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斌[1]2013年在《非小细胞肺癌PBK/TOPK与Ki-67及p53表达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肺癌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一直以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然而,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并不理想,5年的生存率不足20%,肿瘤转移及复发决定着患者术后的生存。因此,研究与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作用机制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PBK/TOPK(PDZ-binding kinase/T-LAK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是一种新颖的蛋白激酶,最早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性T细胞(T-LAK)中发现,具有322个氨基酸,与恶性肿瘤的增殖调控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除正常睾丸组织和一些胚胎组织外,其它正常组织中均难以检测到其表达。Ki-67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细胞增殖标记物,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分为野生型及突变型两种亚型,其中野生型p53可调节DNA的修复及细胞的凋亡,突变型p53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关于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是否与Ki-67及p53有关,未见相关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及内容:1.探讨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2.探讨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3.探讨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4.探讨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Ki-67及p53的关系;材料及方法:1. PBK/TOPK在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279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3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BK/TOPK蛋白的表达;用计算机ImageproPlus6.0(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试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结合临床相关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术后生存分析。2.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BK/TOPK、Ki-67及p53蛋白的表达,采用半定量方法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BK/TOPK蛋白与Ki-67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相关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术后生存分析。半定量分析方法及参考标准:阴性:无色或淡黄色;阳性:棕黄色或棕褐色;分别统计PBK/TOPK、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细胞的百分比,取其平均值作为半定量判定的临界值。3. 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选用PBK/TOPK高表达的A549和GLC-82两株腺癌细胞同时进行。干扰组采用siRNA干扰片段对两株细胞中PBK/TOPK的表达进行干扰,使PBK/TOPK表达明显下调,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BK/TOPK下调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台盼蓝染色法检测PBK/TOPK下调后细胞的增殖及存活能力。4. 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Ki-67及p53的关系采用四株肺癌细胞,其中包括3株肺腺癌细胞(A549、GLC-82和H358)及1株大细胞肺癌细胞(H460),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细胞滴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种细胞株中PBK/TOPK和p53的表达。同时采用细胞滴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采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检测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对PBK/TOPK表达较高的两株细胞株进行siRNA干扰,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其干扰效率,再分别检测Ki-67及p53的表达,探讨PBK/TOPK下调是否会影响Ki-67及p53的表达。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若方差不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分析。术后总体生存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x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法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 PBK/TOPK在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免疫组化定量分析表明PBK/TOPK在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具有非常的显著性(P=0.000),其中淋巴结转移灶中PBK/TOPK表达的PU值高于原发灶、肺良性病变及正常肺组织。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27、0.000、0.000、0.000),而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BK/TOPK在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及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0%、0%、44.8%、7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的显著性(P=0.000)。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BK/TOPK蛋白的表达、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远处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值均为0.0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PBK/TOPK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价的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9、0.022)。2.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分析在279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组织中PBK/TOPK、Ki-67与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4.8%、64.9%、49.1%。PBK/TOPK与Ki-67及p53的表达均具有正相关性(r=0.249,P=0.000;r=0.153,P=0.000)。在本研究中PBK/TOPK、Ki-67及p53蛋白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18.2%、21.2%。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BK/TOPK蛋白、Ki-67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PBK低/Ki-67低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PBK低/Ki-67高及PBK高/Ki-67高患者(P=0.029;P=0.000);PBK低/p53低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PBK高/p53低及PBK高/p53高患者(P=0.001;P=0.0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表明PBK/TOPK、Ki-67及p53的表达均可作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15、0.034)。3. 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经siRNA干扰后,GLC-82及A549细胞中的PBK/TOPKmRNA表达水平下调分别约83.6%、69.9%。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PBK/TOPK下调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其中,在A549与GLC-82细胞的划痕实验中,干扰组细胞的迁移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6、0.000)。在A549与GLC-82细胞的Transwell实验中,干扰组的细胞迁移数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MTT实验结果表明PBK/TOPK下调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在A549与GLC-82细胞中,干扰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干扰48小时后差异较为明显(P值均为0.000)。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PBK/TOPK下调可降低细胞的存活能力。在A549与GLC-82细胞中,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PBK/TOPK下调后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05)。4. 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Ki-67及p53的关系经QRT-PCR检测发现PBK/TOPK mRNA在A549、GLC-82、H358及H460四株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在H358及GLC-82细胞中表达较高,在A549及H460细胞中表达较低。Western blot及细胞滴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表明PBK/TOPK蛋白在H358及GLC-82细胞中表达较高,在A549及H460细胞中表达较低。PBK/TOPK蛋白在四种细胞中表达的PU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经QRT-PCR检测发现突变型p53mRNA在A549、GLC-82、H358及H460四种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在H358、H460及A549细胞中表达较高,在GLC-82细胞中表达较低;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p53蛋白在H358、H460及A549细胞中表达较高,在GLC-82细胞中表达较低。p53蛋白在四种细胞中表达的PU值比较,差异具有非常的显著性(P=0.000)。细胞滴片免疫组化检测Ki-67蛋白在四种肺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Ki-67在四种细胞中均呈高表达,PU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高表达PBK/TOPK的A549及GLC-82细胞分别经siRNA干扰,PBK/TOPK表达明显下调,A549和GLC-82细胞中PBK/TOPK mRNA下调分别为69.9%、83.6%,检测突变型p53mRNA的表达,发现PBK/TOPK下调可促使其下调,其中在A549和GLC-82细胞中p53mRNA表达下调分别为74.5%、68.5%,p53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细胞滴片免疫组化检测表明PBK/TOPK下调后A549和GLC-82细胞中Ki-67蛋白表达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PU值明显减小(P值均为0.000)。结论:1. PBK/TOPK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形成及转移有关;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其表达可作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要素。2. PBK/TOPK与Ki-67及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BK高/Ki-67高及PBK高/p53高的患者预后较差。3.Ki-67及p53的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均可作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要素。4. PBK/TOPK具有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的能力。5. PBK/TOP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与Ki-67及p53密切相关。PBK/TOPK的表达可调控p53, PBK/TOPK表达下调可使突变型p53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此外,PBK/TOPK表达下调可抑制Ki-67蛋白的表达。
