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儿童睡眠中的偏心现象

如何纠正儿童睡眠中的偏心现象

幼儿睡觉的怪癖是怎样纠正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怎样论文,怪癖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经验

小一班的张宇睡觉时,总是要闻一块“特定”的毛巾。没有这块毛巾相陪,她睡不着,并且又哭又闹。她的这种睡眠习惯已经持续了3年,被她闻的这块毛巾也变得破烂不堪了。

为了改变张宇不良的睡眠习惯,我们制定了行为改变计划,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通过家访,了解习惯形成的原因。

在张宇吃奶的时候,她的妈妈为防止奶水溢流,在她的脖子下经常垫着一块毛巾。在整个哺乳期里,毛巾一直“陪伴”着张宇。断奶后,张宇很喜欢这块毛巾,常常把它抱在怀里,睡觉时也放在枕边,边闻它边悄然入睡。在入园前的3年里,张宇一直闻着这块毛巾睡觉。

了解张宇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后,我们认为要改变她的行为习惯不是朝夕即成的事情,需要与家长配合,进行长期的教育。

第二步,与张宇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从10月份开始,我们在各种活动中,多接近张宇,了解她对闻毛巾睡觉的态度。一天午睡时,我们对张宇说:“你不闻毛巾睡觉,行吗?”她摇摇头说:“不行。”接着,告诉她:“毛巾上毛毛多,有小虫子,吸到肚里,会长好多虫子。”她仍摇头说:“不行。”看来,张宇的态度很坚决。下午,游戏时间,我们问她:“上午跟你说的事,你还记得吗?”她说:“记得。”“老师说什么了?”她答到:“闻毛巾,肚里会长虫子。”“对呀。那块毛巾有什么味道呀?”她说:“那毛毛是香味的。”她把那块破毛巾,叫做“毛毛”。张宇还告诉我们,她家里还有一块同样破的毛巾,它们成了张宇睡觉时的“催眠物”。

知道了张宇对自己行为习惯的态度后,我们没有马上实施矫正措施,而是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同张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向她表示微笑,用亲切的目光鼓励她从事各种游戏活动。张宇也慢慢喜欢我们,愿意与我们交谈。通过感情交流,我们和张宇彼此加深了理解,这为以后的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帮助张宇拿走毛巾。

通过几个月的积极交往,张宇对我们很信任了。11月下旬的一天,张宇走进睡眠室,到衣柜里拿她的那条毛巾,但没找着(我们故意把毛巾藏了起来)。她要我们帮她找一下。我们答应了她的要求,边假装给她找边观察她的反应。她躺在床上用祈求的目光望着我们,焦急地等着她的“毛毛”。一听到毛巾没找到,她“哇”地哭了起来,我们用手轻拍着她,像妈妈一样安抚她,对她说:“好孩子不哭,老师拍着你睡,就拍你一个人,快睡吧!”她还在哭,但慢慢地变成了抽泣,一会儿就睡着了。尽管费了一番周折,张宇第一次在没毛巾的陪伴下,正常地入睡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天,我们将张宇没用毛巾能睡着的情况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很感谢老师,并告诉老师:“张宇回家后,对我说,今天睡觉,老师就拍我一人了。”张宇很渴望老师的爱抚,我们相信用爱心一定会矫正张宇的不良习惯。

第三天午睡时,张宇没有找到毛巾,躺在床上轻轻地哭泣,我们没有同她说话,也没有安慰她,她自己把被子拉到鼻子下,眼角挂着泪珠,过了一会儿就睡着了。张宇在没外界的帮助下,能克制自己,正常入睡,又是一大进步。

在以后的几天里,每次睡觉时,她都做一番努力……轻轻抽泣,在得不到外界的任何帮助下,她就慢慢地入睡了。

到了第5天,张宇午睡时,不仅没用毛巾,而且也没有哭,很安静地睡着了。

张宇终于离开了陪伴她3年之久的“催眠物”——毛巾。这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的结果,也是孩子努力的结果。

张宇的父母从一开始就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以上一系列矫正步骤都是在与他们商量下制订的,并且在家里,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通过矫正张宇的不良习惯,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张宇的不良习惯是不会很快被矫正过来的。

如何纠正儿童睡眠中的偏心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