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研究:专题元分析_传播学论文

因特网之传播学研究:主题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播学论文,因特网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无疑是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接入因特网人数的不断增长,这种新型媒介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有许多传播学家对电脑媒介传播进行过研究,但直到最近才开始有人将因特网作为其研究对象。近年来,包括许多传播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已通过多种方法对这个新媒介进行了概念化和分析。因特网改造传统传播系统的潜力已成为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回顾因特网相关研究的主要趋势来纵览其全貌。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焦点集中于各项研究的论题或主题、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进路。

研究方法

样本

与以往分析关于某一特定主题之经验性研究成果的元分析研究不同,本项研究限于传播学家近期在与因特网相关的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数据来自在《传播学摘要》(Communication Abstracts)的主题索引中以“因特网”和“万维网”为关键词取得的搜索结果。《传播学摘要》每年出版6期,囊括了200多种期刊中与传播学相关的论文的信息。

表1记录了从1996至2000年《传播学摘要》索引中记载的传播学和因特网研究论文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因特网研究的论文不仅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在传播学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

表1 传播学与因特网研究论文数量

注:传播学与因特网相关研究论文的数字源于《传播学摘要》的索引。论文的年代和数量根据索引信息得出,而不是基于论文发表的日期。

本研究样本不包含会议论文,而仅限于在学术期刊和书籍中发表的研究论文。我们对发表在86种传播学相关期刊和因特网相关书籍中的561篇论文进行了分析。

分析单元

我们以研究论文作为分析单元,对每一篇论文按照出版年代、期刊名、研究主题、研究议题发展、研究方法和采用的传播理论进行编码。在分析过程中对变量的定义如下:

期刊与年代:为了调查同因特网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所属的领域,我们标出了期刊名。研究论文发表的年代对衡量因特网所受关注在时间上的变化也十分重要。

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论文作者试图陈述或解释的因特网或同因特网相关之现象的主要论题。随着分析的进展,对每篇论文都按照52个可能的主题进行划分,进而又将这52个主题归结为12个大类,即:

·一般性法律与政策问题;

·对因特网的使用和认知;

·经济、广告与营销问题;

·政治、民主与发展问题;

·文化与社会问题;

·历史或哲学探讨;

·因特网对个人或组织的影响;

·一般性技术问题;

·教育与教学应用;

·网站评估;

·因特网研究的相关问题;

·其他。

我们对于涉及不止一个研究主题的论文进行了多主题编码,这类论文在研究涉及的561篇论文中占118篇(21%)。

研究议题发展模式:关于对每种新媒介进行的传播学研究的发展,R.D.维默尔(R.D.Wimmer)和J.R.多米尼克(J.R.Dominick)提出了一种4阶段发展模式。在第一个阶段中,研究兴趣通常指向媒介本身,提出的问题包括:这种媒介是什么?它如何工作?它包含什么?它与现有其他媒介有何异同?它的成本是多少?在第二阶段,当这种媒介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对媒介使用和使用者的兴趣就会增长,提出的问题是:人们如何使用它?谁是主要的使用者?第三阶段的研究包括媒介的各种影响,并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这种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组织和社会?它是否改变了人们的希望或观点?对它的使用是否会出现任何消极影响?在第四阶段,研究兴趣主要涉及媒介的发展和针对这种媒介的新的概念和理论,回答的问题如:是否能够改变这种新型媒介的结构或内容,以使其更加有用或有效?据此,我们将因特网研究模式的发展归结为:

·有关因特网自身的问题(第一阶段):技术问题与技术应用、交互性问题、功能与服务、经济状况、法律与政策状况、历史与哲学问题。

·因特网的使用和用户(第二阶段):谁使用因特网?如何使用因特网?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什么?传播与使用、用户认知、用户调查、在教育或政治方面的应用。

·因特网的影响(第三阶段):因特网对个人、组织、社区或国家发展的影响,因特网与人类行为改变,新的社会或文化活动,因特网对传统媒介的冲击。

·怎样对因特网进行改进?(第四阶段):新的技术发展、应用软件的更新、网络电视、国际技术标准、建立因特网相关的概念或模型。

研究方法:我们根据每篇研究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简而言之,定量研究倾向于包含数字和计算的过程。本研究将下列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中使用实证程序的方法视为定量研究:调查、内容分析、实验和实证性二手数据分析。其他方法(如问题分析、历史或哲学分析、法律分析、文本分析)则被归入非定量研究。