李玉梅[2]2011年在《Tiam1、Ki67和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严峻的健康问题。在中国,预计到2025年,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居世界第1位。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和预后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Tiam1即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因子1,是鸟核苷酸交换因子(GEF),与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如乳腺癌、结肠癌;但也有学者认为Tiam1有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有研究表明Tiam1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Tiam1的过表达是肝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有关肺癌中Tiam1表达的研究基于定性分析,其量化特点及基于量化改变的变化规律,Tiam1、Ki67和p53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在肺癌预后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Ki67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细胞增殖标记之一,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对协助诊断、分析预后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Ki67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目前意见不一,Ki67与肺癌预后的关系也一直是研究热点。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p53突变普遍存在于肺癌癌变的过程中,有研究表明p53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相关,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为探讨Tiam1、Ki67和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阐明其联合检测在肺癌预后中的意义,并定量揭示Tiaml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变化规律,我们设计了本课题。目的定量揭示Tiam1、Ki67和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变化规律,从蛋白量化水平共同探讨Tiam1、Ki67和p53与肺癌的关系,阐明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肺癌预后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Tiaml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株肺癌细胞株(A549、GLC-82、H460)、肺癌石蜡组织芯片(包含102例肺癌组织、2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20例胎儿肺组织)、205例肺癌组织、37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iam1蛋白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试各例样品中Tiam1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GLC-82、H460)中Tiam1 mRNA的表达。二、Ki67和p53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株肺癌细胞株(A549、GLC-82、H460)、84例肺癌组织、1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试各例样品中Ki67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三、Tiam1、Ki67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研究205例Tiam1、Ki67和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和定量测试同前;根据染色程度和染色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评分,半定量判定:≥4分为高表达,0~3分为低表达。四、Tiam1、Ki67和p53在肺癌预后中的生存分析采用病例资料摘录和随访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0-2006期间在南方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结合Tiam1、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检测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一、Tiam1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的定量分析1、H460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A549、GLC-82细胞Tiam1的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00);A549细胞Tiam1的PU值与GLC-82细胞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2、H460细胞中Tiam1 mRNA的表达高于A549细胞和GLC-82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A549细胞中Tiam1 mRNA的表达高于GLC-82细胞,但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67)。3、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均大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胚胎肺泡上皮细胞Tiam1的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小细胞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胚胎肺泡上皮细胞Tiam1的PU值,但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254、P=0.283)。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Tiam1的PU值,与胚胎肺泡上皮细胞Tiam1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6)。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癌细胞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癌细胞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TNMⅢ-Ⅳ期肺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TNMⅠ-Ⅱ期肺癌癌细胞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肺癌癌细胞Tiam1蛋白的PU值与肺癌病人的性别、年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4、肺鳞状细胞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小于肺腺癌、肺大细胞癌及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鳞状细胞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小于肺腺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肺腺癌、肺腺鳞癌、肺大细胞癌、肺小细胞癌之间Tiam1的PU值基本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分化肺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中低分化癌细胞的PU值(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化肺癌与未分化肺癌、中低分化肺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P=0.133)。女性患者肺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男性患者(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癌细胞(P=0.004);淋巴结转移灶肺癌癌细胞中Tiam1的PU值大于原发灶中肺癌癌细胞PU值(P=0.001); TNMⅢ-Ⅳ期的肺癌癌细胞Tiam1的PU值大于TNMⅠ-Ⅱ期的肺癌癌细胞PU值(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癌细胞Tiam1蛋白的PU值与肺癌病人的年龄、吸烟史、肿瘤大体类型和远处转移无关。二、Ki67和p53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的定量分析1、H460细胞Ki67的PU值大于A549、GLC-82细胞的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A549细胞与GLC-82细胞之间Ki67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H460细胞p53的PU值大于A549、GLC-82细胞的PU值,A549细胞p53的PU值大于GLC-82细胞的PU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2、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癌细胞核Ki67的PU值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癌细胞,转移灶Ki67的PU值大于相应原发灶的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19);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肺癌之间癌细胞p53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但转移灶p53的PU值大于相应原发灶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肺癌癌细胞核Ki67、p53的PU值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体类型、肺癌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无关(P>0.05)三、Tiam1、Ki67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研究1、从定量及半定量角度分析肺癌组织中Tiam1、Ki67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均显示:Ki67与p53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并不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09, P=0.003; 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2,P=0.000);p53与肿瘤最大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密切(Pearson相关系数为0.153, P=0.028); Tiam1与Ki67、Tiam1与p53、Tiam1和Ki67与肿瘤最大面积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2、Ki67和p53蛋白表达一致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是一致性差(Kappa=0.200); Tiam1与Ki67、Tiam1与p53一致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949,P=0.714),表明三者一致性差。