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呼吸机 肺炎 集束化护理
我院近年来对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得到了多数患者的认可。本文重点探讨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6例,女性50例;年龄39~63岁,平均(58.7±3.5)岁。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38~64岁,平均(59.5±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科室于2014年初相应新政策,实施护理改革,将集束化护理理念运用在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首先,由骨干护理人员组织成立调查小组,分析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病原菌分布情况,调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以往护理出现失误的案例加以分析,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问询患者感受,查阅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预防的最新进展,参考国内外集束化护理实施成功案例,总结护理经验,动员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多方面调查、分析结果,以优质服务为基础,预见性与针对性护理理念为原则,制定集束化护理实施方案与相关护理操作标准。方案及标准已经制定,即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针对性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循证护理知识,集束化护理措施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知识,认识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充分领会集束化护理的精髓,提高责任意识与主动服务意识。同时,选取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予以对照。
1.2.1集束化护理 ①加强患者营养,重视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应用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检查患者胃内潴留情况并帮助其吸痰,若发现患者腹部的肠鸣音消失或胃内潴留量超过150mL,应先将鼻饲暂停,适当将间隔时间延长或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增加肠胃动力;若患者胃肠道存在返流现象明显,需选择直径3mm的小口径胃管实施间隔性分时段喂食;若无鼻饲禁忌,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并将头床头摇起将头部适度抬高。营养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鼻饲方法遵循由低至高、速度从慢到快的原则,另患者逐渐适应,避免胃肠能力紊乱。鼻饲完毕嘱咐患者保持体位30 min,鼻饲管以温水进行冲洗,防止因频繁换管造成黏膜受损,增加感染率。期间忌行吸痰、翻身等操作。②重视体位及呼吸道护理。合适的体位不仅可以降低误吸与返流风险,对降低感染率作用同样明显[1]。因此,帮助患者取半卧位休息,避免上呼吸道分泌物移动至下呼吸道,同时注意定期清理患者上呼吸道内分泌物,并对气道内导管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分泌物对气道的刺激;帮助患者吸痰前应将氧气浓度提高,选择密闭式的吸痰管,实施吸痰操作时无需将呼吸机的管道分离,防止管道分离导致气道的压力骤降,改变胸腔压力,造成纵膈摆动;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痰液的粘稠度进行评估,并根据痰液粘稠度对呼吸机湿化液量做出调整,注意控制每天的湿化液量在500~1000mL左右,气体湿度在60%~70%,近端气道的温度控制在37℃。③重视患者口腔卫生的评估及护理。患者在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口腔内置入管道,口腔内平衡受到干扰,细菌进入呼吸道的几率增加,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2]。因此,每天应给予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3~4次,减少细菌下移几率;选择冲洗法清理口腔时尽量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并根据患者口腔状况、PH值选择合适的护理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患者病情稳定后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9.48%;对照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55%;研究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般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或撤机48h内发生的肺内新实质炎症,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①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多数存在较严重基础疾病,机体免疫能力低,尤其年龄偏大或长期住院患者,受到各种致病菌侵入的几率相应增加,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②机械通气常对患者呼吸道频繁实施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易发生损伤,使身体被病菌感染的几率增加[3];此外,向下插入气管时上呼吸道内的病菌随之移动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最终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③病情严重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病区内病菌的耐药性相应增加。造成病菌大量繁殖,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集束化护理理念从被提出并被用于临床对多种疾病的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当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受到不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影响时,医护人员将已经证实为安全、有效的系统化治疗、护理措施综合,为患者提供具有主动性、针对性的优质医疗服务[4]。
我院护理人员通过成立专门小组,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总结护理经验,制定针对性集束化护理方案,并在人员培训、方案落实、加强服务、优化环境等方面体现。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集束化护理将以往被动服务变为主动,在行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晓枫,涂丽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44-2445.
[2]高瑛.集束化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8):3770-3772.
[3]周玲玲,赵慧莉.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5):11-14.
[4]黄淑萍,吴惠娴,曾顺芳,等.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97-198.
论文作者:胡渝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发生率论文; 呼吸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机械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