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后政策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重点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6年经济形势的两个突出特点和一个突出问题
1996年的经济形势有两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涨幅继续双回落。
从经济增长率的情况来看,自1993年中开始实行加强宏观调控和适度从紧的方针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由“过热”和秩序混乱的状态,逐步走向平稳,并在平稳的回落中保持了适度的、较高的增长速度。以GDP增长率看,1993年与1992年相比,平稳回落了0.7个百分点;1994年与1993年相比,平稳回落了0.9个百分点;1995年与1994年相比,平稳回落了2.1个百分点;1996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9.8%,继续呈回落之势,如果全年为10%左右的话,那么与1995年的10.5%相比,又将平稳回落0.5个百分点左右。这样,四年来,共平稳回落了4个百分点左右,这是建国以来历次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回落的振幅最小的一次,可以说,自1993年中以来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了重大成绩。这表明,我们党和政府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有了增强,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实行适度从紧方针,并没有以牺牲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代价,相反,还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
再从物价涨幅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回落。物价涨幅有了明显的回落,以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看,1995年与1994年相比,回落了6.9个百分点;1996年1—8月与上年同期比,物价涨幅为6.8%,如果全年为7%左右,那么与1995年相比,又将回落7.8个百分点左右。两年中共回落14.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显著的成绩。
上述两个特点,说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正常。有人说,今年是1993年以来最好的一年。相对来说,也不为过。但是,对宏观经济形势不可盲目乐观。一些国民经济综合性指标,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效率、经济效益、失业率、收入分配等情况,都不太好;财政、金融、外贸等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潜伏着一些隐患;物价涨幅的回落,在相当程度上是用行政手段、用财政补贴、用金融抑制来限价压价的结果,不很牢靠。总之,经济总量关系很难说已经协调,这些都内在地、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除了这些宏观总量的问题之外,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主的微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太好,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面临很多困难。据对全国38万户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统计,1996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3%,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0.5%,企业占压资金多,使用效率差,相互间拖欠继续增加,也增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停产半停产企业的下岗人员增多。再加上一部分收入偏低的离退休人员,其他城镇优抚救济对象,以及城镇流动人口,他们的生活都比较困难,由此引发一些社会不安定的问题比过去增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适度从紧的基本方针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首要任务是否需要改变?
目前,有关“回升”的议论越来越多。1997年经济增长率的实际运行结果有可能比1996年略有一点上升,但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可以回升,而在于怎样回升,以及对回升力度的把握。有的同志提出主张,当前是总需求严重不足,因此要求改变适度从紧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转而采取全面放松银根的政策;要求不再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转而把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我的看法是:当前并不是出现了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是需要改善与提高供给面的问题。因此,适度从紧的基本方针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首要任务不应改变。在此前提下,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该是:
(一)改善与提高供给面。这包括:调整供给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提高供给质量,降低供给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二)防止出现盲目的“强回升”与“强扩张”,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实现经济的持续与稳定增长。之所以这样认识,是因为:
第一,从投资需求看。199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这是在前些年投资增长过猛基础上的回落,上半年,投资增加幅度达到18.6%,扣除物价因素也有12%左右,比上半年GDP增长率9.8%高出2.2个百分点。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比较适度,保持了经济增长的适当拉力,不能说投资严重不足。
从今后一段时间看,投资扩张的冲力仍很大,光是“八五”时期结存到“九五”时期的国家计划内在建大中型项目的规模就不小,加上计划外和非国有投资的在建项目,建设摊子就已经过大。同时,各种工程项目普遍大幅度地超概算,不少在建工程资金缺口很大,要消化这些缺口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建设摊子大、资金缺口大,所以,对投资需求绝不是需要进一步去刺激扩张的问题,而是要继续防止扩张过度而失控的问题。
第二,从消费需求看。1996年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2%,大大高于9.8%的GDP增长速度。
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看,今后一段时间也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档次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质量化,如果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不能适应,不仅会影响结构平衡,而且将可能影响总量平衡。
第三,从国外需求看。1996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顺差由上年同期的131亿美元,降为8.8亿美元,减少了120多亿美元。从这一点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力确实大大减弱。这主要与国家下调出口退税率和出口退税滞缓等政策因素有关。近来,随着企业逐步适应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出口退税的加快,出口在逐月增加。上半年已实现扭逆为顺。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1996年全球经济增长4%,国际贸易总量增长7%。所以,国际市场也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我国的产品是否具有高质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打得出去。
第四,从资金供应看。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三年了,但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从1995年第四季度起,在总体上继续适度从紧的前提下,以微调方法开始放松调控力度。1996年上半年,在总体从紧下,更加大了对有市场、有效益的生产企业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1—6月,新增贷款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国家银行新增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1007亿元,增幅达62.5%,同时,广义货币M2比上年同期增长28.2%。这表明,货币供应总量仍然偏高,但为何呼紧之声不断?其原因在于,资金被不合理地占用,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着眼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资金供应再放松多少也不行。
第五,从经济波动与物价波动的态势看。1996年GDP增长率预计为10%左右,从如此高的基点上回升,经济增长率上升的回旋余地很小,稍有不慎,就会冲向“过热”局面。过去,在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中,急升急降的情况很多。今后,应向缓升缓降发展,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1996年物价涨幅有望降至7%左右,由于遗给1997年的翘尾因素不太大,如果经济增长保持平稳,1997年物价涨幅亦好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但如果经济回升过猛,1997年,乃至1998年,物价涨幅又会强烈地反弹上去,这是需要努力避免的。
第六,从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看。过去,我国经济总是在大起大落中运行,这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1997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五大”,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两件重大政治事件,应成为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的契机与动力,而不能成为推动经济盲目扩张的冲力。香港工商界的大多数人士,都希望大陆出现经济稳定、物价稳定的局面,而并不希望出现“大起大落”和“泡沫经济”那样剧烈波动的局面。
第七,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以及解决企业的根本困难看。目前企业所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企业改革的迟步缓进,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不适应加强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需求,不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在经济增长率波动的收缩期的进一步突出反映。这不能靠放松银根来解决,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推进和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
总之,当前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推动总需求的扩张和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张,而在于改善与提高供给面,包括调整供给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提高供给质量,降低供给成本,提高供给效率,在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基本方针和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的前提下,完全符合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符合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和迎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要求,符合国内外两个大市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