四. Tiam1、Ki67和p53在肺癌预后中的生存分析1、肺癌患者1-8年生存率分别为80%、59%、42%、34%、30%、22%、17%、13%。2、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化疗、Ki67、Tiam1、Ki67和Tiam1联合检测,Ki67和p53联合检测,Tiam1和p53联合检测,Ki67、p53和Tiam1联合检测这些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生存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吸烟史、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p53表达对患者预后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Ki67和Tiam1联合检测肺癌a组(Ki67高表达/Tiam1高表达),b组(Ki67高表达/Tiam1低表达),c组(Ki67低表达/Tiam1高表达),d组(Ki67低表达Tiam1低表达)四组患者生存期的变化:a、b、c、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35、34、54个月,四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a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6%、46%、25%、18%、16%、16%、11%及7%;b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1%、64%、49%、38%、35%、28%、28%及17%;c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47%、39%、33%、20%、16%、16%及16%;d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6%、69%、58%、55%、46%、26%、19%及19%。a、b、c、d四组间3、4、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3,P=0.007),其中a组生存率最低,d组生存率最高。四组间1、2、6、7、8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Ki67和p53联合检测肺癌A组(Ki67高表达/p53高表达),B组(Ki67高表达/p53低表达),C组(Ki67低表达/p53高表达),D组(Ki67低表达/p53低表达)四组患者生存期的变化:A、B、C、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16、31、43个月,四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6%、59%、43%、34%、32%、32%、24%及10%;B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69%、47%、26%、17%、15%、9%、9%及9%;C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7%、62%、50%、38%、38%、19%、6%及6%;D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8%、71%、53%、50%、40%、25%、21%及21%。A、B、C、D四组间1、3、4、5、6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18, P=0.003,P=0.026,P=0.018),其中B组生存率最低,D组生存率最高。四组间2、7、8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p53和Tiam1联合检测肺癌①组(p53高表达/Tiam1高表达),②组(p53高表达/Tiam1低表达),③组(p53低表达/Tiam1高表达),④组(p53低表达/Tiam1低表达)四组患者生存期的变化:①、②、③、④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56、25、27个月,四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①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7%、47%、32%、24%、24%、20%、11%及4%;②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91%、79%、64%、51%、47%、41%、32%及16%;③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0%、59%、37%、31%、25%、18%、15%及15%;④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7%、59%、45%、40%、34%、17%、17%及17%。①、②、③、④四组间2、3、4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25,P=0.050),其中①组生存率最低,②组生存率最高。四组间1、5、6、7、8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Ki67、p53和Tiam1联合检测肺癌1组(Ki67高表达/p53高表达/Tiam1高表达),2组(Ki67高表达/p53低表达/Tiam1高表达),3组(Ki67高表达/p53高表达/Tiam1低表达),4组(Ki67高表达/p53低表达/Tiam1低表达),5组(Ki67低表达/p53高表达/Tiam1高表达),6组(Ki67低表达/p53低表达/Tiam1高表达),7组(Ki67低表达/p53高表达/Tiam1低表达),8组(Ki67低表达/p53低表达/Tiam1低表达)八组患者生存期的变化:1、2、3、4、5、6、7、8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16、56、18、24、34、36、54个月,八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8%、42%、28%、22%、22%、22%、11%及4%;2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3%、49%、24%、16%、13%、13%、13%及13%;3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96%、81%、65%、53%、49%、49%、49%及24%;4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62%、43%、29%、19%、19%、6%、6%及6%;5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44%、29%、29%、15%、15%及15%;6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6%、69%、49%、43%、36%、22%、17%及17%;7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80%、70%、60%、50%、50%、25%、0%及0%;8组1~8年生存率分别为92%、75%、58%、58%、45%、27%、27%及27%。1、2、3、4、5、6、7、8八组间2、3、4、5、6、7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6,P=0.002,P=0.017,P=0.012,P=0.001),其中3组生存率最高。八组间1、8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P=0.105)。7、对性别、年龄、吸烟史、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肿瘤最大面积、化疗、Ki67PU值、Tiam1PU值、p53PU值、Ki67、Tiam1及p53的独立检测、Ki67和Tiam1的联合检测、Ki67和p53的联合检测、p53和Tiam1的联合检测、Ki67、p53及Tiam1的联合检测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和Tiam1联合检测、肿瘤最大面积、TNM分期、化疗为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0,P=0.004,P=0.001, P=0.017)。提示:Ki67、Tiam1同时高表达患者较Ki67、Tiam1同时低表达患者死亡风险大;未进行化疗的患者较进行化疗患者的死亡风险大;肿瘤最大面积越大、TNM的分期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结论一、Tiam1蛋白在正常肺组织、胚胎肺组织、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前两者,说明Tiam1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Tiam1蛋白在肺癌细胞和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其表达强度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鳞癌中Ti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织学类型;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高的肺癌组织,Tiam1表达越高,说明Tiam1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高度相关。二、Ki67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高是转移的标志。三、Tiaml与Ki67、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是独立的,Tiam1与Ki67、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且不存在一致性;肺癌中Ki67、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但相关关系不密切,且一致性差;因此可以将三者组合起来,共同探讨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四、Ki67蛋白的高表达、Tiam1蛋白的高表达、伴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未进行化疗、TNM分期高,均是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的标记。Ki67、p53、Tiam1随机组合检测,以Ki67和Tiam1的组合检测最佳,3年、4年、5年生存率的高低均为:Ki67低表达/Tiam1低表达组>Ki67高表达/Tiam1低表达组、Ki67低表达/Tiam1高表达组>Ki67高表达/Tiam1高表达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Ki67和Tiam1联合检测、肿瘤最大面积、TNM分期、化疗为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联合检测Ki67、Tiam1的表达水平,能够有效的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刘伟[3]2002年在《非小细胞肺癌PTEN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TEN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PTEN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PCNA标记细胞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分别定义细胞凋亡指数(AI)和细胞增殖指数(MI)。