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确保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责任,这事关到国家的利益。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对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进行保障,重点就在于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得以更好发展。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水利工程也决定着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研究了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因素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控制因素;农业经济
引言:
自古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水利工程的发展,由于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续进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良好。但蓬勃发展的产业背后,由于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缺失,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对农业经济造成损失。因此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工作,全方位的做好施工工程中的控制工作,不因工程结构简单,技术问题小,规模小,难度小,而轻视质量控制,充分发挥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潜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
1控制因素
1.1人员因素
每一个工程都是由具体的施工人员来完成的,因此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包括不限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经验等。除了施工人员专业能力,还要考察施工人员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施工团队来讲,施工总负责人与施工人员同样重要。不同的施工环节对应不同的施工技术,环节与环节之间差异巨大,如果施工总负责人没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无法保证整体施工水平,除了经验,总负责人还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能保障项目保质保量顺利进行。由于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基本不具有科学素养与专业技术,容易出现施工不规范问题,因此应确保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1.2物力因素
除了需要保障人力因素,还需要保障物力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和资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机械设备,首先需要确定它的规格型号,其次,确认他的作业能力和运行状况,以保证高效完成水利工程作业。施工材料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因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把控好施工材料质量。在施工工作展开之前,对所用的施工材料先进行检测检验,确认钢筋、沙石、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材料,符合工程所需材料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充足的资金能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避免由于不合格的材料或者追赶,工程进度等因素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1.3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新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工程工期缩短,进而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对施工条件,施工工具进行优化,保证工程质量。此外,新工艺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对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及完成的工程检测准的精确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新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工程监测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的效率和水平。
1.4环境因素
当地的地质、气候等极大的影响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因此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平稳稳定,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比如施工场地要足够大,才能使一些必要的机械设备进入场地,项目的进度才不会延后。
2. 改善措施
2.1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施工总负责人,选拔具有丰富经验,与专业资格证书的高级人才。对于施工人员,在工程开展之前,应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以便其能顺利开展工作。施工负责人与施工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项目责任到人。对于施工人员的招聘,应该严格筛选,培训上岗,以老带新,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中小型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的现象,尽管口头上都讲质量第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或质量与费用发生矛盾,施工人员往往就放弃了质量控制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以保证质量,明确质量第一,速度第二的要领。
2.2加强物力方面的管理
对于机械设备而言,先进的机械设备代表先进的科学生产力,应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更新与维护,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材料而言,应该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材料,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分类保管,保证材料的安全,以免材料变质而造成资产的流失。对于资金方面,需要加大对工程施工现场勘查的资金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进而为设计方案制定数据支持,最终确保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规范,保证工程施工的合理。
2.3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
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机械设备类型,从而借助对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来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不仅如此,还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配合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进度。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部门应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培养和提高施工团队对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的认识,将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此外施工团队应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做好水利工程具体施工工作的指导,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得到提高,企业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2.4完善分包管理制度
一般而言,承包这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在我国,这些中小型的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完善的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制度缺乏规范性,就无法发挥监理作用,没按照规定行事,就会给监理工作带来困难。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格控制的,并不允许转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水利工程主体的分包与隐性转包之现象比大型工程要普遍的多。为了防止中小型企业,由于质量管理不到位而造成水利工程项目的损失,应该加强企业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以及强化施工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分包管理制度,做好分包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5规范工程负责人的行为
在招标过程中,为了避免资质、水平过于低下的企业由于极大压缩价格的基础上而中标,反而使工程质量受损的情况发生,应该对承包企业利润空间进行制定。出于综合考虑,对承包企业利润,空间工程风险和其他因素,建立和科学合理的评标体系,从根子上控制质量,明确负责人责任。
2.6加强监理单位监督工作
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特别是重点监测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部位,并充分了解工程图纸与施工方案,掌握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具体施工情况,做好记录,从而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3. 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深入了解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对策,从而确保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定要牢固的树立质量至上的观点,严格的根据相关规范执行基本建设程度,严格的把握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必须做好施工设计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苏跃.工程项目管理的三控制[J].国际经济合作,2006,(4):50-52
[2]陈卓.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J].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107-109
[3]丁忆新.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J].伤害建设科技,2004,(5):69-70
[4]刘静,成虎.我国建筑业 HSE 管理体系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2):1-4
论文作者:杨连伟,苏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