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GDP2.0会计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_环境经济论文

构建绿色GDP2.0会计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_环境经济论文

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困境论文,现实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2015年3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宣布,重新启动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拟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即从GDP总值中扣除生态破坏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以全面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时隔绿色GDP1.0核算体系提出十一年后,我国政府重提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其有无必要?面临哪些困境?建立路径何在?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报告《保护地球》,随之由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绿色核算”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环境与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实物量形式的环境核算体系,以实物量表示的环境因素指标作为制定经济、环境政策的参考依据;二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将环境核算以价值量形式完全纳入SNA的各方面,彻底改革SNA;三是通过建立卫星账户以附属体系形式将用实物量和价值量表示的环境因素纳入SNA之中,形成SEEA(联合国2012年颁布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指标体系。①

      中国绿色GDP1.0的研究开始较晚,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依据“扩展的财富”的核算方法,通过将资源环境计入国民财富核算的途径对1978年以来的储蓄率进行了计算,标志着官方对绿色GDP研究的开启。经多方努力,于2004年完成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为中国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②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全国各地进行研究和核算试点,测算区域性环境损失,发布了中国第一份计入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由于绿色GDP数据过于敏感,2006年之后,中国绿色GDP1.0核算工作逐渐搁置。

      绿色GDP核算2.0与1.0相比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数据获取技术多样化。绿色GDP核算是需要大量翔实数据作为支撑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从而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使决策者能够凭借核算结果制定经济政策。绿色GDP1.0数据获取渠道窄,方式少,由于数据薄弱,核算结果可信性大打折扣,绿色GDP2.0在获取数据的方式上增加了卫星遥感、污染源普查等现代技术,拓展了来源,提高了可靠性,夯实了绿色GDP核算2.0的数据平台。其次,加入环境容量核算。绿色GDP2.0体系加入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圈定资源消耗高强度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一方面有助于摸清“环境家底”,探明环境承载能力,便于政府进行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内有效配置资源,另一方面把环境容量作为生产要素,通过企业采购把环境成本列入绿色GDP核算项目,使绿色核算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市场化,规避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障碍。

      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的初衷,主要是通过从货币化的角度核算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使政府明白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损害,从而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避免环境受到损害,促使人们不断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引导人们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始终遵循可持续性原则。绿色GDP核算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的货币价格表现存在技术难题,但绿色GDP的倡导和流行有助于引导政策制定者关注生态污染、生态破坏,纠正“唯GDP”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走出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的发展误区,拯救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家底。

      二 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解决唯GDP考量对发展代价忽视的问题

      随着GDP的高速增长,唯GDP考量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日益恶劣。发达国家200多年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GDP作为一个单纯考量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和价格总水平等问题的基础性指标并不是万能的,唯GDP考量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需要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失却并不体现在GDP数据上,产生污染的经济收益和治理污染的投入价值反而成为经济贡献反映在GDP数值增长中。唯GDP考量反而成为了对环境破坏的激励机制。2011年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高达36.2亿吨标煤,消耗了全球20%的能源;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有7个就在中国,③资源的耗费和环境的日益恶劣使“漂亮”的GDP数字布满阴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GDP作为唯一的指挥棒,不考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单纯追求GDP,势必会造成人与环境的对立。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绿色GDP核算以生态需求指标、净国民福利指标、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和真实储蓄率等指标为基础,综合计算出一个反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通过对资源消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和环境保护效益的计量,能够有效弥补GDP核算的缺陷,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

      (二)有助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绿色GDP2.0核算体系在衡量经济发展态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力度,通过绿色GDP的量化指标敲响官员环保警钟,通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倒逼生态文明建设,避免官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名,固守不可持续发展之实。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扩张性发展方式造成的发展困境进行反思后选择的新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与社会结构形成统一体,使全社会形成共同认可的生态意识,遵守统一的生态保障体制。面对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中共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里面提出的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建立干部审计制度,建立环境预警机制等都与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201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确立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终身追究的原则,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说明中共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通过制度建设才能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践,才能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复杂关系,才能对个体行为形成约束。④希望通过资源价值量化倒逼生态文明建设,这种思维与绿色GDP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代价的核算方式具有高度一致性。绿色GDP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了传统GDP的考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GDP的缺陷,平衡发展和生态的关系,更加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政府官员的环境保护力度,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仍然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竭泽而渔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由于我国赶超型的工业化模式和压缩型的现代化进程,生态环境的恶化呈现出复合型特点,治理的艰巨性前所未有,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型。绿色GDP2.0核算体系是环境成本的核算,是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反映,通过对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的扣除反映当前发展模式里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质量的衡量尺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参考依据。通过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对比反映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摸清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以及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绿色GDP2.0核算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导向作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具体路径,改变靠要素拉动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新常态下引领经济走向创新驱动、绿色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