结果肺癌PTEN表达阳性率为46.51%,癌旁肺组织阳性率为9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肺癌组织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46.51%versus 95%,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分化癌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健康组显著高于死亡组。癌旁正常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为1.125±0.7745%,肺癌组织为4.1256±2.0876%,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TEN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PTEN表达阴性的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患者的预后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癌旁肺组织细胞增殖指数为12.3250±3.5394%,肺癌组织为48.642±23.922%,差异有显著性,肺癌组织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细胞增殖指数随PTEN表达水平增高而降低。细胞增殖指数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患者的预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肺癌存在PTEN表达下调。PTEN蛋白具有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而肺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下调以及由此导致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平衡失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细胞增殖指数与肺癌临床分期及患者的预后有 论文:中文摘要关,PCNA阳性表达为细胞异常增殖的标志,可以作为肺癌预后及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古颖春[4]2011年在《NSCLC组织中p53、p16和nm23的表达与预后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p16、p53、nm23在NSCLC(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p53、p16及nm23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9例NSCLC患者及18例支气管扩张组织中的标本中p53、p16及nm23的表达,并对肺癌患者术后随访5年以上结果1.p53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支气管扩张组织中的表达。而p16,nm23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支气管扩张组织中的表达。2.p53在NSCLC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患者性别、肺癌组织的组织学分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断端浸润、肿瘤的部位无明显相关。3.腺癌中p16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中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断端的阳性组表达率低与断端阴性组,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无明显相关。4.nm23在中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断端浸润、肿瘤的部位无明显相关。5.p53与p16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而nm23与p53,nm23与p16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6. NSCLC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越高,术后生期越短,NSCLC组织中p16阳性表达率越高,术后生期越长,NSCLC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与术后生期无关。7.在NSCLC组织中p53与p16蛋白表达均异常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一种蛋白表达异常者,p53与p16蛋白表达均异常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两种蛋白表达均正常者。结论1.p53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p16与nm23在NSCLC组织中低表达。2.p53在NSCLC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高。p16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中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组,在断端的阳性组表达率低与断端阴性组。nm23在中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3.p53与p16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在预后方面呈负相关。4.p53与p16在NSCLC表达与预后有关。
史冬梅[5]2003年在《P53、bcl-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预后的相关关系》文中指出前言 放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实,改变基因的表达情况能明显地提高放射治疗预后。多基因间还可协同诱导产生放射抵抗性或者放射敏感性,从而影响放射治疗的结果。 p53和Bcl-2基因在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本实验就是要探讨p53及Bcl-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放疗中心1995-1000年收治的接受单纯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58例。所有病例均为经过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确诊的放射治疗的患者。全部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 全部患者均应用Siemens直线加速器治疗。选用X射线,15MV,Dt=66-68GY/33-34f/45-49d。SSD=100cm,剂量率为2Gy/min。 二、实验方法 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方法 每张切片由两名病理科医师双盲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400),观测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以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 P53蛋白阳性;以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仇-2蛋白阳性染色。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KaPfan-Met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并用吨-rnk法进行检验,判定P53及Bcl-二的过表达与放射治疗预后是否有相关性。进一步应用Cox-Reession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P53及h-2的过表达是否为判断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实验结果 * p53蛋白表达 P53蛋白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5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有32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5.17%。 2.BCI—2蛋白表达 BCI—2蛋白表达产物位于纲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5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有27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6.55%。 3.p53表达情况与生存期相关关系分析 P53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14.36。0.97(月入 p53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18.60 fi.49(月人 经过 LOG回归计算,有统计学意义h=0.030卜炉3阳性表达的患者的预后较差。 4.BCI—2表达情况与生存期相关关系分析 BCI—2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14.39。1.18(月LBCI-Z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17.89。1.26(月人 经过 LOG回归计算,有统计学意义h=0.04 l):BCI-2阳性表达的患者的预后较差。 5.应用单因素分析证实 年龄h二 0.328)和性别h=0.588)与放射治疗后患者的生 ·2·存期无关。 6.Cox-Re邵ssion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P53和仇-2的阳性羡达是判断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9)。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的疗效个体差异很大。近年来随着好生物学理论及其技术在医疗研究中的不断应用,证实放射线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依赖于p53基因蛋白的介导,并受仇-2基因蛋白水平调控,因此P53基因及BCI-2基因表达有可能作为判定肿瘤放射治疗预后的参考指标。 本实验应用人 P53及 BCI-2基因产物蛋白单克隆抗体对 58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p53及仇-2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 PS 3与h-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h<0.05人此组数据与文献报道的研究数据相近。说明P53及执-2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可能是支气管上皮转变成癌的重要因素。虽然都是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但患者的预后却不同。实验发现P53及伽-2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生存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较好的指标。 P53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除GI期阻滞外砰3还可以使细胞阻滞在GZ期。此外,促进细胞终末分化可能是P53起抑癌基因作用的又一个机制。 p53基因阳性表达降低放射敏感,影响患者的预后的可能的原因是:p53基因于扰DNA受损伤的细胞GI期抑制,使其继续 ·3·进人 S期,其机制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 P53基因突变增加 DNA修复酶的活力;另一方面 p53蛋白本身参加 DNA修复。P53基因阳性表达将会减弱甚至阻断放射线对DNA的损伤,起到降低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Hwang JH等人研究68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Bcl-2的表达得出结论:在治疗前的病理切片上伽-二有阳性表达预示着放射治疗的预后不良。与本实验的结论相同。 BCI-二的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可能是与趾—2的生物学特性有关,BCI—2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的寿命,这就增加了其它癌基因表达的机会,同时它还保护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长期生存而不凋亡,并能增加细胞对多种凋亡刺激因素的抵抗性,阻止细胞死亡的最后通路,从而调?