理论应用:我们对研究论文中是否提到过特定的理论、具体的假设和研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果存在某种理论,我们就对其进行确认(如使用与满足理论、信息处理理论、知识沟理论)。

结果

因特网研究的主题

在我们分析的论文中,法律和政策问题是最常见的研究主题(22.5%),其次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和认知问题(18.9%)、经济问题(13.7%)以及政治、民主与发展问题(10.2%)。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传播学与因特网研究之主题分类

注:由于一些论文涉及多个主题,表中被涉及的研究主题出现的总次数为679。在561篇论文中有118篇(21%)是多主题论文。由于数字舍入的原因而使总百分比数字不等于100%。

研究议题发展模式

为了评估对因特网进行的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将具体的主题类别归入维默尔和多米尼克提出的4个研究阶段中,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33%):有关因特网自身的研究,包括历史与哲学问题、技术问题与应用、交互性问题、功能与服务、经济状况、法律与政策状况等。

·第二阶段(45%):因特网使用与用户,包括用户认知或调查、传播与使用、谁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因特网提供了什么、教育和政治用途、传统媒介使用等。

·第三阶段(12%):因特网的影响,包括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社区与国家发展、态度与行为改变、对组织的影响、新型社会文化活动等。

·第四阶段(11%):应如何改进因特网,包括建构概念和模型、新的技术发展、更好的应用、网络电视、国际技术标准等。

在1995—2000年期间,研究的前两个阶段在因特网研究议题中居主导地位。对因特网本身的研究和对其使用与用户的研究要远大于对其影响或发展的研究。

表3 传播学与因特网相关研究之研究方法分类

注:由于数字舍入的原因而使总百分比数字不等于100%。

方法回顾

表3是在与因特网相关的传播学研究中采用的不同方法的使用频率。我们发现,在因特网研究中,对非定量方法的使用(72.9%)要多于定量方法(26.7%)。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论文中,定量研究论文149篇(26.7%),非定量研究论文409篇(72.9%)。

比较常用的定量方法是调查(10.5%)、内容分析(7.0%)、实验(3.6%)和实证性二手数据分析(3.6%)。在非定量方法中,半数左右采用的是问题分析方法,如对因特网相关问题的总结和系统性分析(34%)、建构概念或模型(8.8%)、比较分析(4.0%)和综合性文献综述或书目(0.9%)。其他非定量方法包括历史或哲学分析(8.0%)、法律分析(4.6%)、文本分析(2.1%)和观察报告(1.1%)。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在与因特网相关的传播学研究中比例甚微(2.0%的定量研究和2.3%的定性研究)。

理论应用

我们发现,因特网研究论文中的理论检验相对较少。如表4所示,在561篇研究论文中仅有96篇(17.1%)是对特定传播学理论的检验或根据传播学理论提出新的论点。换言之,在本质上具备明确的理论性的因特网研究为数很少。

表4 传播学与因特网研究之传播学理论分类

探讨与结论

本次研究的发现主要包括:传播学研究者对因特网研究的兴趣增长;研究重点集中于因特网自身,尤其是法律、政策问题以及对因特网的使用;定量研究相对地缺乏;缺乏理论应用,尤其是传统的大众传媒效果理论。

我们还对年发行量超过1500册的主要传播学相关期刊与同年发行量少于1500册的其他传播学期刊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进行比较。如表5所示,主要传播学期刊更倾向于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也更充分。

传播学主要期刊更易将研究重点置于一般性法律与政策问题、对因特网的使用和认知以及教育与教学应用上;而其他期刊则更关注经济、广告与营销问题,政治、民主与发展问题,文化与社会问题以及技术问题。

通过比较,我们不仅发现了它们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方面的差异,还发现期刊的选择会影响关于研究趋势之研究的结果。

基于对1995~1997年和1998~2000年这两个时间段的研究重点的比较,我们发现,最初的研究兴趣集中于媒介自身的特点以及对其发展进行的历史和哲学分析,而近期传播学家已将注意力转到人们对因特网的使用及其影响上来。

表5 传播学主要期刊(年发行量超过1500册)和其他期刊(年发行量少于1500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应用之比较。1995~2000年(%)

在因特网传播学研究议题的发展方面,研究发现其发展模式并非是线性的(即“当一个阶段结束后,即被抛之脑后”),而是当一种新媒介出现时,研究往往在4个阶段同时进行。

本次研究仅仅对因特网传播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总结,而因特网研究中更具体的领域仍有待我们去探索。

(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100732)

标签:;  ;  ;  

网络传播研究:专题元分析_传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