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时代价值
张华春,季 璟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摘 要: 十九大宣布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发展模式以及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情形下,以满足全人类共同发展为己任而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正确判断,为全世界人民发展进步、和谐共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增进国际交流,促进国家间友好合作的纽带,是国际社会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我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开创了新天地。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基石;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以及沿着何种道路进行发展应由其本国人民去选择,对于这一权利不仅要充分尊重,更要尽心尽力地去维护,使之不受损害,同时也要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和则两利,分则两弊,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因此为了实现世界人民共同发展、全球发展关系更加均衡的目标,应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使各国风雨同舟,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向全世界呼吁,为了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和睦相处,我们要牢牢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长久以来,我国一直为致力于构建和平世界,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不懈努力,为了促进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和合作共赢国际关系的建成,我国主动与世界各国交流联系,以找到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焦点,让共同体思想深入人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外交理念的核心思想。2015年,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他指出我国一直致力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成。习近平一直努力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向世界,认为“亚洲好,世界才好”[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表明了中方愿意和世界各国一起,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美好愿望而奋斗。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二元对立格局引发的不公平、不对称现象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期,由于通讯信息、交通运输技术等诸多条件不发达,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是非常有限的。但也正是这些局限性造就了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文化的争奇斗艳、互相发展,形成了一个“文化大花园”,不同民族、国家也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然而,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社会也经历了许多磨难,例如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人类文明的进程因现代化而加快,但同时也因为现代化造就了一个充满更多不平衡、不对称、不协调以及不公平的二元世界[2]。如今,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纷飞复杂的世界中,各种意识形态激烈碰撞的现状下,民族以及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民粹主义在很多地区及国家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对立冲突伴随着“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相互交织。人类社会要求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以共同发展为前提,不能损害他国正当合法权益,要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使全世界建立起更加平衡、更加公平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进而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
(二)新全球化促使人类社会冲突的物质条件发生变革
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各个国家本身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国家一些重要产业发生了转移,以及长期以来这些产业的社会资源也发生了改变,使其必须依靠世界统一经济体系和分工体系来维持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想保持自身经济的发展,也无可避免地要依赖发达国家的科技、资本、市场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地发展,再加上社会分工、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变革,资本也由此转移到了劳动力低廉、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使得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3]。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信息、技术、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转移,速度之快,规模也十分庞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因为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矛盾的日益激化促使“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三)互联网+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产方式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人民在关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网络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消费理念、逻辑思维方式等,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利结构、国际影响力及其所发挥的作用[4]。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权力体系在国际上变得更加的趋于平和和分散。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基层人士参与到公共事务中的道路更加方便快捷。虽然网络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激化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观念,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坏消息综合症。症状:在各种消息中乐于相信、传播、分享“坏消息”,在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中,倾向于相信最坏的那一种。
当今世界正向着各国人民希望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不稳定性因素,国际安全形势依然动荡、局部地区冲突、军事对峙、恐怖袭击等各种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其中生命安全问题是各国最密切关注的,生命安全是人类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其他一切事业执行的前提条件,必须引起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高度关注。各国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发展的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1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安全发展的任务依然重要,世界各国只有在安全与稳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更好地和平发展、持续繁荣,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对于实现世界和平,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至关重要。习近平指出,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享有一个地球村,因此,在面对危险与挑战时,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命运与共,任何国家想要仅凭一国之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发展问题是不可能的[14]。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终生奋斗的愿望,这一思想不仅为世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确定了全球治理的“蓝图”。
(四)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国家间力量对比悬殊
近年来,出现许多缺乏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大多呈现同质化,是旅行社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而言,当前我国旅行社在旅游产品介绍、选择以及推广方面,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当游客选择旅游产品时,面对豪无地方特色、大同小异的旅游产品商品,其消费念头很可能被打消。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各种发展态势复杂交织的“经济命运共同体”之中,国家经济能够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通过古丝绸之路对我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的深入探究,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13]。“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不仅增加了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也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提供了舞台,更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经济快速良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合作共赢为指导原则的“一带一路”发展理念,致力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并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执行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努力和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沿线国家通过搭乘中国这趟时代发展的快车,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世界各国相互合作,一致遵循以“互利共赢”为发展原则,一起推动更加开放、均衡、包容、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很好地处理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应被看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重要因素,以下则是这些年的课改实践给予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或教训:与片面强调理论的学习与落实相比较,应当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
(三)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理念的提炼和升华