赵敏[6]2016年在《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表达特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肺癌已经成为癌症相关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2年赫捷院士报道了中国排名前十位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肺癌无论从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来讲,都是名列第一位,其中80%以上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确诊为NSCLC时,尽管近来年采用了多种综合预防和治疗手段,仍然难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改善其生存率,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15%,因此,系统的研究NSCLC的发生、发展机制,筛选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一直是肿瘤研究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抑癌基因p53的负性调控因子,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位于人染色体17q23/q24区域,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2C(PP2C type protein phosphatase)家族成员,由PPM1D编码,人的Wip1蛋白分子量约为61k D,由605个氨基酸组成,能够通过依赖于p53蛋白途径和非依赖于p53蛋白途径,促进肿瘤进展。近年来,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肝、脑膜、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中发现了Wip1的扩增。此外,许多人类原发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乳腺癌、胰腺腺癌)包含扩增的Wip1基因和高表达的Wip1蛋白质,并且显示出与癌症患者预后不佳有关。Naoyuki Satoh等发现原发性肺腺癌患者,Wip1在肿瘤上皮细胞表达的增加,与肿瘤进展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拟观察Wip1在NSCL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其判断预后的价值,并分析Wip1具体作用机制,为将其作为一个NSCLC候选治疗靶点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预后价值分析目的:研究Wi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1年-2010年期间117例NSCLC患者临床样本,均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10例来自于支气管扩张等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肺组织及癌旁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ip1在正常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Pearson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应用Log rank检验进行相关性判断,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判断。以α=0.05为检验水平,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Wip1阳性表达定位于胞浆和细胞核,呈浅黄色、棕黄色或黄褐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2%(81/117),与正常肺组织中Wi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0.00%(0/1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114,P=0.000)。2 Wip1阳性表达组年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68)。非小细胞肺癌组织Wip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男性占70.4%(57/81),女性占29.6%(24/81),Wip1蛋白阴性表达组中,男性占83.3%(30/36),女性占16.7%(6/36),采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7,P=0.138)。Wip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7%(47/53),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56.8%(25/44),在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率为45%(9/20),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发现肺腺癌中Wip1表达高于鳞状细胞癌和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χ2=18.106,P<0.00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Wip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组占29.6%(24/81),中低分化组占70.4%(57/81),Wip1蛋白阴性表达组中,高分化组占19.4%(7/36),中低分化组占80.6%(29/36),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ip1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之间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8,P=0.249)。Wip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肿瘤大小≤3 cm病例占14.8%(12/81),肿瘤大小>3 cm病例占85.2%(69/81),Wip1蛋白阴性表达组中,肿瘤大小≤3 cm占38.9%(14/36),肿瘤体积>3 cm病例占61.1%(22/36),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ip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7,P=0.004)。Wip1蛋白阳性表达组中,淋巴结无转移病例占55.6%(45/81),淋巴结转移病例占44.4%(36/81),Wip1蛋白阴性表达组中,淋巴结无转移病例占69.4%(25/36),淋巴结转移病例占30.6%(11/36),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ip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157)。非小细胞肺癌Wip1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临床分期I-II期占55.6%(45/81),III-IV期占44.4%(36/81),Wip1蛋白阴性表达组中,临床分期I-II期占75.0%(27/36),III-IV期占25.0%(9/36),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ip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6)。3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Wip1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Wip1阳性表达组总体生存率低于Wip1阴性表达组。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Wip1表达相对危险度为5.096(95%可信区间=1.501-17.303),临床分期相对危险度为0.159(95%可信区间=0.037-0.68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小结:1 Wip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2 Wip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3 Wip1阳性表达组总体生存期低于Wip1阴性表达组,其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高风险因子。第二部分Wip1-si RNA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研究基因沉默Wip1对NSCLC A549细胞、NCI-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基因沉默Wip1。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从三个设计的si RNA中筛选出最有效的si RNA。通过MTT技术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21及P27的表达。结果:1三种Wip1-si RNA(40 n M)转染A549细胞、NCI-H1299细胞株48h,对Wip1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沉默作用,其中Wip1-si RNA-3的沉默效率最高,达到90%以上;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Wip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2与阴性转染组细胞相比,基因沉默Wip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1299的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Wip1-si RNA转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组细胞之间增殖率无明显差异。3敲低Wip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1299的细胞周期具有显著作用,表现为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而处于G0/G1期的细胞显著增加。