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_东主加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_东主加

青海省共和公路段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研究与工作实际,重点围绕于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分析,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建设;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裂缝;养护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发展迅速,从1978年的公路通车总里程89万公里发展至2015年底的457.73万公里。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多,公路的养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早期习惯于等路面破坏后再进行养护,这种养护的结果就是路面行驶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路面往往是在存在病害的情况下继续运营,养护资金使用不合理,实施效果不好,而且会加剧路面的损坏。基于此,笔者重点介绍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是在路面结构良好、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了恢复路面表面的服务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养护措施,其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预防性养护的研究现状,就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和适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

一、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国外公路发展很快,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公路网已经建成,并且公路已经进入养护维修时期。国外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常用的方法有封缝、修补坑槽、稀浆封层、微表处、罩面、路面再生等技术,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科学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对预防性养护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大多数地区路面养护仍采用被动养护方式,维护费用较大。近年来,随着养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广泛应用。2007年上海市颁发了《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2012年“美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交流会”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2014年河南省颁布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越来越多收到重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及适用条件

沥青路面的破坏原因及状况较为复杂,要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必须对路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了解各个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及效果,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确定的预防性措施。笔者分析几种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及其适用条件。

1.修补裂缝型

我国沥青路面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基层反射裂缝较为严重,路面纵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裂缝分为轻度裂缝和重度裂缝,轻度裂缝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毫米以内;重度裂缝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毫米,轻度裂缝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进行处理,或者采用贴封式的封面,以防止雨水通过裂缝下渗使病害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范畴。重度裂缝尚未造成严重的结构性破坏,因此,也常将它们归入预防性养护,这类裂缝通常采用扩缝处理。

2.表层喷洒型

雾封层是利用专门的洒布车在沥青面层上喷涂的一层薄的、渗透性强的乳化沥青或者改性乳化沥青,在沥青路面表面形成一层防水层,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的功能,雾封层适用于沥青路面有轻度到中度的松散病害,对于开级配混合料出现松散时,无论是低等级道路还是高等级道路均可以采用雾封层解决。还原剂封层是指采用专门的还原剂或者是再生剂通过一定技术喷洒在老化的沥青路面上,其目的是更新和还原表面已经氧化的沥青膏体,达到防水、封缝、抗老化的预防性目的,还原剂封层一般适用于沥青路面老化严重的路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表层封层型

表面封层是一种连续铺设在沥青路面表面的养护层,与表层喷洒型相比,它是将预先设计好的配合比通过专门的拌和摊铺设备将混合料铺设在原沥青路面上,形成沥青磨耗层,主要解决路面抗滑耐磨性,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及防渗水性,表面封层技术主要有石屑封层、稀浆封层及微表处。早期的石屑封层是撒布沥青后紧接着撒布单粒径的集料,紧跟着进行碾压,随后发展出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同步碎石封层就是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和粘结材料同步撒布在路面上,通过行车碾压形成单纯沥青碎石磨耗层。稀浆封层是由乳化沥青、集料、矿粉、水及添加剂组成的稀浆状混合物,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表面处治薄层,能够使路面磨损、老化、裂缝、松散等病害修复,具有防水、抗滑、施工快、造价低等优点。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发展的,它是由慢裂快凝的改性乳化沥青、集料、矿粉、水及添加剂组成的稀浆混合物,通常其厚度能够达到1~1.5厘米,其抗滑性及耐久性要比稀浆封层好,能够有效防止路表水下渗,提高路面的抗磨耗性和抗滑性。微表处可快速开放交通,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4.薄层罩面型

薄层罩面给原沥青路面提供一个崭新的表面,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大大增加,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恢复了表面粗糙度,提高抗滑能力。薄层罩面适用于路面平整度较差、路面车辙槽深度小于1厘米,路面无结构性破坏的路段,薄层罩面厚度一般为2厘米左右。混合料宜采用间断级配、改性沥青或者其他添加剂,目前高速公路上应用较多的是SMA-5,罩面的厚度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等综合确定。薄层罩面适用于解决路面出现轻微的网裂、透水等情况。

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应注意的问题

1.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预防性养护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实施过早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施过晚,病害发展迅速,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目前具体的预防性养护时间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科学地预测路面使用寿命衰减规律,确定实施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促进公路事业的良性发展。

2.进一步优化预防性养护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多,病害成因复杂,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路面病害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需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选择最优的养护方案。

3.规范养护运行体制

规范养护运行体制是落实预防性养护的重要保障,推荐实施管养分离,采用合同控制,建立科学的养护质量检查评定体系,提高相关责任方的责任感,主动实施预防性养护,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间

在确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实施时间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在同一个道路工程中,如果沥青路面路况不同,即便选用相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最终实施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便出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间。如果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过早,则极易出现资金浪费现象,如果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过晚,则极易出现沥青路面结构破损等不良现象。到目前为止,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最佳时间的确定方法大致有两种,及费用效益分析法与沥青路面状况触发法。通过分析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理念后不难发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目标之一就是有效减小沥青路面寿命周期中的养护费用,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而在确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间时,均会进行有关经济分析。因此,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最佳时间的确定,宜选用费用效益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吴顺斌. 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J]. 城市建筑, 2015(11):325-325.

[2] 任保岗. 对目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16).

[3] 吴晓则.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分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12):00219-00219.

[4] 李晓红. 谈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1):00179-00179.

[5] 赵永亮, 韩祥政.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36).

[6] 张拓.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论述[J]. 建筑建材装饰, 2016(10).

论文作者:东主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4

标签:;  ;  ;  ;  ;  ;  ;  ;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_东主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