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红霞
摘要:尽管课堂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且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但是,直面目前的“小组活动”,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这一学习形式进行了前期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寻找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小组活动”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小组活动;改进策略
一、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1.现状调查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小组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小组活动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小组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笔者曾对新接手的八(7、8)82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参与英语小组活动的调查,笔者收到有效调查卷79份。调查表和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序号问题选项统计
1你喜欢英语课上的小组活动吗?A. 喜欢 36%
B.不喜欢64%
2你喜欢怎样分组A.就前后四人组成一小组9%
B. 和自己好朋友组成一组8%
C.根据成绩,性别,个性分组81%
D.无所谓2%
3 不喜欢小组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并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排列)A.对题目不感兴趣A>B>D>E>C
B.对题目不了解,无话可说
C.“独自学习”效果更好
D.英语水平好的同学往往掌握主动,插不上话
E.英语水平太差,无法与同学交流
4在小组活动中,你是用什么语言的?A. 英语 4%
B. 汉语17.9%
C. 英语加汉语75.6%
5在小组活动中,你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与同学聊天18.97%
B. 听别人交流29.5%
C. 参与小组活动42.6%
D. 不知道要做什么10.3%
6在小组活动中,你希望小组活动的话题是什么?A.与文章的重点有关的16.7.%
B. 贴近学生生活的与文章的重点无关的12.8%
C. 贴近学生生活的且与文章的重点有关的69.2.%
7小组人数多少,你认为最佳? A.4人 75%
B. 2人 22%
C. 6人以上3%
8你希望小组成员的英语水平如何?A. 比你高61%
B. 比你低0 %
C. 与你相当39%
99小组活动中,你认为教师应如何参与?(可多选,并按照重要性的顺序排列)A. 题目给出之后,应提供相应的英语表达法
A>C>B >D
B. 在教室内巡视,督导每个小组活动的进行
C. 可不做任何提示,任由学生发挥
D. 作为小组成员,具体参加活动
110在小组活动后,你希望老师做什么?A. 得到老师及时评价A.66.7%
B. 老师不评价B.6.4 %
C. 无所谓C.24.4%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用中文交流,使课堂小组活动失去意义。
从调查结果看,只有4%的学生全部使用英语交流,有17.9%的学生使用汉语,有75.6%的学生使用英汉语。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 不关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 而只关注活动形式, 那么, 这样的小组活动就失去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本质意义。
问题二:参与度不均,使课堂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课堂小组活动应该是全员参与,人人尽责的一种语言实践过程。但从调查中发现,8.97%的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与同学聊天,29.5%听别人交流,52.6%参与活动,10.3%不知道要做什么。
问题三:评价的“缺失”, 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减弱。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66.7%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时评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及时评价的缺失。
问题四:分组不科学,使学生缺少共同进步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调查中发现有81%的学生喜欢根据成绩,性别,个性来分组。所以应该将性格、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四十多个学生进行合理科学分组。
问题五:设计不合理,使学生不愿参与小组活动。
从调查中发现有64%的学生不喜欢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理性思考
(1)英语课堂有效“小组活动”的理解
小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多个学生共同参与,通过相互合作而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西方关于小组活动的研究是由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Long 和Porter(1985)曾例举说明了小组活动可以增加使用语言目的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输出话题的质量,可以创造一种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增加学习动机。
(2)英语课堂有效“小组活动”的原则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大脑层处于小组活动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笔者认为,有效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凸显科学性
不管是分组,还是话题的选择,还是课堂的评价的准确性、个体性,都应该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只有科学合理的分组,选择恰当的话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它支配、调节和控制着。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③遵循有效性
小组活动是一个平台,是一种载体,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和应用性,克服学习的机械性和重复操作性。英语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口语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改进策略
1.科学合理分组,确保共同进步
教学是一个系统,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其中,科学合理的分组是首要环节。笔者在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差异情况,自觉地把自己分到ABCD四组的其中一组去。
A.组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 B.组会说英语并且语音语调较好的同学
C.组会说英语但组织和表达能力弱的同学英语 D.组几乎不会说英语的同学
然后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性别、兴趣爱好(如绘画等)、学习基础、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性格等因素,从A组、B组、C组和D组中分别挑一个,组成四人一组。并根据实际不间断地进行调整。
2.精心设计话题,学生全员参与
一个合适、恰当的话题,能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不管是话题难易程度的设计,还是话题来源的选择,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1)有难有易,各有长进
教师要为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设计好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既有简单的,也有适中的,更要有一定难度,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 对他们形成挑战,又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全体同学都能有表现的机会,都带来各自的成功感。
(2)面向学生生活,拉近文本距离
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活动前,要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讨论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有感而发,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要融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又有成果的展出,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中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
3.注重及时评价,维持讨论热情
教师如果不及时评价,学生对讨论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讨论的问题也不能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教师如果予以及时的评价,可以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性。当然,在评价中,要将评价的主体立体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三、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改进的成效及反思
1.改进成效
在实行了英语有效“小组活动”一学年后,笔者对所教的两个班82个学生做了以下调查,收到79分有效调查表。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从对课堂“小组活动”改进以来,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具体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从学生课堂中夸张的表演、流利的口语表述,到同学之间的合作、相互鼓励和欣赏;从以前上课教师“唱独角戏”,到现在上课学习积极举手,代表本小组发言,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都在各个层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营造了比较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经过“小组活动”后,用英语交流的人数从4%增加到80%,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课余也能尝试着用英语说话。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2.反思
当然,在实践小组活动中,也碰到了一些困惑,在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以做得更精,更细,更有效。教师要有大课程的理念,教师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调控和评价,对小组活动适时适量的把握和掌控。
总之,教无定法,只有得法与否。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使新的教学理念在“前沿战地”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 波.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欧阳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春第三中学 311400 )
论文作者:俞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评价论文; 课堂论文; 话题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