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策略论文_杨莹

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策略论文_杨莹

成都第十八中学 杨 莹 610072

摘 要: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意义重大,并且文言文在新课改中比重加大,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效果堪忧,因此优化文言文教学势在必行。本文论及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重点论述优化文言文教学的策略:1、落实诵读,培养语感。2、语感语识统一教学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4、激发兴趣,从课内到课外,加大文言阅读量。

关键词:文言文 效率 策略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现实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如果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文言文学习的评价,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怕”和“厌恶”。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

2、教材的因素。其一是选文。“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标准当然是对的,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譬如《逍遥游》涉及的哲学思想学生难以理解,《滕王阁序》大量用典,学生既要克服生涩的文言词汇的难题又要融会贯通地理解作者用典的深刻寓意,确实感觉痛苦。其二是编排。新教材是以文学史为序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偏重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的编排还是按由浅入深、先韵后散,先故事性后哲理性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的因素。一是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 45分钟里教师总是带领学生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把文言文教学当成了古汉语知识教学,课堂上偏重文言知识的讲授,整篇文章侧重的就是文白对译和语法分析,而没看见那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二是一些教师认为文言文内涵深厚,唯恐学生读不懂,就从文中的重点词句讲到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有关典故、艺术价值、政治历史文化意义,旁征博引,无限扩大。

4、学生的因素。首先,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淡化了语法,所以当学生上了高中面临语法难关时往往束手无策。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谓语,什么是介词,这就出现了初高中两个学段文言文学习的断层。其次,学生被动的学习文言文,没有养成利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另外,学生缺乏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得不到迁移,文言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

二、优化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如何来优化文言教学,切实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呢? 新课标在“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有以下说明:“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一)落实诵读,培养语感。

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诵读法,是一种通过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诗文全面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它要求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诵读可以体察文本固有的气韵,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但现在我们的课堂往往忽视诵读,要么是觉得时间有限,把大块时间都放到重点字词归纳和文句翻译串讲上去了;要么,不知如何引导学生诵读,随便地读一两遍就草草收兵。结果学生不熟悉课文,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后面的分析讲解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既枯燥无趣又效果差。

(二)语感语识统一教学

在进行语法知识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警惕,不能单纯传授繁琐语法知识,要认识到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而是为了更准确、更迅速的理解文言作品。另外,鉴于从初中开始,语文知识教学就淡化语法,中考也不出现有关考题,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可能也不必深入的讲授语法常识。因此,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教师完全可以在讲解有关课文时,随文而教,而且不必过于强调名词术语,只须让学生认识到有这一种语言现象,能够理解它的含义就可以了;类似的语言现象出现多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对比,自然能够读懂类似句子,达到“意会”的程度。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回顾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历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长期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深怕漏掉重要的文言知识点,但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课上满堂灌,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四)激发兴趣,从课内到课外,加大文言阅读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叶圣陶先生早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 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学文言文的体会时说,“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多接触感性材料,多读文章”。可以说较大的文言文阅读量是提高学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1、结合教学,适当补充。例如,学习现代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结合《秋水》《逍遥游》;学习现代文《孔孟》,可以补充阅读《论语》《孟子》中的几篇相关的;这样,用学生熟悉的现代文与陌生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文言文材料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得现代文文本中的思想得到印证。还可以结合古典诗文或教材中的成语典故等,随文而设,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培养其“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推荐较浅显的,情节性强的课外文言经典。

首先,浅易文言文是文言文的一部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的古白话作品不在其中。其次,“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中学生来说,“浅易文言文”应该运用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出现的文言句式、虚词比较典型,以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为主,不涉及复杂的文化知识、学术背景。 《史记》、《梦溪笔谈》、《聊斋志异》的选注本都是可以推荐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浅见,纸短言长,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论及,所论也极为浅薄,特就教于各位方家,希望有所成长,能引领学生真正体会文言之妙,传统文化之美。

论文作者:杨莹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策略论文_杨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