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传播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也为新闻采编、报道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这一新环境之下,新闻工作者应该打破传统思想认知的禁锢,能够把握新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动向,在保证新闻传播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动态性的同时,加强与受众的高效沟通,通过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进一步改善新闻采编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传播环境;新闻采编策略
1 引言
新媒体应运而生,彻底颠覆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严重影响着新闻质量。过去人们通常采用单一阅读的方式,但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既是新闻接收者,又是新闻生产者。互联网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余。作为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为突破原有新闻传播效率和提升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当前,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一旦某个地方发出消息,很快世界各地民众都会迅速知晓。新媒体的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发展概况
如今,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内的竞争愈发激烈,且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网络新闻。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只有通过创新采编才能获得优势,站稳脚跟。近年来,智能手机已经全面普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突显出自身独有的优势,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确保高质、高效。采编工作主要包括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后期的编辑,通过发表科学的言论和正确的评价来传播真实的社会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传播社会正能量。随着人们对新闻获取需求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已经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创新是获得发展的唯一途径。
3 新媒体时代下中国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新闻采编形式过于单一
新闻采编的形式单一是现阶段中国新闻采编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记者第一时间得到新闻时,必须收集新闻媒体,最后利用媒体传播这种传统的新闻编辑形式,无法保证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使得现阶段的新闻采编工作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新闻采编形式过于单一,非常不利于收集和编辑不同类型的新闻,不能完全记录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历程。
3.2记者待遇较低导致责任感缺失
当前,中国新闻编辑培训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新闻工作者待遇较低导致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了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增强新闻编辑责任感是当务之急。在新闻采集阶段,新闻记者不能够对消息的来源进行仔细核实,仅凭借主观意识去初步判断新闻报道,导致报道播出内容不够真实可靠,从而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受众中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地位。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一旦缺少责任感,就会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3.3新闻内容缺乏深度、广度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的内容深度存在不足,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到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 因此,新闻报道的选择必须严格控制,并非所有搜集来的消息都需要被报道,一定要坚持所报道的新闻内容要有一定深度,保证其价值性。现阶段,在新闻编辑编目工作的筛选过程中,没有做到严苛根据内容存在的意义和影响进行筛选,从而使新闻内容深度不够,不能更好地反映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不能真正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作用。
4 新传播环境下新闻采编的优化策略
4.1加强真实性把关,避免鱼龙混杂
在新传播环境与技术的影响下,新闻的真实性也遭到了威胁。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下,受众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具有官方性质的平台获取相对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这些信息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对公众的认知进行正面的引导。但是在新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已经不再是信息获取的唯一源头,而微博、微信缺乏信息的内部审核环节,不能及时对各个方面的新闻信息进行严格、高效的审核,这造成新闻信息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很多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受到质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在新传播环境下,采编工作者应该端正自身对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看法,能够将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的报道,并且坚决树立真实客观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顺应时代趋势,打破各自为政
新传播环境加强了不同平台的联系,逐渐实现了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在采编与报道的过程中已能够针对新闻的特点利用不同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表现。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在采编的基础上,综合不同的报道形式,实现工作的多元化开展。因此,采编工作的开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下学会不同的采编方式,打破思维认知的局限。另外,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我国很多广播电视媒体、报纸媒体也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中心,通过引入微博、微信等平台,完善官方网站等来吸引更多的受众。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能够以新媒体作为中心,联系不同的平台媒体,尽可能地把握信息的走向,尽快发布简短的新闻消息,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4.3加强互动交流,注重受众体验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受众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即只能接收他人传达的新闻信息,而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往往也忽视了受众的需求与实际心理的发展。而在新传播环境的支持之下,受众的地位、状态发生了转变,不仅成为主动的传播者,还能在新闻报道中发布自己的认知看法,直接影响了舆论的走向。新闻工作者需要正视这一问题,把握新传播环境信息高速互动的特征,不仅要保证一定的客观性,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加强与受众之间的高效交流,通过设立互动栏目或者是专项性的平台,让新闻采编与报道等各项工作都能够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另外,在采编的过程中,还应该进行严谨的分析,明确采编的内容是否满足相应的标准。
4.4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的应对之策
4.4.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果一旦失去了这两大优势,则广播电视新闻也就成了生命所在。无论是采访一线的记者还是后期制作的编辑,都必须坚持用公正的观点来报道新闻事件。在倡导正能量的前提下,告知受众新闻事件的由来和结果。决不能以个人感情方向左右新闻报道的角度或结论。
4.4.2坚持新闻类节目的编排
一条新闻能否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选题、采访、制作之外,还应该加强整个新闻类节目的编排工作。合理的顺序编排以及突出头条新闻的分量,也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手段。比如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时段、新闻类节目的设置以及衔接都是非常关键的。通常情况下,重要新闻靠前,民生类新闻次之,这样的顺序基本上符合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
4.4.3加强新闻的互动性
与受众展开新闻事件互动是提高新闻到达率的一种方式,新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就比传统媒体好,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中,与受众互动最好的是广播,电视次之。这也是近几年以来广播受新媒体冲击最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广播的伴随性收听以及流动性收听等等这些属性,也是广播保持持续的重要原因。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有必要并且是十分必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
4.4.4新闻类节目要与广告的编排相匹配
新闻类节目的播出前后的节目与广告要相互匹配。不能各自为战,通常情况下,新闻类节目的前后可适当安排一些广告,但是所安排的广告不能是受众反感的或抵触的,应该是受众迫切需要的信息。要坚决禁止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的广告也必须禁止播出,以保证新闻的严肃性,保持广播电视媒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如何面临新时代的冲击,利用现有优势,顺应时代的特点不断发展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新传播环境下新闻采编策略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琦.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3(02):118-119.
[2]沈立.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模式构建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7,3(05):147-148.
[3]鲍新文.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2):44-48.
[4]汪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路径[J].新媒体研究,2017,3(08):157-158.
论文作者:卢海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新闻论文; 媒体论文; 受众论文; 环境论文; 广播电视论文; 工作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