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浅析论文_魏永利

社会体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浅析论文_魏永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从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开始,以后全国陆续有很多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综合管理的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到实践中检验、巩固、深化。因此,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实践措施

多数教师因受多年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受到困难因素局限和影响,缺少决心,也没有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时间偏短

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学生适应实践教学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时间来保证。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手段仍停留在课堂考试的形式上,且大部分实行的是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性评价强调不够。显然,现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评价体系的空白,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和方法

1、学校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也有赖于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它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逐步培养的过程。锻炼兴趣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只有在广泛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引导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并在活动中体验运动健身的乐趣。然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必须在基础理论基础上,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发展运动技能作为支撑点,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对于体育内涵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并不清楚自己适合何种运动项目。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使学生领会体育运动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锻炼价值,亲身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并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养成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正如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对习惯的诠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学习评价多元化,让学生有认同感

我国目前的体育专业教学,很多沿袭了旧式体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仅限于跑跑跳跳、做做操、打个球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应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实际需求,针对性的推动理论内容创新,突出体育人才培养任务目标,满足地方体育人才培养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管理,实现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推行专题式教学方案,合理优化授课学时,加强社会体育管理和俱乐部管理重点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俱乐部经营实际情况,将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其中,对于其中的问题针对性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改革的同时,体育成绩评价也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措施和方法: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全方位多角度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产生兴趣和认同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和表扬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只有在我们老师的鼓励和肯定的学习氛围中,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3、创新教学方法,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各院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开放式比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拓宽体育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对于新时期的普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行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师生之间建立密切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求改善传统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为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节时间,建立和谐的学习伙伴关系,促使学习共同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在体育课上认真参与完成教师要求的各项目标是,教师还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需要。学生还可以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有助于促进学习伙伴目标进化,改变学习者行为方式,实现学习伙伴和学习者的创新。与此同时,通过参与式研学模式的应用,老师可以建立QQ交流群,将课程教学进入大范围传输和共享,将专题研究内容在更多群里共享,根据学习时间自由学习。在QQ群、微信群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沟通,针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授课方式更为高效、可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便不在课堂上提供指导,仍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和便捷性,促使受教育者从中获益。

4、改革体育传统考核方式

体育课成绩考核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目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我认为,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中,既要学生对教学中应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培养的技术、技能等进行考核,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对他们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身体方法,以及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提高的程度等进行综合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促进其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体育教学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传授体育学科知识技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进程,引导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价值观。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为了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连续性,将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以体验,各院校应该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并以此为核心,由学校学生会成立体育专项协会,通过各种定期讲座和竞赛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运动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魏永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社会体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浅析论文_魏永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