4 Wip1-si RNA转染A549、NCI-H1299细胞48 h后,与Non-Target-si RNA和对照组细胞相比,PCNA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P21、P27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小结:1设计的Wip1-si RNA能够特异、有效的抑制Wip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2 Wip1-si RNA能够显著抑制NSCLC细胞株A549和NCI-H1299细胞的增殖;3 Wip1-si RNA能够显著抑制NSCLC细胞株A549和NCI-H1299细胞G1→S的转换;4 Wip1-si RNA能够显著抑制NSCLC细胞株A549和NCI-H1299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促进抑癌基因p21和p27的蛋白表达水平。第三部分Wip1-si RNA对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侵袭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Wip-si RNA敲低Wip基因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本部分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肺腺癌细胞A549、非小细胞肺癌NCI-H1299细胞Wip1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MMP)-2、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 Wip1-si RNA(40 n M)转染A549、NCI-H1299细胞48 h后,与non-Target-si RNA及对照组相比,其迁移到划痕区域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non-target si RN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侵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non-Target-si RNA组相比,Wip1-si RNA(40 n M)转染A549、NCI-H1299细胞48 h后,与non-target si RNA及空白对照组相比,Wip1敲低的A549和NCI-H1299细胞,其侵袭到膜下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non-Target-si RNA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侵袭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3将40 n M的Wip1-si RNA转染A549、NCI-H1299细胞48 h后,Non-target-si RNA组相比,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TIM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on-Target-si RN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小结:1 Wip1敲低显著抑制A549和NCI-H1299细胞的迁移能力。2 Wip1敲低显著抑制A549和NCI-H1299细胞的侵袭能力。3 A549和NCI-H1299细胞中敲低Wip1,可以下调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促进TIMP2的蛋白表达。结论:1 Wip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p T分期、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了对NSCLC发生、发展的调控,其可做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一个较好的指标。2基因沉默Wip1能够通过下调PCNA,上调p21和p27蛋白表达,抑制了G1/S期转换,从而抑制了NSCLC细胞增殖。3基因沉默Wip1能够通过下调MMP2、MMP9,上调TIMP2的表达,从而抑制了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于文成[7]2004年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多抑癌基因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 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总是处于一种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状态受一系列基因的调控,当促增殖的基因过度表达或抑制基因突变、缺失,以及促进凋亡基因突变、缺失,或抑制凋亡基因过度表达,均会打破增殖和凋亡动态平衡,导致肿瘤发生。国内外对癌基因、抑癌基因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在肺癌中表达存在着差异性,及多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因此,很难确定是那几种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基因控制增殖与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肺癌基因治疗是近几年医学分子遗传学中的新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已从基因研究进入临床实验,已有数项肺癌基因治疗计划被美国FDA批准使用。在众多与肺癌有关的抑癌基因中,那一种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最佳基因,是基因治疗的重要问题,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手段,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TEN、bcl-2及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材料和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PTEN、bcl-2、bax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PCNA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分别定义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 结果 ①肺癌PTEN表达阳性率为46.51%,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率为95%,肺癌组织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46.51%versus 95%,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分化癌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健康组显著高于死亡组。②肺癌bcl-2的阳性率为51.1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51.6%versus 20%,P<0.05)。肺癌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肺癌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③肺癌bax阳性率为60.47%,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阳性率90%(60.47%versus90%,p<0.01)。bax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分化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癌,肺癌健康存活组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死亡组。④肺癌be卜2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TEN与be】一2、bax无相关性。⑤癌旁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为1.125土0.7745,肺癌组织为4.1256士2.0876,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⑥癌旁肺组织细胞增殖指数为论.3250士3.5394%,肺癌组织为48.642士23.92器,肺癌组织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⑦增殖/凋亡比,正常肺组织与肺癌组织增殖/凋亡比分别为n.97和10.96,二者无显著差异.⑧细胞凋亡指数随肿瘤PTEN、bax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随bcl一2表达水平增高而降低,细胞增殖指数随PTEN表达水平增加而降低,而与be卜2及bax蛋白表达无关.⑨细胞凋亡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患者的预后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细胞增殖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患者的预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结论①肺癌be卜2蛋白的高表达,PTEN、bax蛋白的低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密切相关,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与增值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be卜2在肺癌的早期高表达,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指标。PTE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bax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PTEN、bax可以作为判断肺癌病情及患者预后的指标。③肺癌存在be卜2蛋白上调与bax蛋白下调呈负相关性.PTEN与bel一2、bax无相关性。④肺癌凋亡指数明显增高,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⑤肺癌增殖指数明显增高,细胞增殖指数与肺癌临床分期及患者的预后有关;PCNA阳性表达为细胞异常增殖的标志,可以作为肺癌预后及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⑥增殖/凋亡比在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无差异。