党的十九大宣布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处理国际事务,解决争端的重要外交指导思想。这一外交思想不仅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美好发展的愿望,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思想的一条主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外交思想,并且承诺中国永不称霸。周恩来的和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外交良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8]。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状况进行精准及科学分析判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同时倡导各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思想的基础[9]。胡锦涛纵观时代发展,提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向国际社会宣告中国关于建设和平、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想[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更加巩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我国历代领导集体和中华传统文化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中蕴含着我国追求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积极践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使各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对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社会发展本质的深刻揭示,其中贯穿唯物史观的一条主线就是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在对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际与国内复杂形势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宏观认识和正确判断。马克思指出,人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的关键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他强调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并把握人的本质属性,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的“共同体”概念也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另一种说法,指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命题[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上升,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中国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在不断增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而提出的视野宽广并具有世界情怀的中国方案和理念,它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网络是世界各国人民密切联系的纽带。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人民在关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同时,网络也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消费理念、逻辑思维方式等,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利结构、国际影响力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沟通离不开网络科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研究国内外社会环境和科技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如何更好地管理互联网的观点,这使得我国对互联网科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习近平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他认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应该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国际义务和责任,为建设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而不断奋斗[15]。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是属于世界的,绝不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国家,其发展更是没有边界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进一步加深网络空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张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这一理念为全球互联网的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更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同。
(二)打造经济命运共同体——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
习近平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各国彼此尊重、公平对待、共同进步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中华民族深受“和”文化的熏陶,使得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和平观念更是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留下了烙印[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多年的浩瀚历史,从中华民族诞生至今,一直致力于追求营造和平、互助、友善、包容的美好世界,这一理念造就了中华民族仁爱的品质。《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一理念突出表现了我国古代哲人对大同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也阐明了处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广大人民,应该具备心怀天下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中庸》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的生命轨迹都具有一致性。在面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国际争端时,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一直都是以和为贵的思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以倡导全人类命运与共、共享发展成果为核心,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
(三)打造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加强对话协商
2)同一品种水稻在同一受力方向下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力不同,主茎秆与枝梗之间连接力最大,枝梗与粒柄次之,籽粒与粒柄之间连接力最小。
(四)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深化网络国际合作
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搞好本国建设与和平外交。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指出,虽然世界正处于发展与变革的交换时期,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时代的主题[11]。当今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以及世界多极化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改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世界人民共住一个地球村,应当彼此相互依存、和平相处、命运与共,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时仅仅依靠一国之力是很难解决的。只有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各种争端和冲突,以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合作共赢的格局。新时代是中华民族无比接近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心的时代,更是有能力去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时代。习近平基于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及国际形势的深远考虑和理性判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以实现中国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习近平以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及国外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指出要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良好发展的期盼,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在世界和平和发展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8年以来爆发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的严重衰退,大幅度削弱了西方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综合实力以及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国际社会综合实力在迅速提升,使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渐缩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革新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新时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共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对世界国际关系新变化、各国文化交流共建提供了和平友好的发展平台。现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以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主导的地区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意志[5]。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国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国切身利益乃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某种层面上,只有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才能更好地为其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价值
