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地资源走进学校课堂论文_张维民

让当地资源走进学校课堂论文_张维民

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大泽山小学 266713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开始告别长期的单一国家课程,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和课堂将拥有部分课程决定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它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尝试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学生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动员,提高师生参与率,满足学生的需求及兴趣爱好。课程开发主体性及选择性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方式及内容,学校必须发挥引导和管理职能,必须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的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校本课程的地域性特征

校本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必须依托当地资源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11年春我校成立学校开发小组,以《走进大泽山》为主题,从大泽山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以求通过学习,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身为“大泽山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它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必须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以专题等各种形式设计反映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现实的课程内容,体现地方特色,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生活。在内容设计上,地方课程应具有突出的现实性,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内容。我校编写的《走进大泽山》,无论在信息提供上,还是活动设计上力求符合各年级的年龄特征,使其成为一个学习的范本,引导学生更为主动地更为真切地认识、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生动活泼地开展学习。在试用教材的过程中,教与学都不拘泥于教材既定的信息和活动,都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灵活主动、有创造性地学习,力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课程精神。

三、校本课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的,而应是探究式的、实践式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地方和社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社区现实问题,探究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社区发展需要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有幸听了王丰林老师执教的《大泽山森林公园》一课,让我颇受启发。现在回味他那堂散发着浓浓的地方味的精彩课堂,我觉得他成功的首要秘诀就是让学生在课前真正地动起来,充分体现课程资源构建的开放性。比如,王老师在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泽山森林公园的资料,再带领孩子们去森林公园,让他们身临其境,找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游玩,孩子们有备而来,自然底气就足了,一上起课来,各自胸有成竹。特别是最后面“我来当导游”环节,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最熟悉的景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因此,像这样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请教他人等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对大泽山森林公园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也有了切身的体验。不仅推动了“学”,也有利于“教”。“课前活动”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优化教学过程,大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我看来,学习最基本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字——“用”。两者关系很简单,即学以致用——学习正是为了能在生活中使用学到的知识。让校本课程与生活课程在课后增加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在课程实施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才能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拓展到课堂之外。比如,我们生活在大泽山,但关于大泽山的许多山名和植物名并不熟悉,于是王老师执教的《大泽山森林公园》一课,就把森林公园内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校本课程这门新的课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历程对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极为有益的。时间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学生用他去发现生活世界的美,我们用他去发现学生中蕴藏的美。

总之,提高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我们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我们活用教材、关注学生,使校本课程教学真正做到有效!

论文作者:张维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让当地资源走进学校课堂论文_张维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