黄英泽[8]2016年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癌症易感性、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Ras相关区域家族亚型A(RASSF1A)是一重要的抑癌基因,其可以维持微管稳定性、促进细胞凋亡、控制细胞周期等。目前研究认为,RASSF1A基因在肿瘤细胞内低表达主要是由于DNA甲基化的结果。本研究通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癌症易感性及其预后的关系,并探讨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对癌症诊断的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图集(TCGA)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 (Illumina)平台下载Level 1中的33种癌症(分别是急性髓性白血病、肾上腺皮质癌、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低级神经胶质瘤、浸润性乳腺癌、宫颈鳞癌和子宫腺癌、胆管癌、结肠癌、食管癌、多形性胶质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肝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间皮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胰腺癌、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前列腺腺癌、直肠腺癌、肉瘤、皮肤黑色素瘤、胃腺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胸腺瘤、甲状腺癌、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瘤、葡萄膜黑素瘤)的甲基化数据及临床数据,并辅以R挖掘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33种癌症易感性、预后的关系。另外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文献检索标准,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SciFinde、Google scholar、CNKI、万方、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截止至2015-12-01有关研究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癌症关系的病例对照文献,应用R软件的meta包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TCGA计划中的DNA甲基化数据和临床数据挖掘,分析了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15种癌症易感性的关系,以及28种癌症预后的关系。发现RASSF1A基因启动子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OR=33.76,p<0.0001)、浸润性乳腺癌(OR=22.92,p<0.0001)、结肠癌(OR=2.38,p<0.0001)、食管癌(OR=9.71,p<0.0001)、头颈部鳞状细胞癌(OR=2.62,p<0.0001)、肾透明细胞癌(OR=13.26,p<0.0001)、肾乳头状细胞癌(OR=109.00,p<0.0001)、肝细胞癌(OR=24.92,p<0.0001)、肺腺癌(OR=36.56,p<0.0001)、肺鳞癌(OR=56.95,p<0.0001)、胰腺癌(OR=6.64,p<0.0001)、前列腺腺癌(OR=463.67,p<0.0001)、直肠腺癌(OR=1.25,p<0.0001)、甲状腺癌(OR=750.55,p<0.0001)、子宫内膜瘤(OR=27.04,p<0.0001)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现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病人预后复发率(HR=1.97,p=0.037)和预后生存率(HR=1.83,p=0.04)较RASSF1A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患者缩短;在胸腺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病人预后复发率(HR=3.55,p=0.01)和预后生存率(HR=5.84,p=0.009)较RASSF1A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患者缩短;在结肠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病人预后复发率(HR=2.25,p=0.006)较RASSF1A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患者缩短;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病人预后生存率(HR=1.66,p=0.006)较RASSF1A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患者缩短,在肺鳞癌(HR=0.51,p=0.003)、前列腺腺癌(HR=0.15,p=0.002)中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他癌症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关系。从文献数据库最初检索到3287篇文献,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癌症易感性的共338篇,分别纳入到大肠癌、肺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阴道癌)、肝癌、甲状腺癌、男性肿瘤(阴茎癌、睾丸癌和前列腺癌)、膀胱癌、皮肤癌、乳腺癌、神经系统肿瘤、肾癌、食管癌、头部颈部癌、胃癌、血液癌和淋巴瘤、胰腺癌这16种癌症中;另外纳入癌症预后的文献31篇,分别纳入到肺癌、肝癌、乳腺癌和膀胱癌中。发现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以上16种癌症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和膀胱癌预后生存率(HR=1.42,p=0.0003)、乳腺癌预后生存率(HR=1.55,p=0.0008)和预后复发率(HR=1.50,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n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把TCGA结果和文献的分析结果合并分析发现,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大肠癌(OR=6.52,p<0.0001)、肺癌(OR=16.75,p<0.0001)、妇科肿瘤(OR=10.00,p<0.0001)、肝癌(OR=18.30,p<0.0001)、甲状腺癌(OR=9.78,p<0.0001)、男性肿瘤(OR=12.59,p<0.0001)、膀胱癌(OR=21.51,p<0.0001)、乳腺癌(OR=20.30,p<0.0001)、肾癌(OR=15.02,p<0.0001)、食管癌(OR=11.91,p<0.0001)、头部颈部癌(OR=24.69,p<0.0001)、胰腺癌(OR=3.47,p=0.0012)的易感性存在紧密关联。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膀胱癌患者的总生存期HR=1.37(p<0.0001),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HR=1.18(p=0.0073),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HR=1.42(p=0.0019)都降低,同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复发率HR=1.44(p<0.0001)都升高。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大肠癌、肺癌、妇科肿瘤、肝癌、甲状腺癌、男性肿瘤、膀胱癌、乳腺癌、肾癌、食管癌、头部颈部癌、胰腺癌的易感性存在紧密联系,和这12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膀胱癌、肺癌、乳腺癌的预后生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这12种癌症风险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预测膀胱癌、肺癌、乳腺癌不良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RASSF1A基因启动子在临床上的价值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良好的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杨蔚[9]2015年在《WTX基因与P糖蛋白的关系及其对胃癌MDR细胞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研究抑癌基因WTX和β-catenin、P-gp在不同生存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2.构建过表达WTX的慢病毒载体,以高表达P糖蛋白(P-gp)的MDR胃癌细胞SGC7901/VCR为模型,研究WTX对P-gp表达水平的影响。3.初步研究WTX调控P-gp表达的机制,并研究WTX对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的影响。方法1.按生存时间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生存期>5年)和预后不良组(2年内因肿瘤进展死亡),分别取肿瘤和正常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WTX、β-catenin和P-gp在不同生存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2.构建过表达WTX的慢病毒载体,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qPCR检测WTX mRNA表达水平。qPCR检测分析WTX、mdr-1、MRP-1、BCRP在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表达情况。将SGC7901/VCR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CON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WTX过表达组(OE组)。慢病毒感染SGC7901/VCR,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WTX后SGC7901/VCR细胞中P-gp的表达情况。3. SGC7901/VCR细胞分组后感染慢病毒,qPCR检测过表达WTX前后β-catenin、TCF4、CBP、p300、TP53、MDM2、NF-κB、E-cadherin、c-myc和cyclinD1的变化,初步探讨WTX对P-gp的调控机制。