(一)以中国特色话语向世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中华文化世代相传,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辉煌历史中,从中华民族诞生至今,始终都在为实现和平、互助、友善、包容的人类世界而不懈奋斗。中华文明因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在激荡的社会历史变迁中保留了下来,并被不断赋予新的价值。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我国历代领导集体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包含着我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美好愿望的追求。习近平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会议中多次强调,我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各地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是互为一体的,祖国的富强、国家的兴盛、民族的统一都是建立在血脉相连、命运相系、荣辱相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上的[16]。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全国各族人民更应该热爱祖国、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坚决抵制帝国主义和分裂主义想要分裂社会的行为,要不断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让各族人民心连心、手牵手。在多边外交中,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基本外交方针,充分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及宗教风俗习惯等,始终以包容开放、互利互惠、诚信守义、和平相处的行事风格来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个大环境,世界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中国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大国义务,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并很好地贯彻落实,中国也诚邀沿线各国搭上中国这趟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缩小南北发展的差距、加快实现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以统筹国内及国际两个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所以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公正的国际秩序,我国必须兼顾国内和国际这两个大局,坚持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的道路,毫不犹豫地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在国内以及国际两大环境下,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全人类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起点,积极践行全人类崇尚公平正义、谋求和平发展、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努力构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在各种国际大会中多次宣布要构建“坦诚以待、共同商量”的合作关系网,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及宗教风俗习惯等,始终以包容开放、互利互惠、诚信守义、和平相处的行事风格来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尊重世界各国的选择,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样重要,只要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举措都值得被提倡。习近平还强调要构建“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国际安全新格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更是稳定人心、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18]。能否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和保障未来生存质量的关键之处在于经济实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挑战,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构建国际合作的崭新平台,促使我国及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便利,推动构建更加开放、惠普、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世界各国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理念来表达中国对世界各国文明的态度,认为各国文明既属于各民族的,也属于全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当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各国文明,面对不同文明时,尊重其多样性,世界各国变得更加亲密离不开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融合。同时,习近平指出要打造“敬畏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体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应秉承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发展理念。
“综合材料艺术”的概念,最为直接的理解就是视觉艺术中混合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综合材料的英文名称是Mixed media & material,又可以称为复合材料或综合媒介,强调材料多元、复合、兼容的特点。综合材料不一定是现成品,可以是制作作品的特殊材料。综合材料的“综合”二字,还有一个针对性,就是指不只是用单一、惯用的艺术材料,比如蛋清颜料、油质颜料或水墨等等,而是自由采用那些在既往艺术创作中不用或较少使用的多种生活材料、工业材料。综合材料在更多的时候体现为艺术创作的新的形式语言,而语言的变化往往使得
(三)以全方位发展态势展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去创造更好的世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深刻剖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的,它是以全人类的生存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安全格局的形成以及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等角度进行探析,努力追求和平发展,主张建立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世界,为互利共赢国际新局面的构建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政治方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立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以平等协商为手段、以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倡导构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新型国际关系;经济方面,主张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牢牢抓住机遇,以“一带一路”战略带动我国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方面,世界各国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来表达中国对世界各国文明的态度,认为各国文明既是属于各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社会方面,积极营造普遍安全而又稳定的国际环境,强调要构建“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国际安全新格局;生态方面,人类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不能破坏自然。习近平曾指出,人与自然命运与共,人类必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9]。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各个方面诠释了我国勇于承担国际事务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不断变化地国内及国际形势作出了深远考虑和理性判断,创新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以努力实现中国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宏伟目标。习近平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为目标,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倡导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勇于迎接各种挑战,为构建新型的国际发展关系不懈努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全人类要有命运与共、共享发展成果的意识,这不仅为新时代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发展基础,也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思想,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巩固我国国际地位,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N].人民日报,2015-03-29(2).
[2]周雯雯,林美卿,赵金科.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J].理论导刊,2017,(1):12-14.
[3]徐艳玲,李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6,(3):108-113.
[4]叶小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软实力支撑[J].人民论坛,2015,(12):20-23.
[5]张蕴岭.中国与周边关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J].人民论坛,2014,(6):36-38.
[6]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18-23.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1-25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2-635.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5-119.
[10]胡锦涛.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5-04/23/content-5845732.htm,2005-04-23.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2]李凌梨.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J].领导科学论坛,2017,(7):10-12.
[13]王公龙,韩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四重维度探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5):31-33.
[14]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27-30.
[15]康渝生,陈奕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J].学术交流,2016,(11):24-28.
[16]任思奇,邓若玉.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源[J].人民论坛,2016,(2):16-22.
[17]胡博成,张平.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18,(7):8-12.
[18]潘建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3):22-25.
[19]李青璇,李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价值观[J].学理论,2018,(8):1-4.
中图分类号: D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4658(2019)01-0033-06
[收稿日期] 2018-11-1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YJC710094
[作者简介] 张华春(1980-),男,土家族,湖南溆浦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季 璟(1992-),女,甘肃酒泉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文; 理论基石论文; 科学内涵论文; 时代价值论文;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