      (四)有助于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014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国家现在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研究或官方数据可以显示出我国的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没有量化加入环境损耗的国民经济核算数值。而且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与环境的平衡点也因地而异,因此需要一个量化的指标来显示各地不同的状况,同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如环境税收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绿色GDP2.0体系加入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核算环境容量有助于摸清我国的资源环境家底,探明环境承载能力,便于政府进行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内有效配置资源。绿色GDP2.0引入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损害,能够呈现出国民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其核算目标就是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建议,为绿色经济转型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指标和数据支撑。

      三 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现实困境

      绿色GDP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和认同,但是数十年来,由于绿色GDP核算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难以估计,尽管经过了国际有关机构和学者的巨大努力和辛勤探索,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用绿色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布核算结果。对我国来说,技术难题、制度缺失和地方政府抵制是制约绿色GDP核算由理论走向实践的瓶颈。

      (一)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难题

      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难题包括自然资产产权界定和定价困难,以及环境成本计量困难。环境成本的计量是较难处理的。所谓环境成本是指经济主体因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付出的价值,包括资源的损耗、环境降级和环境污染的防治等支出。上述成本的现实计量难度都很大。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因素来看,生态破坏相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滞后性。比如,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逐渐显现的,往往在污染发生后十几年才被发现,成本核算很难分摊到哪一年。又如,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物种灭绝也很难归因于单一的某项经济活动。二是从空间因素来看,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多元的,故很难把所有的损失因子计算周全。比如,对有害气体排放造成的空气质量受损的成本进行量化,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的雾霾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害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人们修复健康的费用应该计入大气污染损失的成本之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上述因素很难量化为数字计入核算成本。⑤

      不仅如此,绿色GDP将资源环境纳入核算体系,是对国民核算体系功能的拓展,但是,也增加了核算的难度。自然资产分为生产性自然资产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其中生产性自然资产的产权已经界定,其价值已经通过经济活动在市场交易中得到确定。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不属于任何经济主体,或不经过生产活动也具有经济价值,导致定价困难。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自然资源同时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特性,进一步增加了资源环境定价的难度。同时,这些状况还形成环境污染和损耗的跨区域规模,从而使得环境污染和损耗的归属难以确定。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难题,是绿色经济核算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困扰着绿色GDP核算的准确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绿色GDP核算的制度缺失

      首先,资源环境法规缺失。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逐渐增多和完善,2015年5月9日出台了新的《环境保护法》,但是保护环境,完善绿色GDP核算,出台一部法规是远远不够的。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几乎还是空白。⑥随着我国绿色GDP核算的重启,核算理论的进步和核算方法逐渐得到完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统计法规不健全。环境资源统计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涉及到统计、水利、土地、林业、城建等多个政府部门,由于多部门联合协作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环境统计的相关规划、制度和标准缺失。再次,评价标准不完善。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我国绿色GDP核算的统计工作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建立规范的工作规程,制定全国统一的评价和评审的标准,把复杂问题进行切割后化繁为简,逐步完成。要在科学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推广性的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我国绿色GDP核算2.0的完善和发展一定要清除制度障碍。

      (三)绿色GDP核算的地方政府抵制

      我国对绿色GDP的研究已有多年,官方对绿色GDP的核算可以追溯到1998年。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试点,2004年,绿色GDP研究课题组编制了中国第一份计入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但是在GDP指挥棒决定着官员晋升问题的当时,《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无疑太过敏感从而阻碍重重,虽然报告仅仅只是做出了框架,并没有形成核算体系,没有完整地反映环境污染损失程度,但是地方政府依然不愿公开,试点省市还曾经向环保总局正式发函,要求不公布核算结果。最终环境质量数据并没有公之于众,在地方政府的干扰下,甚至绿色GDP研究本身也遭到了停摆的厄运。一些官员对绿色GDP避而不谈,甚至“谈绿色变”。近年来一些省市虽然也进行过一些绿色GDP绩效考核试点,但是他们所谓的绿色GDP只是一些指标,并不是真正的绿色GDP,只能给官员的政绩锦上添花,不能真正为地方经济绿色化提供指导。建立领导干部环境终身追责制,实施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是破除绿色GDP核算督政困境的良好开端,但是环境终身追责制与绿色GDP核算比起来温和很多,绿色GDP核算一旦实施,可能某些省份的GDP会严重缩水至零增长或负增长,从而影响官员的升迁,触动官员最敏感的神经,必然遭到各种抵制。

      四 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确立绿色核算的组织保障

      绿色GDP核算的研究看似只是一项学术研究,但是由于与我国官员政绩考核制度联系着,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探索、建立和实施就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而且是理念的革故鼎新,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为破除绿色GDP核算的地方政府干扰,保证绿色GDP核算的顺利开展,需要将其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层面,由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面统筹、大力推动,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撑。使绿色GDP经过完善后,通过改变旧政绩考核方式,扭转“唯GDP”的固化行为模式,带动官员思维理念的改变,行为方式的革新,给环保不作为的官员敲响警钟,形成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变化。

