肺部啰音消失,肝大缩小2cm;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水肿消退,肺部啰音减少,肝大缩小1cm;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水肿未退,肺部啰音无减少,肝大无缩小。观察指标:(1)动脉血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02)。(2)呼吸困难评分:1级0分,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2级1分,当快走或上坡时有呼吸困难;3级2分,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行走时需停下来喘气;5级4分,有明显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2】。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经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见表1;治疗一疗程后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
治疗组静滴酚妥拉明过程中有4例血压骤降,减慢低速后恢复正常。
3讨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导致体内缺氧合并一氧化碳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往往由于肺部感染、缺氧及高碳酸血症等因素,使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急剧增高,导致充血性心衰或呼吸衰竭。因此,在治疗时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前、后负荷,对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价值。酚妥拉明的作用特点:(1)通过其a -肾上腺素阻断作用直接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并扩张全身血管,是循环总阻力降低,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2)具有 B -受体兴奋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通过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受体及阻断肺动脉作用而解除支气管痉挛。是一个具有血管、支气管双重扩张作用的药物,能有效的阻断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十分有利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能缓解心衰和肺水肿症状[3]。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胃肠淤血、反复或长期应用洋地黄、利尿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使得钾镁的摄取和吸收减少,排泄增多,造成低血钾、低血镁。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对钾的补充致使体内镁含量减少,而镁离子是参与体内代谢的许多酶系统,特别是ATP酶的必要辅助因子。低血镁可使ATP酶被明显抑制,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加重气喘及心力衰竭。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机理(1)镁离子能激动Na-K-ATP酶,维持心肌细胞线粒体完整性,增强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改善心肌代谢。(2)镁是钙离子拮抗剂,能减慢钙离子进入细胞和拮抗钙结合在高度亲和力的细胞膜部位。有扩张血管,改善冠脉供血及利尿作用,减轻心脏负荷及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有效血循环量。(3)预防纠正心律失常发生。(4)镁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腺苷生成cAMP,从而影响组织能量代谢和细胞膜通透性,组织过敏介质释放,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通气阻力和改善通气功能。
采用酚妥拉明加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为主,对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协同作用。本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0%,除4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骤降减慢低速后恢复正常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血压监测,此两种药物价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1-460.
[2]王晓华.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2):41-42
[3]杨宝峰.药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
论文作者:严国荣,李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肺心病论文; 硫酸镁论文; 疗效论文; 肺动脉论文; 呼吸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