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罗斌文

三六三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在2018年6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通过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回顾2017年8月-2018年5月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过程,对42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在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11例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76%、26.19,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8.24%、75.24%。结论:在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对以往护理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超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前言: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当中,该病症临床症状较为显著,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使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发展情况,指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过,由于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各项机体功能都在逐渐减弱,在住院期间,存在较多的隐患问题,如果不能够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不仅加大了后期治疗的难度,同时也为患者身体和心理上带来了更多的打击。基于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学会正确辨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具有针对性进行预防,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降到最低,做大限度的消除各种隐患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回顾2017年8月-2018年5月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过程,对42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以及临床症状均不具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通过在以往的心血管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其他问题进行汇总并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将具体的应对策略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当中,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组的发生概率[1]。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相关操作不规范,工作内容落实不到位,出现敷衍、走形式现象,很容易引发多种不良事件。其次,部分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保持怀疑态度,无法主动配合医生开展各项临床治疗工作。此外,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无法真正意识到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隐患风险。最后,医院内部基础设施不健全,没有做好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部分医疗仪器出现毁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故障问题。

针对上述在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常出现的隐患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预防。首先,定期对心血管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共同学习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断完善科室内部交接班制度,合理划分护理人员的职权范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护理人员的警惕意识,在查房过程中,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如果发现患者身体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次,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生病期间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工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到更多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便于医生各项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医院内部应加强消毒处理,每日打扫病房卫生,做好病房内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降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2]。

1.3疗效判断标准

对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75分表示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计算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使用下,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为计数资料,用卡方进行检验,如果统计结果符合P<0.05,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11例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76%、26.19%,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8.24%、75.24%。

3.讨论

考虑到心血管患者多为老年群体,身体各项技能正在逐渐衰减,为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事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进行预防。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维护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的出现[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对照组为11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76%、26.19%,由此可以证明,在安全风险控制护理模式下,心血管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风险控制效果较好。通过对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8.24%、75.24%,两组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被多数患者认可并接受,互换矛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3):117+119.

[2]屈晓敏.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51-152.

[3]杨丹丹.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4):186.

论文作者:罗斌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浅析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罗斌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