      绿色GDP2.0的核算涉及到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包括众多交叉学科,原始数据多,搜集难度大,项目指标多,核算基数复杂,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主持牵头,组织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统计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集体参与,组成统一的工作平台,构建跨学科的统一的研究机构,保证多学科、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协作、共同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绿色GDP2.0核算体系。⑦

      (二)选择适合国情的技术方法

      首先,编制科学的核算框架。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绿色GDP核算框架,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国情的核算体系。因此中国在绿色GDP框架的构建上要注意科学性,编制出的体系要能够为国家和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同时要具有国际可比性,选取的指标体系要便于和国际接轨,能够为全球化的宏观政策服务。SEEA以传统的SNA框架为基础扩展核算范围,包含了绿色GDP核算2.0中的环境成本核算、环境容量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同时大多数国家都采用SEEA核算系统,便于比较研究。因此可以参照SEEA完善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在统一的框架内核算GDP和绿色GDP。我国绿色核算2.0采用的是实物和价值帐户并重法,价值帐户的核算在环境实物消耗的资料统计和定价方式上有一定难度。实物帐户是价值帐户的基础,其核算也更为准确,因此要尽量充实和完善实物核算帐户,同时展开试点,在实践中完善核算框架。

      其次,构建全面的指标体系。我国虽然重启了绿色GDP2.0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核算,但是要编制完整的帐户还需要建立完整全面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从世界各国的编制经验看,统计资料和指标的欠缺严重影响帐户的质量。有些国家只选择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指标进行编写,必然降低结果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我国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我国境内所有自然资源的存量以及每年的变化进行统计;第二,对生态环境的效益和损耗进行统计,对生态环境的环境保护作用进行价值核算;第三,对防治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同时对统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建立精确反映资源数量和环境质量的绿色经济帐目。

      (三)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

      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是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关键。政府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主体,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不仅需要政府转变发展理念,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在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创造“三公”市场环境、重点解决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工业污染方面有所作为。政府应加速绿色会计准则制定,建立企业绿色会计系统,并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环保理念,充分认识绿色会计核算在建立绿色资源帐户中的重要功能,公开透明企业的绿色信息,保障微观核算的顺利实施。审计机关应完善环境审计制度,切实行使审计权利,依法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监督,保障绿色会计制度实施。绿色核算出台后,政府的政策制定要以之为导向。在工业发展中,引导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变,减少资源依赖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技术革新减少企业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提高资源和废弃物利用率以减少对资源的损耗,并对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推行绿色信贷、绿色税收,加大对绿色产品开发研发、绿色技术推广支持力度。⑧发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规律,使价格信号能够充分反映生产要素的资源环境成本,形成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激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升级产业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节约利用资源的目的。⑨

      (四)改革政绩考核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改革现行的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扭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把经济活动的“指挥棒”更换为更加能体现经济社会进步的考核指标,用绿色GDP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7月1日审议通过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昭示着中国任期内损害环境的干部终生追责制的开启,实行绿色考核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绿色GDP2.0目前刚刚启动,尚不完善,距离建立完善的体系并用于政绩考核的实践时日尚早,但是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是绿色GDP2.0核算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能够推出完善的绿色GDP2.0核算体系,建立基于绿色GDP2.0的政绩考核制度,把官员政绩考核重点放在培育资源、优化生态和环境保护上。目前在绿色GDP2.0核算体系完善之前,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下的第三方评估制度的方式缓解压力。因为如果绿色GDP变成考核制度,很容易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容易使绿色GDP2.0核算的研究再次搁浅。而采用第三方评估时,由于不涉及官员政绩评估,遇到的干涉和压力相对较小,而且也可以给地方政府提供施政参考。经过第三方评估的心理缓冲过渡期后,逐渐将完善的绿色GDP2.0核算体系引入官员考核制度。

      ①石建平:《绿色GDP的新思路》,《红旗文稿》2013年第14期。

      ②曹茂莲、张莉莉、查浩:《国内外实施绿色GDP核算的经验及启示》,《环境保护》2014年第2期。

      ③田俊荣、吴秋余:《全面认识GDP:不要简单以GDP论英雄》,《人民日报》2014年2月10日。

      ④顾钰民:《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⑤过孝民、王金南、於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79页。

      ⑥秦书生、吕锦芳:《我国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困境与对策》,《环境保护》2015年第8期。

      ⑦王金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58页。

      ⑧陈吉宁:《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人民日报》2015年6月4日。

      ⑨周宏春:《赢得工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权》,《经济日报》2015年7月30日。

标签:;  ;  ;  ;  ;  ;  ;  ;  ;  ;  ;  ;  

构建绿色GDP2.0会计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_环境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