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744000
摘要:人类的住所是建筑,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关键角色。即把建筑看成一个生态体系,本质上是把数目庞大的人口整合在一个超级建筑中,经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类物态原因,让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体系的内部有秩序的循环运用,达到一种高效、低碳、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的概念。怎样在能源危机的现在完成生态建筑的设计,让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减少,具备特别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系统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重视生态体系与环境保护的时代,最求人类和大自然全体协调发展的社会。可是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国家的各类资源锐减,处于失衡状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和全球的环境问题也越演越烈,生态危机空前处于剑拔弩张的程度。在这样严峻的实际面前,人们开始探索在建筑的设计中让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联合的设计办法,特别要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使用。
1.生态型的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其释义为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最高效率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物。
“生态建筑”关键是环保材料的运用、环保的施工。目前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运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省与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运用,还有人和自然的和谐,防止与减少建筑经过中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损害。现在我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所有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占所有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导致的污染约占所有污染的34%。所以生态建筑要大力发展,于处理我国能源问题,完善环境有着关键的意义。
2.建构生态建筑的技术系统主要涉及:
a.生态建筑对城市与村镇系统生态功能扰动,破损与阻断的控制,管理与修复;
b.生态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使用与服务系统的控制;
c.建筑设计与建造对能源、资源、风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生态景观、文化主张的系统组织;
d.实现绿色建筑节约与效率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e.建筑内补空间、功能使用与环境品质控制。
3.生态建筑能源策略设计有以下几个宏观原则
a..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也必须考虑尽量使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
b .在建筑中利用再生能源,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调温。
d .注重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4.建筑中生态策略的实施
①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主要指使建筑充分利用阳光照明,通过中庭、玻璃幕墙、通窗等手段使室内光线充足,改善建筑采光质量以及在建筑物中设置日光反射器、反射板等装置,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结合智能控制实现对日光的引入。这项技术对控制和改善室内光环境,减少应人工照明所导致的能耗有积极作用,在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智能化遮阳系统
主要是指建筑设计利用智能控制技术使建筑的遮阳系统对阳光的变化采取措施,做到互动平衡,以达到室内光环境照度均匀或塑造特殊光线效果的目的,目前发达国家采用较多。
③改善隔热保温性能
改革墙体和屋面,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无论是采用被动式还是主动式环境策略,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都是很重要的系统控制指标。如对热桥采取特殊措施,房间的保温百叶和双层隔热玻璃系统是实现这一设计目标广为采用的技术。
④充分的自然通风
有无充分利用气候条件使建筑物自然通风或利用建筑智能控制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是智能生态建筑与一般性建筑项目的明显区别。自动风挡在智能控制下对建筑空气流通实施有组织调整是实现此目标的常用技术。
⑤设置热量收集系统
利用热媒(如水,密闭的空气间层等)进行热量收集。在建筑智能控制的系统中按需为建筑物提供所需求的热量(例如热量转换后的热水可用于昼夜间热量储备和释放),这项技术广泛地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和零能建筑所采用。
⑥采用降温隔热措施
有效降温隔热多与当地气候特点研究(如热带地区)密切结合考虑并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利用智能控制的窗帘、水幕、挑檐版等构件有效控制阳光辐射对室内温度、适度的影响,以低耗甚至零耗创造恒温、恒湿的宜人室内温、湿度。
⑦隔离噪声的干扰
建筑物的声环境是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多与噪声的相关研究结合在一起。有效的隔离或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包括可控吸声挡板、吸声墙等。
⑧太阳能发电材料的应用
利用光电技术生产的光电电池板作为外墙和屋顶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满足建筑物自身能源策略的设计实例中,但技术要求较高且造价相对昂贵,目前还处于局部试用阶段。
⑨利用压力、温差的作用
自然条件下或设计中通过智慧能控制实现的压力、温差作用,是进行热量传递、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环境为首的重要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建筑物内部微环境进行控制和改善是智能生态建筑的重要能源策略和设计方法。
5.建筑技术向生态化与节能化方向发展
建筑设计师不但要充分运用再生能源,更好的完成和环境的和谐相处,还要注意施工用材、用能等的生态化。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新材料、新能源与新技术,与此同时,要尽量运用木材,钢材、天然的石材等再生的天然节能材料。建筑技术的生态设计具备下面多个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把固定的建筑构造变成能够依据气候的变化自行调整的围合式建筑。生态建筑要降低建筑的能耗,这种能耗关键包含空间上节省与能源上的节省。在节省水资源这一方面,使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宣传中水体系的应用,循环用水。在供暖方面,使用太阳能作为供热体系的能源,或者经过运用高新技术,把风能等整洁实施转化。经过建设沼气池把生活用水实行加工处理,这对净化环境与能源的循环运用具备非常大的意义。
6.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生态建筑,值得探讨之处很多,以后的研究和探索之路也漫长而艰辛,但是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变成21世纪的主旋律。既然生态建筑具备这么多的优点,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与高级需求,就要依据城市详细状况,探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当城市远景发展的建筑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筑渐渐进行。
参考文献:
[1]孙福东,尹航.浅议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J].科技风.2009(10)
[2]罗航,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应用[J],科学理论,2012(03)
论文作者:王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能源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物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