同时研究WTX对MDR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测定细胞周期。结果1.预后良好组中WTX表达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而β-catenin和P-gp表达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相关性分析显:WTX表达水平与β-catenin和P-g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而β-catenin和P-gp表达水平间为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由通过检验可以得到如下变量:年龄、TMN分期、WTX评分、β-catenin评分和P-gp评分。结果如下:(1)年龄:年龄(1)和年龄(2)表示以青年组(<40岁)为参照,分别用中年组(≥40岁—<60岁)和老年组(≥60岁)与青年组相比较。结果显示B值为负数,且Exp(B)<1,年龄因素和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即年轻的患者预后较老年患者差。(2)TNM分期:B值为正数,且Exp (B)>1,显示TNM分期和疾病预后呈正相关关系,即TNM分期增加,则预后不良。OR=12.76,95%置信区间为:1.119-145.435。(3)WTX评分:B值为负数,且Exp (B)<1,WTX评分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即评分越高,预后越好。(4) β-catenin评分:B值为正数,且Exp (B)>1, β-catenin评分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即评分越高,预后越差。OR=12.872,95%置信区间为:1.524-108.72。(5)P-gp评分:B值为正数,且Exp (B)>1, P-gp评分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即评分越高,预后越差。2.成功构建WTX慢病毒表达载体,qPCR检测发现SGC7901和SGC7901/VCR中WTX均为低表达;P-gp在SGC7901中低表达而在SGC7901/VCR中高表达;MRP-1和BCRP在SGC7901和SGC7901/VCR中均为高表达。qPCR检测SGC7901/VCR感染慢病毒后,WTX mRNA升高了108.9倍,成功过表达WTX;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WTX后mdr-1 mRNA和P-gp蛋白表达均下调。3. qPCR检测过表达WTX后:TCF4、p300和NF-κB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myc表达下调(P<0.05); β-catenin、CBP、 TP53、MDM2、E-cadherin和cyclinD1均为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WTX可能通过p53途径调控P-gp,且WTX抑制c-myc表达,并对细胞间粘附和细胞周期产生影响。流式细胞检测未发现细胞出现明显凋亡;CCK8法检测SGC7901/VCR细胞生长曲线,发现过表达WTX后SGC7901/VCR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结论1. WTX、β-catenin和P-gp表达水平均与胃癌预后相关:WTX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关系,而β-catenin和P-gp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呈正相关关系。年龄、TMN分期、WTX评分、β-catenin评分和P-gp评分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2. SGC7901/VCR细胞高表达P-gp,是研究P-gp介导的MDR的良好模型。过表达WTX可以降低SGC7901/VCR细胞P-g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WTX可能通过p53途径调控P-gp,抑制c-myc表达,并对细胞间粘附和细胞周期产生影响。过表达WTX后未出现明显的SGC7901/VCR细胞凋亡是通过诱导S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刘建明[10]2013年在《p16-CyclinD1-CDK4/6-pRb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正常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tumor-suppressor1, MTS1又称p1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l)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etinoblastoma gene, Rb),探讨p16-CyclinDl-CDK4/6-Rb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技术(PCR, PCR-SSCP, MSP,DNA测序和DPCR技术等)和病理学技术对人体正常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16, cyclinDl和Rb,从蛋白质和DNA水平改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CyclinDl和Rb的表达,结果显示NSCLC中p16-CyclinD1-Rb通路总异常率为97.6%(82/84):p16、RB和CyclinDl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8.1%,51.2%和54.8%:提示p16-cyclinDl-Rb通路异常与NSCLC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三种蛋白的异常可单独或共同发挥作用。p16与Rb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CyclinDl与RB表达呈正相关(P<0.05)。Rb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作用。2.应用PCR-SSCP, MS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p16基因状态。共发现24/76例(31.6%)LMS中有p16基因异常,其中18例(23.7%)发生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4例发生基因突变(2例在第2外显子编码区,2例在第2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头处),2例存在纯合缺失。24例p16基因异常的NSCLC中p16蛋白阴性20例,弱阳性4例.研究结果提示p16基因失活与NSCLC的发病机制有关。启动子区5’CpG岛的甲基化是NSCLC中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但也有少量点突变和缺失。3.应用DPCR技术检钡CCND1基因扩增。结果显示16/76例(21.1%)NSCLC存在CCND1基因扩增,均伴CyclinD1过表达。但仍有32/48例(66.7%) cyclinD1过表达的病例未检测至JCCND1扩增。实验结果提示CCND1基因扩增在中NSCLC较为常见,是引起CyclinD1过表达的原因之一,可能与NSCLC发病机制有关。4.本研究回访率51.2%,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CyclinD1表达以及转移与患者死亡率相关,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则仅发现p16表达、肿瘤大小和有无转移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16、CyclinD1和Rb联合检测对NSCLC进展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论:p16-cyclinD-pRB通路异常与NSCLC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是NSCLC中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CCND1基因扩增在NSCLC中较为常见,是引起cyclinD1过表达的原因之一,可能与NSCLC发病机制有关。P16、肿瘤大小和有无转移是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
参考文献:
[1]. 非小细胞肺癌PBK/TOPK与Ki-67及p53表达的关系及预后意义[D]. 雷斌. 南方医科大学. 2013
[2]. Tiam1、Ki67和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D]. 李玉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11
[3]. 非小细胞肺癌PTEN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D]. 刘伟. 青岛大学. 2002
[4]. NSCLC组织中p53、p16和nm23的表达与预后关系[D]. 古颖春. 青岛大学. 2011
[5]. P53、bcl-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预后的相关关系[D]. 史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6]. 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表达特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D]. 赵敏. 河北医科大学. 2016
[7].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多抑癌基因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D]. 于文成. 青岛大学. 2004
[8]. 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癌症易感性、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黄英泽. 昆明理工大学. 2016
[9]. WTX基因与P糖蛋白的关系及其对胃癌MDR细胞的影响[D]. 杨蔚.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10]. p16-CyclinD1-CDK4/6-pRb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 刘建明. 中南大学. 2013
标签:肿瘤学论文; 肺癌论文; 癌细胞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肺癌转移论文; 预后论文; 细胞分化论文; 肿瘤分期论文; p53基因论文; 抑癌基因论文; 癌症论文; ki-67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